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山的成语 (13个)
-  1 
 - 成语拼音:
 - cáng zhū míng shān
 - 成语解释:
 - 见“藏之名山”。
 - 成语出处: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2 
 - 成语拼音:
 - míng shān shèng shuǐ
 - 成语解释:
 - 见“名山胜川”。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4卷:“从来天子建都之处,人杰地灵,自然名山胜水,凑着赏心乐事。”
 
-  3 
 - 成语拼音:
 - 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 成语解释:
 -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 成语出处:
 - 《晋书 孙统传》:“居职不留心碎务,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
 
-  4 
 - 成语拼音:
 - míng shān dà chuān
 - 成语解释:
 -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 成语出处:
 -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  5 
 - 成语拼音:
 - cáng zhī míng shān
 - 成语解释:
 -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 成语出处:
 -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  6 
 - 成语拼音:
 - 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 成语解释:
 -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 成语出处: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7 
 - 成语拼音:
 - sān shān wǔ yuè
 - 成语解释:
 -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 成语出处:
 - 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  8 
 - 成语拼音:
 - míng shān shì yè
 - 成语解释:
 - 指著作。
 - 成语出处:
 - 王西彦《乡下朋友》:“庄道耕就一直躲在文化中心大城市,专心于名山事业。”
 
-  9 
 - 成语拼音:
 - dòng tiān fú dì
 - 成语解释:
 - 道家指神道居处。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
 - 成语出处:
 - 宋 陈亮《重建紫霄观记》:“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其说不知所从起,往往所在而有。”
 
-  10 
 - 成语拼音:
 - yǒu xiān zé míng
 - 成语解释:
 - 山中有了仙人居住,山就成为名山
 - 成语出处:
 - 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11 
 - 成语拼音:
 -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 成语解释:
 - 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境内。有眼睛;却不认得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著名人物。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12 
 - 成语拼音:
 - fú dì dòng tiān
 - 成语解释:
 -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 成语出处:
 - 元 高明《琵琶记 牛小姐规劝侍婢》:“这般福地洞天,可知有仙姝玉女。”
 
-  13 
 - 成语拼音:
 - zhòng yú tài shān
 - 成语解释:
 - 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关于名山的成语 形容名山的成语 描述名山的成语。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eb738877fb16439b.html]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