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的意思是什么(魑魅魍魉指的是什么妖怪)


““琵琶琴瑟 八个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 四个小鬼鬼鬼犯边。”


在八国联军侵犯大清的时候,留下了一则这样对联。

上联是八国联军里的“中国通”出的,为了显示他们趾高气昂的气焰;

下联是当时清政府的代表对的,就是运用“魑魅魍魉”每个字都带有一个“鬼”字旁,工整地对出下联,也是为了隐喻八国联军他们都是“小鬼”。


而在今天,“魑魅魍魉”,一般来说,就是“害人的妖魔鬼怪”的统称。

“魑魅”是古代传说中山中的山鬼;

“魍魉”(同“罔两”)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水怪。

现在这四个字放在一起,都是说那些祸害社会、作恶多端、善于巧变的害人精。



蚩尤的特种部队

在古代传说中,上古九黎部落蚩尤有一支特种部队,名字就是“魑魅魍魉”。

当年蚩尤带领着“魑魅魍魉”特种部队,与黄帝在逐鹿开启了逐鹿中原的大战。

战斗一开始,蚩尤的部队先锋就是“魑魅魍魉”特种部队。

这些队伍成员他们嘴里发出尖叫声、哀嚎声,让人闻之丧胆,意乱神迷,天旋地转,从而丧失斗志。

同时,他们着装也是极其诡异,犹如鬼魅一般,看见的人都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黄帝战队在这种情况下,连连败退,最后黄帝命令士兵们吹响牛角号角,牛角号角发出的声音像龙啸一样,这样才把“魑魅魍魉”的部队吓了回去。


在这个传说中,“龙啸”作为上天正义的代表,最终战胜了蚩尤的邪门歪道,这也体现了祖先们,对于“邪不压正”的一种希冀。



“魑魅魍魉”到底是啥?

《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罔两即魍魉)。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大意是说:

夏朝治理有方,君主让人把久远(远方)的事物绘制成图像,然后把这些图像铸造在九鼎之上,这样老百姓就可以通过图像来辨认神明和妖怪。

在老百姓再遇到这些妖魔鬼怪的时候,就不用害怕,也能够主动识别并且躲避它们。

(大概就类似现在的图文科普吧。)


在《中国通史》、《上下五千年》等书籍中,“魑魅魍魉”基本上都是分为“魑魅’和“魍魉”两种解释。


传说是一种人脸兽身,长着四只脚的妖怪,多在深山老林中出没,所以可以归为“山鬼”。

它的体型像一座山一样庞大,有非常锋利的爪子。

“魑魅”是山鬼的一种合成,也有记载说“魑”和“魅”的差别是,“魅”一般只在夜间行动,行踪更加隐蔽。


“魍魉”则是一种水怪。

据说它长得像三岁的孩子,长长的耳朵,尖尖的眼睛,最擅长迷惑人。

志怪小说《搜神记》里说:

“昔颛项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虐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

大意是说:

“魍魉”原本是上古部落首领颛顼的儿子,并不是生来就是妖怪。“魍魉”死后,颛顼将他埋在了若水里,经由若水的长期浸泡,他保留了水怪的身份留存下来。

所以,“魍魉”本身也并不是穷凶极恶的妖怪,只是更多的使用一些妖术迷惑人。




所以呢,“魑魅魍魉”并不是四个独立的妖怪,而是“山鬼”和“水怪”的称呼。

在今天,“魑魅魍魉”则是统一来使用,代表那些为祸作乱的“跳梁小丑”!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艮间魍魉常和魑魅并称,事实上二者并不一样。魍魉既称水神,晋朝千宝(搜神记)卷十六有载:昔颛项氏(五帝之一,传为黄帝之孙,号高阳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长江)为虐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这里说的魍魉鬼,便是魍魉水神,意为水中精怪。

魑魅在孙绰《游天台山赋》中有记载: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说的就是魑魅乃山神和精怪,能作崇祸人,民间泛指小人。

其实魍魉魑魅原指四小鬼。

魑,传说中的山神,泛指鬼怪,如:魑祟。

魅,传说中的精怪,鲍照的《芜城赋》提到过: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说的就是魅,泛之妖怪,如:魅虚。

魍,传说中山川木石的精怪,如:魍魉混沌(鬼迷心窍的糊涂虫)。

魉,传说中水怪,居与川河之中,如:水怪。

《神魔列国志》中对魍魉魑魅做过总结:魑,山神兽形;魅即怪物;魍魉,川泽之精物。

总之,魍魉魑魅是山林川泽之邪神,均有害于人,民间视为不祥之物。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1f5d25fc562491a6.html]
伫立怎么读什么意思(伫立怎么读什么意思是什么)
上一篇 2024-05-04
适合党员旅游(党员出国旅游吗)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