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绩是徐茂公吗(唐朝李绩是不是徐茂公)


唐朝名将李勣在演义和评书中又叫徐茂公,实际上应该是徐懋功。而且李勣原本姓徐,名字为徐世勣,后来被赐姓李,成了李世勣。李世民继位后,避讳又改成了李勣。李勣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李震有三四个儿子,长子为李敬业,次子为李敬猷。也就是说李敬业和李敬猷都是李勣的孙子,这两个孙子真是坑祖父不浅,在武则天摄政时期起兵造反,丢了命不说,还让武则天把李姓收回,并对李勣进行开棺戮尸。徐世勣是曹州人,和单雄信是同乡,在隋末一起投了瓦岗翟让,成为瓦岗寨的创始人。但最开始的瓦岗寨只是打劫往来客商的盗匪团伙,虽然和官兵起过冲突,但并不是真正的起义军,直到李密的到来,瓦岗寨才开始起兵反隋,并一步步发展成隋末最强悍的一支起义军。瓦岗军太过耀眼,内部又有分裂,以至于在618年刚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激战后,紧接着又被王世充攻击。瓦岗军被灭,李密转投李渊,其他的大部分瓦岗将领成了王世充的座上宾,而徐世勣当时镇守黎阳,接收了李密的势力,并最终决定献出城池投降李渊,不过徐世勣并没有直接降唐,而是写信给李密请求以李密的名义献地投降,这让李渊大为感动,因此赐徐世勣李姓,徐世勣摇身一变成了李世勣。

之后李世勣就开始为大唐效力,并在625年奉命击败攻打并州的突厥,自此开始镇守并州。李世民登基之后,李世勣知道自己的名字犯忌讳,于是主动改名为李勣,继续在并州防御突厥,成为大唐长城般的存在。后来李勣随李靖攻灭东突厥。641年,李勣才被召回朝廷任兵部尚书,出兵攻打薛延陀,在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时候担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民在临终之际将李勣定为辅政大臣,从此李勣开始成为帝国真正握有实权的大佬,并成为司空,在废王立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更是灭掉高句丽。李勣得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宠信,去世后,李治曾数次悲痛哭泣,李勣真正做到了生荣死哀。

但是这一切却被他的孙子给毁了。李敬业做为李勣的长孙,做事向来不按常理出牌,即便是李勣都不得不感叹自己是做不到的,同时,李勣也心生担忧,认为自己打下的基业会毁在这个长孙手中,果不其然。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后,太子李显继位,结果过了不到两个月,李显就被贬为庐陵王外放,武则天的幼子李旦废扶立为帝,实际上还是一个傀儡皇帝,真正掌权的是武则天。武则天对李唐宗室进行打压,动辄诛杀,弄得人心惶惶。时任眉州刺史的英国公李敬业因事被贬为柳州司马,和他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他的弟弟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詹事司直杜求仁、长安主薄骆宾王、魏思温等,都被贬官。帝国压抑的政治气氛让这几个人找到了发泄的出口,他们在扬州聚会密谋,准备为庐陵王李显讨个说法。

684年九月,李敬业自任匡复府大将军,以勤王救国、匡扶李显为己任起兵反对武则天,他们十来天之内就聚集了十几万人,而且骆宾王还写了著名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其中有一句:“试观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说的相当慷慨激昂,激动人心。可以说最初起兵的环境是相当好的,如果李敬业领大军直捣洛阳,未必不能成事,但是李敬业却有了称帝的心思,想先打下地盘,再考虑其他的,白白浪费了大好的资源。不过两个月,这场声势浩大的造反就被镇压下去了。

武则天是相当的生气,追削掉李勣和李震的官职和爵位,并对其开棺戮尸,恢复徐姓。

这里的李绩,应该是李勣,原名徐世勣,即徐茂公。徐世勣为唐初名将,累立功勋,即被赐姓李,一般勋臣不乏被赐皇姓的传统,郑成功被称为国姓爷,也是因为被赐姓朱的原因。

至于后来李世勣为避唐太宗讳,中间的世字就没了。

徐敬业原为李敬业,与李敬猷名字有两个字重叠,二人是兄弟俩,且皆为李勣的孙子。

睿宗时,李敬业举兵反武,后来兵败,为部下所杀。

既是谋逆,国姓当然不能用了,那就改回他爷爷以前的徐,变为了徐敬业,当然,作为他的兄弟,李敬猷的姓也自然就跟着改回去了。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fc44f0d755ed81a8.html]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诗(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诗意思)
上一篇 2024-05-08
中国雪乡在哪个城市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