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薄是什么意思?”我不解地问。“你不知道吗?”他笑了笑,说:“我是在告诉你,你的生活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那你为为什么要来找我呢?他说,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想知道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想了想,我们之间的距离太远了,我怕我不能给你想要的生活,,所以就来找你了。我笑了笑,没有说话。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他是喜欢我的,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曾国藩在晚年时期,曾经告诫家人,有三种方式最容易折福,千万要避免。
一,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博矣。
什么是刻薄呢?就是对待别人特别挑剔,说话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对别人要求特别严格,别人稍微有点不对的地方,他一下子就给人当众揭穿,并且是嘲笑讥讽的口吻,不给别人留一点情面。
这种人往往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自己如果犯了错,总能找到千万种借口和理由为自己洗脱,或者直接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反正自己永远没有错,错的永远是别人。他们做人做事,总是缺少一份宽容,缺少一点大度,一看就是小肚鸡肠。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只是或大或小而已,没必要总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咄咄逼人,无限放大。贬低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为人刻薄寡恩,只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让大家都不愿意和你相处,以后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窄,福气还从何而来?
所以说,刻薄的人,就是没有福气的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没福气就越刻薄,越刻薄就越没福气,怎么改变呢?从此以后对人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忍让,也就是一念之间的事,不复杂。
二,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一个人再有能耐,也是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但很多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一旦有些成就以后,就忘记初心了,不懂得和人分享胜利的果实,处处捞功请赏,光想着把所有的功劳都据为己有。
这样做的话,就有点不厚道了,就会遭人嫉恨了,干活的时候往后退,抢功的时候往前挤,这种人谁不讨厌?谁喜欢跟他合作?这就开始折福了,下次就没人喜欢和他打交道了,他的事业就干不长久,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因为立场角度不同,曾国藩在历史上也是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不管喜欢他的、不喜欢他的,谁也不敢小瞧人家。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跟他一起做事?就是因为他不贪名利,豪爽大方,不会独享名利,经常把功劳让给别人,因此大家才对他忠心耿耿,他的事业才越做越大。
三,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人聪明点,不是坏事,但就怕用错地方。如果利用你的聪明才智,去帮助别人,去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这是积功累德,是好事。如果你把聪明才智当作显摆自己的资本,到处卖弄自己的聪明,这是耍小聪明,不是好事。
古人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人往往就毁在他的聪明上。喜欢耍小聪明,炫耀自己,甚至欺骗别人,当别人傻,自己还洋洋得意,这是大愚若智的表现,愚蠢到家了。曾国藩说过一句话:“天道忌巧”,卖弄技巧,耍小聪明,不合乎天道,是没有德行的表现,早晚会出事。
《三国演义》里的杨修就是个例子,喜欢当着曹操的面耍小聪明,结果怎样?还不是被曹操杀了。这可不是偶然,这都是杨修自己埋下的祸根,曹操心里早就看不上他,早就想收拾他了,只是在等待时机。所以才趁着在睡梦中,稀里糊涂的就把他杀了,冤不冤呀?一点都不冤。
《论语》上有句名言:“巧言令色,鲜矣仁”。对谁都很热情,话说的比谁都漂亮,这种人要小心,一般都不是厚道之人。
因为这种人没有原则,话只捡好听的说,没什么实话,你很难分辨出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弄不好转过脸去就开始骂你了,把你卖了都不知道,这种人一般都是两面三刀,口蜜腹剑之人。跟他们相处,没有一点安全感,相处起来太累。
所以孔子说要“听其言,观其行”,不能光听他嘴皮子说,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动,如果言行不符,就要赶紧远离他了。说的再好,他做不到,不就是骗人吗?所以这种人的福气,也就慢慢折损完了。
《世说新语》上有句话说的好:“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耍小聪明的人,可能会取得一时的胜利,得到暂时的利益,但那个还是不长久的。真正干大事的人,都是靠的德行,以德服人,这样福报才会越积越厚,运气越来越好。
所以,以上三条一定要注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千万要引以为戒。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e69d08c864c2a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