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嗪类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的作用机制



噻嗪类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的作用机制

噻嗪类(thiazides)利尿药有共同的基本结构,是由杂环苯并噻二嗪与一个磺酰胺基(-SO2NH2)组成。其一系列的衍生物是在2、3、6位代入不同基团而得。

化学结构上的微小改变就能改善药物的吸收,增强利尿强度,同时减轻对碳酸酐酶的抑制等,按等效剂量比,本类药物中各个利尿药的效价强度可相差达千倍,从弱到强的顺序依次为:氯噻嗪(chlorothiazide)

表27-2 噻嗪类利尿药及氯酞酮的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噻嗪类药物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皮质部(远曲小管开始部位)抑制NaCl的再吸收,此段排Na+量达原尿Na+的10%~15%,尿中除含较多的Cl-及Na+外,还含K+。长期服用可致低血钾、低血镁。本类药物具有碘酰胺基的结构,对碳酸酐酶有轻度抑制作用,所以也略增加HCO3-的排泄。

2.抗尿崩症作用噻嗪类利尿药能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主要用于肾性尿崩症及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其机制与噻嗪类对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作用有关,因此增加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细胞内cAMP的含量,后者能提高远曲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同时因增加NaCl的排出、造成负盐平衡,导致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减轻口渴感和减少饮水量,也使胞外容量减少和导致尿量减少。

3.降压作用它们是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详见抗高血压药章。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良好,除氯噻嗪吸收率只有30%~35%外,其他噻嗪类药因脂溶性高,吸收率都在80%以上。它们在体内不被代谢,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及近曲小管分泌而排泄,少量由胆汁排泄。其中氢氯噻嗪的生物利用度约为70%,有较大的Vd,t1/2为8~10小时。本类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乳汁。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 如低血钾、低血镁、低氯碱血症等。

2.潴留现象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主要是药物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近曲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所致,痛风者慎用。

3.代谢性变化与剂量有关,可致高血糖、高脂血症。致肾素、醛固酮的过度分泌。对血脂可使血清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量增加,同时伴有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减少,有报道同时应用β受体阻断药可防止利尿药引起的LDL-cho的升高。还可降低糖耐量,使血糖升高,可能是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或抑制肝PDE,因此使cAMP中介的糖原分解作用加强,糖尿病者慎用。

4.高敏反应 如发热、皮疹、过敏反应。

5.其他 可增高血尿素氮,加重肾功能不良。无尿及对磺胺过敏者禁用本类药物。

您还可以搜索:噻嗪类利尿药是保钾还是排钾,噻嗪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机制是,噻嗪类利尿药副作用,噻嗪类利尿药不宜用于高血压合并,噻嗪类利尿药的作用部位是,噻嗪类利尿药有哪几种,噻嗪类利尿药低钾血症机制,噻嗪类利尿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噻嗪类利尿药名词解释,噻嗪类利尿药的作用机制④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detail/21704.html]
汤臣倍健健安适养护肝片怎么样 汤臣倍健护肝片
上一篇 2023-07-01
鲤鱼鳞 鱼鳞拼音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