最近,疫情反复发生。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确诊病例。我们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疾病”的范围。病因感受到疫情的气体,位于肺部。基本病机特征为“风、热、湿、毒、瘀”。特别是在岭南地区,气候潮湿寒冷,流行气体容易夹寒湿。首先,它侵袭了肺部卫生,特别是那些脾胃虚弱和寒冷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好隔离保护的基础上,如何提高自身抵抗力,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推荐五种食疗药膳
●黄芪灵芝茶
原料:黄芩15克,赤灵芝15克,红枣15克。
做法:涂药加水煎30分钟后饮用,可反复煎泡代茶饮用。
功能:补气强身,牵正御邪,增强免疫力。适用于气虚体弱、气短盗汗、脾虚腹泻、食欲不振、反复感冒等患者。
●玉屏风茶
原料:黄芩10克,白术、抗风6克。
做法:用药洗净,煮开,闷泡15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能:实卫固表,养血止汗,增强免疫力。用于正常气虚,免疫力下降,方便感冒者。
●五指桃杏仁汤
原料:5指毛桃30~50克,南北杏15克,猪脊500克。
做法:五指桃、南北杏洗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洗净猪脊骨,切块。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用大火煮沸,用文火煮1~2小时,放盐调味即可。
功能:五指桃被称为“南方北芪”,能健脾益气,祛湿化痰,舒筋活血,增强免疫力,增强体质,加杏仁能增强行气化痰止咳功能;用于日常保健,脾气不足,咳嗽痰多,免疫力低。
●紫苏玫瑰茶
原料:紫苏叶10~15克,玫瑰花10~15克。
做法:用药物洗净,冲入沸水中,闷泡15分钟即可。代茶。
功能:解表散寒,理气宽中,辟晦止呕,舒肝理气。特别适用于初感寒、上腹部不适、胸闷不适、情绪不适。
●党参山药陈皮粥
原料:党参10克,山药20克,大米(或小米)100克,陈皮5克。
做法:将党参、山药洗净切成小丁,将米饭洗净,加入适量水煮沸,煮沸10分钟,加入洗净切碎的陈皮,再煮15分钟。
功能:健脾益气,增强免疫力,增强体质,可用于脾气虚、痰湿重、食欲不佳、免疫力低的人群。
艾炙可以防止这样做
●艾灸穴位
穴位选择:大椎,足三里。
方解:大椎位于后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处,为监脉俞穴,监脉为“阳脉之海”,能抵御邪气,疏散表邪,解肌清热;足三里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脊外1横指处。常灸足三里,能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强身健体,增加抵抗力。
方法:艾条回旋灸法,每穴15~20分钟,每日灸1~两次,艾灸至皮肤浅红色或红色;也可以用艾条雀啄灸或温和灸,方法相同;或者用温灸盒灸,每次20次~30分钟,每天治疗一次。
●熏艾
室内外燃烧适当的艾绒、艾条(艾叶),熏制时室内适度封闭,每1~2天熏制一次,每次约1小时。
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祛邪、祛湿、除虫、杀菌等功效。
●抗疫减压助眠香囊
梁东辉教授提供的香包方可以抗疫、减压、助眠。
药物组成:檀香10克、香菇10克、白芷10克、丁香5克、合欢花15克、玫瑰15克、紫苏叶10克、琥珀粉2克、薰衣草10克。
制作方法:破碎成粗末,装香包,放在床头,每周换一次。
功能:芳香辟秽,安神助眠。
●两道足浴方
1、紫苏叶足浴方
紫苏叶60克,将苏叶连续煮3次,去渣取汁,混合足浴。每日1次,15~30分钟。
2、艾叶足浴方
艾蒿叶60克。在药物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混合足浴。每天一次,15~30分钟。
四套预防保健操
1、摩擦体(干浴)
这种指导可以增强人体卫表的气血,增强免疫力。
具体做法是:坐着或盘腿坐着,搓手,贴在脸上,自下而上,从中间到两侧进行“干浴面”。六次来回后,十指微缝贴在前发际线上,由前向后进行“十指梳头”,重复6次;然后用两掌自风池穴经胸锁乳突肌,从颈部两侧推至身体前侧,再依次摩擦背部和四肢,每个位置重复6次。
每天可做2~3次。从太阳出来到中午完成引导手术效果最好。
2、鸣天鼓
这种引导可以刺激督脉气血,同时祛风散寒。
具体做法是:用双手捂住耳朵,将食指与中指重叠,敲打后脑风池穴,或直接用四指同时轻拍风池穴和风府穴。每次轻敲24次。
3、八段锦
八段锦可调节五脏六腑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抗病抗衰老能力。
整套八段锦每天可完成2~3次。
4、穴位按摩
可按摩风池、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进行保健。按摩顺序为自上而下,每个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detail/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