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三分的意思 鼎足三分的读音和出处
- 鼎
- 足
- 三
- 分
- 成语名称:
- 鼎足三分
- 成语拼音:
- [dǐng zú sān fēn]
- 成语解释: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成语出处: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成语例句:
- 汉家王气已将尽,鼎足三分各自雄。(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作宾语、定语;指三方分立
- 结构类型:
- 紧缩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鼎足三分
- 英文翻译:
- division into three parts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成语关注:
“鼎足三分”的单字解释
【鼎】: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3.大:鼎力。鼎言。4.锅。5.姓。6.正当;正在:鼎盛。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鼎足三分”的相关成语
“鼎足三分”的关联成语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比如赤壁之战,是奠定鼎足三分局面的关键战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等史书对此亦有详细记载(3)。
凄怆盛衰颠,源起轩辕,鼎足三分未成篇。
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阿鲁威
刘焉者,雄人也,然其子暗弱,西蜀诸将貌合心离,备欲争天下,必图益州,以吾观之,天下终将鼎足三分而立哉!兄为荆南上将,亦善为之。
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战略家,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想当年在卧龙修真养性,论阴阳习兵法博古通今,仙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我算就汉家业鼎足三分,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征南北剿保定乾坤。
* 鼎足三分的意思 鼎足三分的成语解释 鼎足三分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6cc8fb788d027e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