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亲,生年不详,卒于乾隆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749年),满洲镶黄旗人,清世宗雍正中袭公爵,授散秩大臣。
乾隆即位后,授镶白旗满洲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协办总理事务、进封一等公爵;后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军机大臣。乾隆十三年,任经略大臣,率禁旅督师讨伐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以师久无功获罪,于是削官,在乾隆十四年被斩。
下面,就来讲这位大清名将讷亲之死
据《啸亭杂录—杀讷亲》记载:
乾隆帝即位之初,果毅公讷亲勤勉谨慎,所以,乾隆帝对讷亲非常信任。
讷亲,他明敏机智,筹划事情时,与乾隆帝不谋而合,这也是乾隆喜欢讷亲的原因之一。
在官场上,讷亲常常以清正廉直自律,并且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一般人都不敢以私利来请求讷亲行公便。
讷亲身为贵胄,自恃是皇亲国戚,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他显得十分地严苛、刻薄。这也使得讷亲被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臣、公卿在私下里暗暗地妒忌和怀恨。
乾隆十三年春天,金川乱作。朝廷派制军总督张广泗率兵前去攻打。因为金川的地势险要,清兵前进受阻,所以,张广泗率领的军队无法在短期内获胜。
于是,乾隆帝钦派讷亲前往,并任命讷亲为经略。
讷亲到了金川之后,因为恃才傲物,所以,他根本就不把张广泗放在眼里。加上经略职位在制军之上,讷亲对张广泗的态度,更是深深的蔑视。
讷亲刚到金川的军营就下令:限期三天之内,一定要攻克刮儿崖。并且,讷亲还不让将士们说话,只要是对他的这一命令有所建议、异议、规劝的,讷亲就立即军法处置。
正因为如此,金川的清军都十分惧怕他。于是,清军竭尽全力去攻打刮尔崖,结果,损失惨重。
从这以后,讷亲不敢自作主张,随便下令。
每次战斗时,讷亲都躲避在里面,从来不亲自出战,远远地进行遥控指挥。
这样的作为,让兵士们在底下争着取笑。这也导致讷亲在金川清军中的威望一日不如一日,声望逐渐扫地。
有一次,讷亲指挥着三千清军去攻打对方的碉堡,对方只有十几个人,大喊,清军三千多人的队伍听后竟然四散奔逃。
金川的战况传到了京师,乾隆帝也知道讷亲不足以再任金川的战事经略了,但是,乾隆帝期望稍待时日,可以听到金川传来好消息,然后,借着捷报,再把讷亲召回来。这样,讷亲体面、皇帝体面、国家也体面。
但是,乾隆帝的期望还是落了空,讷亲在金川的用兵上,并无大举措、进展和收获。
讷亲向朝廷奏报的,就是要求增兵、请求转运粮饷。
更为荒唐的是,因为出师不捷,讷亲竟然上书,请求让首领喇嘛、终南道士前来助战。
于是,乾隆帝大怒,下令褫夺讷亲的职务。
最初,乾隆帝对讷亲并没有采取非常严厉的处罚,只是令他在塞外。
后来,乾隆帝知道讷亲一直在隐瞒自己惨败的事实,非常愤怒,他立即命令监管讷亲,逮至军前,杀掉以示军队。
最终,侍卫在半途又接到命令,走到班拦山时,中途就把讷亲给处决了。
讷亲是乾隆所任命的第一个宰相,也是乾隆朝惟一被处死的宰相。讷亲从乾隆十一年位极人臣到乾隆十四年正月二十九被赐今自尽,仅仅三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自巅峰到毁灭的人生历程。
乾隆十二年,西南烽火燃起。大金川土司叛乱。讷亲亲往前线。指挥战事,讷亲毫无军事经验,遥坐营帐中指挥,又与张广泗不和,先胜后败,只好久围之计,请朝廷增兵三万,劳师糜饷。结果却是久战无功。于正当壮年的乾隆而言,金川之战,是处于鼎盛国力的大清.以巨大战车去碾压一个小小蛮夷族群。然而,金川爆发出来的惊人战力.让乾隆损兵折将.这是乾隆不能忍受的。讷亲也失去了恩宠,后被刺死。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852c4b80c7b286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