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类似于诸葛亮和刘伯温式的传奇人物,乱世贤相,宠辱不惊,功高不傲。
《新唐书·李泌传》赞曰: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
足智多谋
李泌自幼便有“奇童”的称号,经历过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年少时期就常常给玄宗皇帝讲易经,太子也把他当做老师对待。因为看不惯杨国忠掌权,李泌索性跑到颍阳隐居起来。
后安史之乱爆发,李唐江山之所以能不易姓变色,武倚郭子仪东征西讨,文仗李泌运筹帷幄。李泌以智力决胜于千里之外,平定安史之乱。
当李辅国、元载等乱政之时,还保全了一批名将,如韩晃、马燧、李晟等等。德宗时期,唐朝优质战马稀缺,唯有向西域进口好马,花费巨大。
李泌让皇帝联合回纥、大食等国一起对付吐蕃,达成“贞元之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贞元时期唐帝国的稳定。
李泌以一身而胜任数职,可见其智谋之奇。
君臣关系
李泌之奇,还奇在他同皇帝间奇迹般的君臣关系。
李泌曾向肃宗自陈有“五太”,曾与之同辇出行、同塌而眠,与肃宗、代宗、德宗也都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对于皇帝家事,一般群臣避之不及,但是李泌在肃宗自立之后竭力修补他与玄宗的关系,谏争肃宗宠立张后,维护肃宗父子的关系。
好神仙佛道
李泌一生爱好神仙佛道,是有名的“神仙宰相”,也因此被历来执笔写历史的大儒们主观我见所摒弃。
成年后,他经常寻访嵩山、华山、终南等名山之间,钻研于道家方术的修炼,已少吃烟火食。
有一天夜里,肃宗找来兄弟三王和李泌就地炉吃火锅,因李泌不吃荤,就亲自烧梨二颗请他,三王争取,也不肯赐予。
不过李泌虽然爱好仙佛,但是从来没有以神仙怪诞来立身处事。
虽然多次受到权佞嫉害,但是每次新帝即位,都会立即征召李泌辅佐,但其丝毫没有追逐功名利禄的念头,功成即去。
李泌(722年-789年),字长源。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其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诸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可以说是唐代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重要人物。
政治上,李泌在为相前后,匡正时弊。对内勤修军政、调和将相,对外联结回纥、大食等国遏制吐蕃,达成“贞元之盟”,使边陲安定,又能调整官俸、裁减冗员,并妥善安置因乱留京的番邦使者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军事上,在安史之乱、肃宗于灵武即位之时,李泌就对局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并为肃宗制定了平叛的方略,但可惜肃宗未能采用,致使形成割据局面,遗患无穷;
在经济方面,虽然李泌没有直接经管过国家财务,但也显示了一定的才能。如其在给德宗的一些改革意见,既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外交方面,向唐德宗提出困蕃之策,达成“贞元之盟”,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时期唐帝国边陲的稳定;
艺术造诣方面,其在书法、藏书、文学上均有较高的造诣;
李泌先后事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是个标准的三朝元老。这个三朝元老,是一个传奇人物。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c8844318533ecb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