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字开头的成语。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年·成公十二年·晋侯问子思。子思曰:“吾闻之,天下之美者,莫如黄河之水。””。意思是说,黄河之美,其次是长江,最后是珠江。由此可见,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唯一流经两大洲的河流。然而,你知道吗?在我国的南方,,竟然有一条河,比黄河还要长,流经了5个省份,却鲜为人知。这条河就是湄公河。
一:道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道头会尾道头知尾
道无拾遗
道远知骥
道路侧目
道尽涂殚
道长争短
道同契合
道不举遗
道尽涂穷
道不掇遗
道高望重
道殣相属
道傍之筑
道寡称孤
道边苦李
道东说西
道学先生
道长论短
道义之交
道弟称兄
道路以目
道大莫容
道微德薄
道而不径
道尽途殚
道听涂说
道貌岸然
道听途说
道山学海
道在人为
道高德重
道听耳食
道合志同
道在屎溺
道傍苦李
道不拾遗
道尽途穷
道同义合
道德文章
道旁苦李
道貌凛然
二:道字开头的成语四个字成语
半途而废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长途跋涉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
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道尽途穷 道、途:路。走到路的尽头。形容无路可走,面临末日。
道听途说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幡然改途 幡:通“翻”;幡然:很快而彻底;途:途径。指迅速地完全改变原来的道路。
三:道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惟出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说文解字》许慎
甲骨文
有一个汉字,他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会出现,它是什么字呢?仅仅在以上的文字中它就已经出现了多次!
它就是“一”字——聪明的读者一定想到了
一即是最小的,小到只有“一点”。也是最大的,大到可以“一切”。它也是最简单的汉字,在书写中简单到只有一划。同时它的意思又是很复杂,如《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来说一字,一字有什么好说,一、二、三,不就是数字吗。当我们说“一是一,二是二”时,这个一就表示一个数字或是序数第一,当我们说“一应俱全”时,这个一就表示一切。还如《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这个—就表示统一,一还表示相同,专一,短暂等意思,这是从它的字义出发,如果从字音出发它有三个音调,从字形出发它有三种写法(除大写外),《辞源》里,以“一”开头的词语就有350条,其中一半以上是成语,可见“一”用法的复杂性。
说文解字
前面说过《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一部字典,开部首检索法之先河,一是《说文解字》540部首里的第一个部首。对一的解释是惟出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于悉切。先说说《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许慎所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当时社会今古文学派斗争激烈,解释经书多有谬误,许慎就编了一部《说文解字》用以解释字义,纠正经文解释中的谬误,许慎算是当时很有学问的人。但是今天的眼光看来《说文解字》中也有一些错误,其中原因有,当时甲骨文还没有出土,解释文字时参考的多是小篆,和各国古文,还有就是,因为要解释经文,所以把汉字提升到很高的境界,加入了诸子的思想,五行学说的思想,对于汉字的解释常常有引申附会,故弄玄虚之嫌,有点悬,我们就把他看做字字句句寓有“微言大义”。
一的源流
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许慎的解释,最初,万物形成之始,道建立了一。后來,分解为天和地,演化成為万事万物。大凡一的部属都从一,弌,是古文一字(惟出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显然出于道家思想,即使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解说一字也要用黄老之学的世界观,而一字又作为《说文解字》的第一个字,没有用元字(元,始也),可见一斑,又见徐锴,段玉裁,对第一句惟初太始的注解为惟出太极,又于《易传》为本,一字之差,儒道二者兼有之,《易传》是“整个儒家最基本和最高的哲学典籍”(《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将汉字的解释提高到“经”的高度,也不禁让人感叹“微言大义”的玄妙。
一的演变
然而,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说文解字》的局限性和解释范畴,如果我们停留在此的话,会被这种“宏大叙事”所迷人眼,当下我们要讨论的是汉字的源头,这就需要我们追本溯源,回到历史的现场,一片甲骨惊天下,当尘封了千年的甲骨被无意中发现的那一刻,对汉字的好奇心与解释就又回到了我们的手上,好奇心是必然的,这就要使我们带着问题与思想出发,回到“天雨粟,鬼夜哭”回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文字最初的曙光。
参考书目
《汉字中的符号之美》王元鹿
《汉字与数目》 刘书芬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9601627b4986fa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