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白莲教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相传,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肆屠杀四川人民,导致四川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于是,在四川掀起了反抗张献忠的起义浪潮。其中,有一支起义军,就是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
:
白莲教为什么持续造反一千年?
很多人一定听说过“白莲教”,虽然这个教派经常出现在历史背景是清朝时期的影视剧当中,但实际上,它已经存在了一千年了。白莲教兴起于唐宋时期,有过一点了解的人可能知道,这个教派所做的事情,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总是在合适的时候出来造反,打的旗号还总是反当前的朝代,恢复上一个朝代。那么又是为何,白莲教乐此不疲地要造反,并且能够持续千年之久呢?
白莲教,原本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
随着汉朝以来丝绸之路的开通,一个叫做“摩尼教”的古代波斯萨珊王朝的宗教开始传入我国的新疆、漠北回纥等地。唐代宗时期,摩尼教开始传入中原江淮等地,摩尼寺建立。
唐朝灭佛时期,摩尼教也遭受了重大打击,故转为秘密宗教,之后受道教影响,改称明教。明教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把这种极有煽动性的言论立为教义,无怪乎千年来屡有反政府之举,仿佛造上瘾了一般。可以说,这个教派从思想本质上就是相当激进的和反叛的,不管当权的是谁,只要他们觉得当权者昏庸无能、朝堂腐败政治黑暗,他们就会认为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要奋身而战,迎接光明。
从历史上看,白莲教的第一次造反,是在五代十国时期,毋乙、董乙以“末尼”为旗帜,在陈州造反。之后在北宋徽宗时期,则有方腊之乱和钟相起义。从此,白莲教被宋朝定位邪教,政府开始严厉打压这个称为“摩尼”的宗教组织。于是,为了避免遭惹官府的注意,“摩尼教”改称“明教”。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逐渐演变成我们口中的白莲教。
到了元朝,由于蒙古人初来乍到,不知道白莲教的“光辉历史”,一直遭到官方打压的白莲教终于得到机会,趁机死灰复燃。元朝末年,由于黄河决口、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百姓苦不堪言,蛰伏已久的白莲教终于忍耐不住,举起反旗,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史称“红巾军起义”。
至于创立“大明”的朱元璋,当时“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当时的起义军领袖韩山童,刘福通,彭莹玉等人都是明教领袖或教徒,所以,若说“大明”和明教没有关系,我是不相信的。虽然朱元璋在称帝后,就下诏严禁一切邪教,包括白莲社、弥勒教和明教。
随后,白莲教再次转入地下,直到历史恍若再次经历了一次轮回,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黑暗”再次降临,白莲教就理所当然地又反了。不过,由于明朝一直大力打压一切邪教,白莲教的这次造反之路走得没上个朝代那样顺畅。他们在明朝官府的追不下不得不向北逃入蒙古,成为蒙古一位酋长的部下,为“反明复元”的大业出谋划策、鞠躬尽瘁。当蒙、明两国朝讲和,这些白莲教众们就被当做礼物送给了明朝,而明朝对这帮“反骨仔”也不客气,将他们全部杀死示众。
到了清朝,数百年前还在“反明复元”的白莲教又再一次转换了立场,开始“反清复明”的大业,虽然遭到清朝官方的多次暴力镇压,但仍一直壮大。到了嘉庆年间,白莲教大起义席卷了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历时9年,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这场战争,耗费了清政府大量人力物力,之后清朝正式开始走向衰落,所以,白莲教也算是间接达到了目的吧。白莲教——最奇葩的组织: 持续造反一千年,仿佛上了瘾。
历史上的白莲教起义
白莲教起义又称“川楚白莲教起义”。 清嘉庆元年(1796年)至九年(1804年),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
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二百零四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四百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白莲教为何会在乾隆期间造反,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的白莲教起义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而非乾隆年间,不过在乾隆时期确实有一些起义军打着白莲教的名号进行活动,但他们大多是白莲教的支教而非白莲教本身,所以普遍认为白莲教大起义指的就是发生在嘉庆年间的那场农民运动。
白莲教是明清时期民间主要的秘密宗教,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唐朝,后来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至明清时规模达到顶峰,它所宣扬的教义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带去了精神上的寄托,因此白莲教在民间有着大批信众,坚实的民众基础也是白莲教后来能够发动起义的有利条件。
乾隆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只能四处乞讨。官场更是混乱不堪,各级官吏官官相卫,朋比为奸,对灾民的死活不闻不问。在这样的情况下,白莲教的首领们便商量要乘着民怨沸腾之机发动起义,一举推翻清朝。
嘉庆元年,白莲教大起义首先在湖北爆发,战役初起之时,各路起义军因缺乏作战经验而损失惨重,只有襄阳的义军得以保存实力,成为湖北地区起义军的主力。嘉庆二年,襄阳义军开始流动作战,先后辗转于湖北、四川、河南、陕西,清廷见势不妙立即调集部队四处堵截,终于在嘉庆三年将起义军包围,义军首领王聪儿等人牺牲,余部突围后与四川的义军会合。
清廷见白莲教起义一时不能肃清便制定出“坚壁清野”与“寨堡团练”的策略一步步消耗起义军的实力,义军在清军的打击之下人数也不断减少,到了嘉庆九年,清廷才彻底平息了这场起义。
白莲教起义平息不久又爆发了天理教起义,这次起义甚至一度攻打到了皇宫之内,而清朝也在这一波接一波的农民起义的打击之下日渐衰落,开始慢慢走向灭亡。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7e1f8d97705d9c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