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将军即是这众多封号将军中之一号,主要集中在汉晋南北朝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汉晋南北朝的伏波将军有12人之多,他们分别是:汉武帝时候的路博德;东汉光武帝时候的马援;汉末建安时的陈登;曹魏的夏侯惇;曹魏立国后的满宠、甄像、孙礼和卢钦;西晋的孙秀;晋代另炼丹术士葛洪;晋军都督陶侃手下的一位属将;南朝陈代的王飞禽。广西的伏波山、伏波滩、伏波岭、伏波庙中的“伏波”指的是第二位伏波将军马援。
伏波山位于桂林漓江之畔,马援南征曾经过此地,故得名。唐代时山上曾建有伏波将军庭。伏波山下的试剑石传说为马援所造成。马援与作乱犯境者在伏波山还珠洞谈判,谈至僵局,马将军拔剑而起,剑光一闪,竟将巨大的石柱贴地削去寸余,对方为之色变,立刻答应退兵。
伏波滩在广西横县。伏波滩旧称乌蛮滩,以其雄奇险要闻名于世,人称西江“滩王”。 公元42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阯,率战船溯西江而上,途经乌蛮滩,因滩险受阻,便令士卒将航道中的礁石击去,以利航行。后人因此将乌蛮滩改名伏波滩。
马援南征往返途经渌口,历时三载,均屯兵于岭上,后人感其勋德,便将此岭以 “伏波”唐伏波岭与伏波滩相连。据说马援南征往返途经横县,屯兵在伏波滩旁边的岭上,后人便将这个山岭命名为伏波岭。
伏波庙在伏波岭上。唐明宗天成二年,也就是公元927年,马殷奉马援为先祖,在伏波岭立神祠,即伏波祠,又称 大王庙,供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称之为伏波庙。
汉代的马援将军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c9aeb9064db2bd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