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魏棉房子进厂多久能继承,山东第一产业实力】,以下3个关于【魏棉房子进厂多久能继承,山东第一产业实力】的法律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法律知识。
山东第一大民企,涉及产业全是夕阳产业,却依旧逆势***
9月27日,山东第一大民企、世界五百强魏桥集团正式交班。魏桥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士平卸任,其儿子张波接任魏桥集团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今年72岁的张士平为山东首富。《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名列第5强,年营收高达3595多亿元。而在民企制造500强排名中,张士平交棒的产业仅次于华为、正威,碾压联想、吉利、美的等一干民企制造业巨头。光是“魏桥”品牌价值一项,高达605.72亿元!连续15年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分工不分家,魏桥二代“三根台柱”顶大梁
魏桥集团新任董事长张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一代会老,二代当立。近几年来,中国家族企业集体“出演”接班大戏,新生代企业家纷纷接过父辈手中的权杖。
“富不过三代”古谚,由孟子“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演变而来。孟子曰:“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孟子的“泽”,原本是“雨露”之意,后人引申到家族传承上,多指“祖业”。事实上,孟子的这段古训,也是中国人的家文化,更是传家之道。所谓“家业兴,看后生”,接班人对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传承都极为重要。
多年来,尽管掌门人张士平“隐匿”、低调,可魏桥之巨大、家族之富贵,一直为外界所关注。因此,新任董事长、二代掌门人张波的“上位”,自然备受关注。
不过,即便张士平再怎么低调,偶尔也会跃上成为热点新闻榜。比如,2012年,一则“魏桥自建电网的电价比国家电网便宜1/3”的消息,就引爆了舆论。又比如,2017年3月,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支柱企业之一的齐星集团,卷入百亿元债务风暴之中,同属“邹平板块”的张士平家族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国宏桥和魏桥纺织,遭到做空机构“开炮”。 风口浪尖,中国宏桥和魏桥纺织同步停牌,且都延迟刊发2016年业绩公告。彼时,中国宏桥的行政总裁,即张士平的儿子张波。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波今年49岁,作为张士平唯一的儿子,他很早就被“内定”为魏桥集团的接班人。据相关资料,魏桥创业集团已一次性完成工商注册变更,不过,旗下二家上市公司“中国宏桥”、“ 魏桥纺织”股权是否已完成代际转移,其谜团尚有待新的财报数据来揭示。
据此前的资料,作为创始人,张士平家族累计持有魏桥创业集团48.79%股权,其中,张士平持有36.27%的股份,其子张波持股3%。张士平一贯注重家族在股权架构上的控制权关系,家族的两家在港上市公司均保持控股,持股比例在60%以上。其中,“魏桥纺织”大股东“山东魏桥投资控股”,持股比例高达63.45%;而“中国宏桥”的最终控制人张士平,持股为68%。
张士平,素来以“家文化”治企,其家族化管治的特征更为明显。在上市公司“中国宏桥”, 张士平自任董事局主席,与他同龄的妻子郑淑良为副主席,儿子张波是行政总裁。另外,其高管团队中还有张波的妹夫、与张波同岁的杨丛森,他出任非执行董事;同时,杨丛森还是魏桥创业集团董事。而在“魏桥纺织”,今年47岁的大女儿***,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除父亲张士平外,今年43岁的妹妹***,也出任执行董事。
事实上,除了魏桥二代“三支台柱”张波、***、***兄妹外,张士平的女婿、外甥、侄子们都担任公司副总级别的职务,至于担任公司副总和部门总监等级别职务的家族成员如外甥媳妇、姑表侄子、侄媳妇等等,那可不少呀!不少媒体披露,以上家族成员中,不少只有初中甚至是小学文化程度。
威海魏桥董事长***
即便是张士平退位,儿子张波上位接棒,家族企业魏桥依旧延续“分工不分家”的集体接班格局。魏桥,是典型的家族创业案例,既有夫妻档、父子帮、姐妹档,也有兄弟连、亲戚团等创业形态。
张士平的妻子郑淑良,很早参与创业,曾负责企业的原料采购及供应。儿子张波,1996年8月在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来又在武汉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拿到硕士学位,他的妹妹***,15岁就进车间,跟着父亲张士平一路打拼下来。
与哥哥、姐姐相比,小妹妹***,现任威海魏桥工业园老总,她成长道路上相对会舒适一些,先读山东大学,后又读中国人民大学,还到清华大学的创新管理MIA高级研修班学校,还拿到大连理工大学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2年,她担任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总经理时,才26岁。
曾有人说,张士平在子女分工上有点“偏心”,比如,儿子执掌家族企业中利润最丰厚的铝电产业板块,而女儿***、***则掌管着规模庞大的纺织产业,纺织业会相对难做一些。不过,也不能这么说,儿子张波虽也是年纪轻轻就进入魏桥纺织,比哥哥小2岁的***在行业中,无论是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却不见得少。
在魏桥创业史上,***充当着重要角色,一直深得其父亲信任。尤其是***的接班历练相当丰富,她从普通纺织女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见证了魏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全过程。另外,***还是魏桥集团党企共建的领头人,工作也干的相当出色。相比之下,当初她的哥哥张波进入魏桥,“空降”色彩会强烈一些,做纺织方面也不如小他2岁的妹妹一路走的“坚实”。
魏桥纺织董事长***
去年,***与董明珠等荣膺福布斯2017年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并居纺织服装行业上榜企业家首位。由一个小型油棉加工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身为魏桥纺织女掌门人的***,是一个相当杰出的创业女性,目前,该企业各项技术指标始终保持全球领先。
近些年来,女企业家上榜富豪榜的越来越多,在接班人规划上,不少一代创始人也逐步观念转变,这也为更多女性接管家族企业,撑起了半边天,铺平了道路。特别是,目前在继承规划上,掌门人也会相对平等对待儿子和女儿。
与男性接班人相比,二代女性凭借着性别优势以及独特的管理方式,以及领导风格上,也能在家族企业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另一个方面,女二代比男二代在继承传统业务上比较有优势,而男的多表现于扩展新业务上。
魏桥,是世界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可称得上全球“棉纺一哥”,与同行业相比,近几年来魏桥纺织虽在发展策略上逐渐从前端产品向终端产品扩展,不过,企业大部分还是前端产品,即产品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而基于这个产品特征,魏桥纺织的成长会相对平稳一些。作为掌门人,***说,我们讲究以实干为主,做得多,说得少。包括我们的业绩考核都是用成绩说话,这是我们企业的一大特色。
魏桥凭什么能“强悍”地持续***?
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
对于刚退任的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人们深感其神秘色彩,也多了几分好奇。无论是铝电产业,还是棉纺,规模虽然庞大,却均为非景气行业,也均过了行业的“黄金时期”,魏桥凭什么能“强悍”地持续***?张士平何德何能,究竟有什么奥秘?
在山东滨州、邹平市、魏桥镇等张士平的发迹地,魏桥的影响随处都可感受到。这也很正常,魏桥集团庞大的企业体量,加上就业人口,以及占当地财税的份量等,张士平家族在本地影响力自然是强大的。
另有一个核心问题:像魏桥的棉纺业务,即便少触及消费终端人群,可也是在“市场化”海洋里泅渡,凭的还是其竞争力优势,更何况整个中国的纺织业已连续5年行业性亏损,铝业是连续 6年行业性亏损,而火电业更惨,已连续 10年行业性亏损,直到2017年才出现行业性盈利呀!别人多是“草鸡”,他们家凭什么是“金凤凰”?
不久之前,张士平接受《滨州日报》记者采访中说:“魏桥创业集团能走到今天,是我和大家抓住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充分用好了改革开放政策,每个节点都跑在前面!”
1981年,任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时的张士平
张士平出生于1946年,土生土长的山东邹平魏桥人。他当过推车工、扛棉工,也当过工厂的消防队长。直到1981年,他的人生际遇迎来一个重要转折,当上了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这是一家隶属于邹平县供销联合社的社办企业。1984年,第五油棉厂创造了400万元利润,这是全国供销系统的第一名!
对于创造的这一奇迹,张士平归功于当时对企业放权让利的改革。不过,人们更记住他的铁腕治厂,一上任就祭出严苛的“25字”治厂管理方针,一个员工偷吃三粒花生米被开除的故事到处传扬。不过,张士平说,自己年轻时一看见一屋子的花生,可能也会偷吃,那个被开除员工一年后,认个错还是召回了工厂继续上班。也正是那样完善的管理制度,才真正杜绝了像油棉厂那样的全民和集体企业常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
魏桥纺织是2003年在港交所上市,这一年集团更名为魏桥创业集团,而“魏桥纺织”的前身,是张士平于1994年创建的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日后,这一家公司发展为世界最大的棉纺织企业。铝业,是魏桥集团于2001年才涉足的产业,到了2011年,旗下铝业板块——“中国宏桥”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2014年,“中国宏桥”超过俄罗斯的“俄铝”, 成为世界最大铝生产商。如今,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是一家拥有11个生产基地,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
铁腕治企,精于经营,善于抓住机遇,特别是始终瞅准了市场,这些确实是魏桥能持续***的重要因素。很多人认为,纺织业是“夕阳产业”,可在张士平看来,魏桥从纺织到电厂,到印染,再到扩建电厂,最后到电解铝项目,一直就是像和面一样,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即由市场来决定“加水还是加面”。 人总要穿衣服,纺织怎么会是“夕阳产业”呢?
年初,几内亚总统会见中国宏桥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张波
1998年,魏棉兼并巨亏的国企滨州一棉,张波就是那段时间进入魏桥纺织的。在国家下狠手“限产压锭”时,张士平却逆势扩张,也正因如此,才打下魏桥深厚的成长根基。当时,张士平第一次考察滨州一棉时,工人们在厂门口打出“滚吧!乡巴佬!”的条幅。可他不慌不忙,开会时反问:“不让我来,你们想把企业做成什么样?”
与别的企业家不同,张士平并不讳忌“乡巴佬”一词,甚至有很深的农民情结,他一直恪守“不懂不做”的朴素原则,不搞地产不玩期货。他曾说:“因为我不擅长搞关系。李嘉诚也搞地产,非常成功,但他不是我的偶像,因为我学不了,也不会学他。”如果说张士平心目中有偶像的话,他说自己最敬佩的企业家是王永庆,因为他也是做实业的。
在山东商圈,有“二张”说法,一个是海尔***,一个是魏桥张士平。事实上,二人的性格特征、企业战略、运作模式等层面,都有很多不同之处。对于张波等子女的接班,张士平也反对二代去做金融,他说,他们没有那个能力,把他们自个儿那块管好就不错了。
记着,家族企业做实业要长久,关键在于实干,在于专注,心无旁骛才能把事业做好!
张士平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
世界500强、制造业前三强、“山东首富”等一个个桂冠,对于魏桥创始人张士平而言,已是平常心看待。多年来,他生活始终简朴,住的也是集团宿舍区,本地人也不曾见他豪车过街,据说兜里揣着的是200元一部的“老人机”。每天,张士平6点半准时到公司上班,出差也是一个人拎包就走,吃饭还是喜欢吃家里做的,低调,埋头干,要干就干彻底。
若要总结张士平成功的“魏桥模式”,可能很多人会得出他“善运势”、“懂审时”、“肯实干”等经验。可在我们看来,“魏桥模式”的三个核心要素是其成功奥秘:
一、弘扬“家文化”
一个成功的私营企业家创业,“家和万事兴”是主要的。在魏桥,“家和”不仅指自己的妻子、儿子、女儿女婿,也包括兄弟、侄儿等家族成员,更包括一个更大的“家”,比如魏桥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包括在地村民等。
张士平用一个“和”字,把大家拢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演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到目前,在魏桥创业集团就业职工人数已达十几万人,张士平让这十几万人在企业买了房子安了家,结婚生子,不少老人从农村来这里帮忙照看孩子,变成一个和融的大家庭。在魏桥,能提供廉价住房,还解决子女上学,设立非盈利性门诊,这种浓厚的“家文化”气氛,让所有“魏桥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更是激发为企业发展目标而不断努力的责任感。
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总经理***(右)
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战略的第一驱动力
张士平曾说:“我喜欢争在别人的前面,不愿意一生都平平庸庸的。”企业家精神,内涵很广,也是一种信念,市场活力来自于人,而激发市场和企业蕴藏的活力,根本上还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而在张士平身上,企业家精神更多体现于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与时俱进,具备变革和学习能力
成为行业领头羊,对于私营企业主来说,就必须与时俱进,挑战难以想象的各种压力和阻碍。而要走得又快还要走得又远,关键就在与具备变革和学习能力。
变革与学习,可以来源于内部分享,不断增强家族企业内部治理体系建设,用知识积累、完善制度管理来不断提升创新及应变能力。而要具备变革和学习能力,更在于多从外部获取,比如参与行业会议、产学研合作、参观学习等途径。过去在魏桥,所有车间主任以上的企业干部,都到过日本学习管理方式,比如与日企伊藤忠等合作。另外,主要高管均到过欧洲等地参观学习。
张士平被人喊为“乡巴佬”,可他却有国际化眼光。也正是与港企、日本伊藤忠等合作,合资建厂,魏桥才得以技术升级,拉长产业链,并获取海外市场扩张的成熟经验。
一波说·改革开放40年,前进中的中国家族企业(18)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魏桥集团张士平逝世:已完成交接,去年传身体有恙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士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5月23日17时03分逝世,享年73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昭 冯冬宁
傍晚的空气依然残存着热浪。拥挤的车流裹挟此起彼伏的车辆鸣笛声一同袭来,穿着蓝色制服的工人骑着电动车穿插而过。不远处,高度不一的烟囱和冷却塔“林阵”冒着一股股白烟。
这仅仅是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魏桥集团)的一个角落。这个角落与众多魏桥系企业一起,一同构筑起了打着张士平深刻烙印的庞大商业帝国。
一手缔造魏桥商业帝国的鲁商张士平于5月23日17时03分骤然谢幕,伴随着一纸讣告的发出,这里的平静彻底被打破。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张士平逝世,享年73岁
反弹琵琶
成就“亚洲棉王”
2019年初夏的邹平,一连几个星期,人们都在谈论着当地巨富张士平身患重病,生命垂危。
尽管其间有关各方讳莫如深,但最终无法挽留这位魏桥集团缔造者的生命。
魏桥镇嘈杂的街巷里,一位老人谈及张士平去世的消息,感喟之余说,如果“老张头”还活着该多难过。
他口中的“老张头”名为张尊和。
8年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曾就张士平的过往经历与张尊和有过一场对话,在他的人生履历中,除曾任魏桥镇一生产队队长外,其经历与其他村民并无二致。
然而,他是张士平的父亲。
现年73岁的张士平,是现阶段山东乃至整个中国民营经济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而如果要给这位传奇找一个开始的话,那就是8年前,张尊和对记者所说的“勤快”二字。
按照当时张尊和的说法,因为勤快,身为张家长子的张士平早早便扛起家中重担,进入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工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一个月就能挣三四十元钱;因为勤快,1981年走马上任厂长的张士平结束了推车工、扛包工的漫长岁月。
这也成为张士平掘金纺织的开始。
当勤快的张士平闻到时代更迭的气息,比周围人更早意识到“市场经济”的他,开始做出“大胆”的尝试——改革。他打破大锅饭和棉花管控政策,勇敢地走出去,成为行业中第一个收购大豆、花生、棉籽加工油料的人。
而在当时,与邹平比邻的周村毛纺厂中,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国有企业的优越感中。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大潮中,此后短短3年多时间,张士平已是全国商业劳动模范,并赴京接受表彰。毕竟,当时他领导的“小企业”已经成为全国棉麻行业的利润冠军:年利润400万元。
“大胆”的操作,绝非上述一个。
在张士平1994年创建并担任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厂长之后,又一个打破常规的操作出现了。
原山东兰雁纺织董事长盛文中称,当时,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纺织行业连年亏损,甚至连国家都不得不狠下决心“限产压锭”。那个时候,在与邹平很有渊源的老纺织工业基地周村,当地纺织业从国企到民企都被卷入。而尚未完全从艰难的处境中挣脱出来的张士平却从中嗅到了商机,大胆地四处购买这些被淘汰的棉纺锭。
随着纱锭数量完成“从1989年1.6万个到1994年底10.5万个,再到1999年33万个的扩充,年年大幅度上纺织项目的魏棉,成就了***收入“增18倍”的神话。
此后,时代迅疾变化下,当行业低潮期迅猛扩张遇到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开拓等众多因素,这家位处邹平小城的纺织企业以匪夷所思的速度一步步成为亚洲生产能力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并创造了中国现阶段棉纺产业中少有的繁荣与辉煌。
而掘金成功的张士平也就此赢得了“亚洲棉王”的称号。
张士平逢年过节都会出现在魏桥村世纪花园的门口
凌厉扩张铝业
一夜成山东首富
一切并未就此终止,“张士平式”的扩张反而更为凌厉。
1998年,魏桥棉纺织厂改组为魏桥纺织集团(2003年更名为魏桥创业集团),这成为新一轮扩张的开始。其后5年内,“累积投入170亿元,将纱锭从33万增加到500万,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万台”的扩张,则堪称凌厉。
2005年,随着实行了40年之久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寿终正寝,先是美国三次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入数量,接着欧盟设限威胁接踵而至。面对如此动荡的国际市场,张士平带领的魏桥集团不仅没有收缩阵线,反而以更为凌厉的势头投入70亿元巨资,扩建纺织印染服装系列项目,且各项指标迅猛***。
至此,“亚洲棉王”的地位更为牢固。
虽然“亚洲棉王”的桂冠足够耀眼,但鲜为人知的是,若按拥有财富的数量级来算,2011年之前,张士平家族的财富只以10亿元为当量,这与魏桥的巨大体量似乎并不“匹配”。
资料显示,魏桥集团旗下核心子公司魏桥纺织于2003年9月在香港成功上市,张士平家族的持股比例达到32.4%,如果以魏桥纺织2011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这部分股权价值仅12亿港元,这还不足以让张氏家族的财富有质的飞跃。
但在2011年3月24日,也就是中国宏桥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后,张氏家族的财富迅速以百亿来计算。如此快速的财富聚集自然与他们在铝行业的凌厉扩张不无关系。
在铝业的扩张路径,也能隐约看到其在纺织行业的扩张套路。
一切正如其利用20多年打造了“纺织——染整——服装”这一完整的棉纺产业链一样,最近10多年,张士平又在邹平、滨州等地以凌厉之势打造出了一个日趋完整的“热电——金属冶炼——铝产品深加工”的铝电产业链。
数据显示,仅2006——2010年这5年,张士平就收购和自建了91.6万吨铝产能设施,到2010年12月31日,中国宏桥总资产达到133亿元。2010年,中国宏桥总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了151.3亿元和41.9亿元。
2011年3月24日,中国宏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首日,盘中每股最高价达8.09港元,最终以每股7.9港元报收,按张士平及其夫人郑淑良共同持有84.96%的股权计算,中国宏桥给其家族当日带来近400亿港元的惊人财富,这令其一夜之间成为山东首富。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魏桥集团拥有11个生产基地,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自2012年连续六年入选世界500强,2017年跃居第159位,比首次上榜提升了281个位次;2017年还分别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6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0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仅次于华为和苏宁,且连续4年位列山东企业100强第1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在2017年《福布斯》富豪榜榜单上,张士平家族位列全球第209位,在中国富豪榜中排名第28位。2017年,魏桥集团实现***收入3590亿元、利税208亿元、利润131.5亿元,上缴各级税金96.31亿元。
魏桥帝国身后事
去年已完成交接班
英雄垂暮。事实上,在患病之初,张士平就开始着手安排其身后事。去年10月,魏桥帝国已彻底完成交班。
去年9月26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魏桥集团董事长、法人由张士平变更为其子张波。魏桥集团公众号“魏桥创业”在当日发布的一条信息中低调证实了上述变动。
该信息中提到,9月26日上午9时,2018中国(滨州)国际铝工业博览会开幕,张波出席了开幕式,头衔为“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
开幕式前,张波分别会见了前来参会的国际铝协秘书长罗恩·耐普,相关涉铝协会领导、铝行业专家等中外嘉宾,就世界铝行业发展趋势、做大做强滨州铝产业等话题作了深入交流。
而在9月20日的一次活动中,张波还以副董事长、中国宏桥集团行政总裁的身份出现。
从副董事长到董事长,一字之差,意味着,这个山东第一大民企、世界五百强的魏桥帝国悄然完成了权力的交接。
对此,当时坊间就有传闻称张士平身体有恙。但这一传闻并未得到魏桥集团方面的回应。
尽管未有回应,但此后,张士平的曝光率几近全无。
一市民骑着电动车从魏桥“总部”门前驶过
公开信息显示,出生于1970年的张波自1996年从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就回到父亲身边,两年后被任命为魏桥集团副总,很快又担任当时魏桥集团旗下最主要的产业——魏桥纺织的总经理。
其后,张波又被任命为魏桥铝电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打理这一集团的铝电板块。随着魏桥旗下铝板块以中国宏桥的面貌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张波也出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除张波之外,张士平之女***1988年就进入魏桥纺织,从基层做起,长期担任魏桥纺织董事长,坚守纺织主业;张士平的小女儿***则跟随姐姐在纺织板块,具体负责威海园区。
如今,对于魏桥集团新掌门张波而言,其继承了一个业绩不错的产业帝国。
2017年,魏桥集团实现***收入3590亿元、利税208亿元、利润131.5亿元,上缴各级税金96.31亿元,同比***19.31%。集团连续6年入选世界500强,跃居第159位,6年提升了281个位次。
但自2017年以来,张波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2017年3月1日,中国宏桥遭遇国外机构沽空。此后,中国宏桥股价暴跌、发布延迟发布业绩报告,并实施停牌、复牌。2017年8月,中国宏桥宣布关停268万吨产能。一年后,中国宏桥公告称,由于产能关停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1.66亿元,较去年同期***233.4倍;2017年11月,环保部点名批评魏桥集团……
按照中国最传统的“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如果张士平仍健在的话,交班后魏桥集团将不会有太多的悬念。在以“凌厉”闻名的张士平离去之后,这个他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的未来走向正被外界高度关注。
失去帝国灵魂之后,张波将带领魏桥集团走出怎样的轨迹?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齐鲁壹点】创作,在***和齐鲁晚报网、齐鲁壹点客户端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山东第一大民企张士平交棒,魏桥二代三根台柱顶大梁
9月27日,山东第一大民企、世界五百强魏桥集团正式交班。魏桥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士平卸任,其儿子张波接任魏桥集团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今年72岁的张士平为山东首富。《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名列第5强,年营收高达3595多亿元。而在民企制造500强排名中,张士平交棒的产业仅次于华为、正威,碾压联想、吉利、美的等一干民企制造业巨头。光是“魏桥”品牌价值一项,高达605.72亿元!连续15年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分工不分家,魏桥二代“三根台柱”顶大梁
魏桥集团新任董事长张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一代会老,二代当立。近几年来,中国家族企业集体“出演”接班大戏,新生代企业家纷纷接过父辈手中的权杖。
“富不过三代”古谚,由孟子“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演变而来。孟子曰:“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孟子的“泽”,原本是“雨露”之意,后人引申到家族传承上,多指“祖业”。事实上,孟子的这段古训,也是中国人的家文化,更是传家之道。所谓“家业兴,看后生”,接班人对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传承都极为重要。
多年来,尽管掌门人张士平“隐匿”、低调,可魏桥之巨大、家族之富贵,一直为外界所关注。因此,新任董事长、二代掌门人张波的“上位”,自然备受关注。
不过,即便张士平再怎么低调,偶尔也会跃上成为热点新闻榜。比如,2012年,一则“魏桥自建电网的电价比国家电网便宜1/3”的消息,就引爆了舆论。又比如,2017年3月,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支柱企业之一的齐星集团,卷入百亿元债务风暴之中,同属“邹平板块”的张士平家族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国宏桥和魏桥纺织,遭到做空机构“开炮”。 风口浪尖,中国宏桥和魏桥纺织同步停牌,且都延迟刊发2016年业绩公告。彼时,中国宏桥的行政总裁,即张士平的儿子张波。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波,今年49岁,作为张士平唯一的儿子,他很早就被“内定”为魏桥集团的接班人。据相关资料,魏桥创业集团已一次性完成工商注册变更,不过,旗下二家上市公司“中国宏桥”、“ 魏桥纺织”股权是否已完成代际转移,其谜团尚有待新的财报数据来揭示。
据此前的资料,作为创始人,张士平家族累计持有魏桥创业集团48.79%股权,其中,张士平持有36.27%的股份,其子张波持股3%。张士平一贯注重家族在股权架构上的控制权关系,家族的两家在港上市公司均保持控股,持股比例在60%以上。其中,“魏桥纺织”大股东“山东魏桥投资控股”,持股比例高达63.45%;而“中国宏桥”的最终控制人张士平,持股为68%。
张士平,素来以“家文化”治企,其家族化管治的特征更为明显。在上市公司“中国宏桥”, 张士平自任董事局主席,与他同龄的妻子郑淑良为副主席,儿子张波是行政总裁。另外,其高管团队中还有张波的妹夫、与张波同岁的杨丛森,他出任非执行董事;同时,杨丛森还是魏桥创业集团董事。而在“魏桥纺织”,今年47岁的大女儿***,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除父亲张士平外,今年43岁的妹妹***,也出任执行董事。
事实上,除了魏桥二代“三支台柱”张波、***、***兄妹外,张士平的女婿、外甥、侄子们都担任公司副总级别的职务,至于担任公司副总和部门总监等级别职务的家族成员如外甥媳妇、姑表侄子、侄媳妇等等,那可不少呀!不少媒体披露,以上家族成员中,不少只有初中甚至是小学文化程度。
威海魏桥董事长***
即便是张士平退位,儿子张波上位接棒,家族企业魏桥依旧延续“分工不分家”的集体接班格局。魏桥,是典型的家族创业案例,既有夫妻档、父子帮、姐妹档,也有兄弟连、亲戚团等创业形态。
张士平的妻子郑淑良,很早参与创业,曾负责企业的原料采购及供应。儿子张波,1996年8月在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来又在武汉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拿到硕士学位,他的妹妹***,15岁就进车间,跟着父亲张士平一路打拼下来。
与哥哥、姐姐相比,小妹妹***,现任威海魏桥工业园老总,她成长道路上相对会舒适一些,先读山东大学,后又读中国人民大学,还到清华大学的创新管理MIA高级研修班学校,还拿到大连理工大学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2年,她担任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总经理时,才26岁。
曾有人说,张士平在子女分工上有点“偏心”,比如,儿子执掌家族企业中利润最丰厚的铝电产业板块,而女儿***、***则掌管着规模庞大的纺织产业,纺织业会相对难做一些。不过,也不能这么说,儿子张波虽也是年纪轻轻就进入魏桥纺织,比哥哥小2岁的***在行业中,无论是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却不见得少。
在魏桥创业史上,***充当着重要角色,一直深得其父亲信任。尤其是***的接班历练相当丰富,她从普通纺织女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见证了魏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全过程。另外,***还是魏桥集团党企共建的领头人,工作也干的相当出色。相比之下,当初她的哥哥张波进入魏桥,“空降”色彩会强烈一些,做纺织方面也不如小他2岁的妹妹一路走的“坚实”。
去年,***与董明珠等荣膺福布斯2017年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并居纺织服装行业上榜企业家首位。由一个小型油棉加工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身为魏桥纺织女掌门人的***,是一个相当杰出的创业女性,目前,该企业各项技术指标始终保持全球领先。
近些年来,女企业家上榜富豪榜的越来越多,在接班人规划上,不少一代创始人也逐步观念转变,这也为更多女性接管家族企业,撑起了半边天,铺平了道路。特别是,目前在继承规划上,掌门人也会相对平等对待儿子和女儿。
与男性接班人相比,二代女性凭借着性别优势以及独特的管理方式,以及领导风格上,也能在家族企业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另一个方面,女二代比男二代在继承传统业务上比较有优势,而男的多表现于扩展新业务上。
魏桥,是世界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可称得上全球“棉纺一哥”,与同行业相比,近几年来魏桥纺织虽在发展策略上逐渐从前端产品向终端产品扩展,不过,企业大部分还是前端产品,即产品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而基于这个产品特征,魏桥纺织的成长会相对平稳一些。作为掌门人,***说,我们讲究以实干为主,做得多,说得少。包括我们的业绩考核都是用成绩说话,这是我们企业的一大特色。
魏桥凭什么能“强悍”地持续***?
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
对于刚退任的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人们深感其神秘色彩,也多了几分好奇。无论是铝电产业,还是棉纺,规模虽然庞大,却均为非景气行业,也均过了行业的“黄金时期”,魏桥凭什么能“强悍”地持续***?张士平何德何能,究竟有什么奥秘?
在山东滨州、邹平市、魏桥镇等张士平的发迹地,魏桥的影响随处都可感受到。这也很正常,魏桥集团庞大的企业体量,加上就业人口,以及占当地财税的份量等,张士平家族在本地影响力自然是强大的。
另有一个核心问题:像魏桥的棉纺业务,即便少触及消费终端人群,可也是在“市场化”海洋里泅渡,凭的还是其竞争力优势,更何况整个中国的纺织业已连续5年行业性亏损,铝业是连续 6年行业性亏损,而火电业更惨,已连续 10年行业性亏损,直到2017年才出现行业性盈利呀!别人多是“草鸡”,他们家凭什么是“金凤凰”?
不久之前,张士平接受《滨州日报》记者采访中说:“魏桥创业集团能走到今天,是我和大家抓住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充分用好了改革开放政策,每个节点都跑在前面!”
张士平出生于1946年,土生土长的山东邹平魏桥人。他当过推车工、扛棉工,也当过工厂的消防队长。直到1981年,他的人生际遇迎来一个重要转折,当上了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这是一家隶属于邹平县供销联合社的社办企业。1984年,第五油棉厂创造了400万元利润,这是全国供销系统的第一名!
对于创造的这一奇迹,张士平归功于当时对企业放权让利的改革。不过,人们更记住他的铁腕治厂,一上任就祭出严苛的“25字”治厂管理方针,一个员工偷吃三粒花生米被开除的故事到处传扬。不过,张士平说,自己年轻时一看见一屋子的花生,可能也会偷吃,那个被开除员工一年后,认个错还是召回了工厂继续上班。也正是那样完善的管理制度,才真正杜绝了像油棉厂那样的全民和集体企业常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
魏桥纺织是2003年在港交所上市,这一年集团更名为魏桥创业集团,而“魏桥纺织”的前身,是张士平于1994年创建的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日后,这一家公司发展为世界最大的棉纺织企业。铝业,是魏桥集团于2001年才涉足的产业,到了2011年,旗下铝业板块——“中国宏桥”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2014年,“中国宏桥”超过俄罗斯的“俄铝”, 成为世界最大铝生产商。如今,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是一家拥有11个生产基地,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
铁腕治企,精于经营,善于抓住机遇,特别是始终瞅准了市场,这些确实是魏桥能持续***的重要因素。很多人认为,纺织业是“夕阳产业”,可在张士平看来,魏桥从纺织到电厂,到印染,再到扩建电厂,最后到电解铝项目,一直就是像和面一样,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即由市场来决定“加水还是加面”。 人总要穿衣服,纺织怎么会是“夕阳产业”呢?
年初,几内亚总统会见中国宏桥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张波
1998年,魏棉兼并巨亏的国企滨州一棉,张波就是那段时间进入魏桥纺织的。在国家下狠手“限产压锭”时,张士平却逆势扩张,也正因如此,才打下魏桥深厚的成长根基。当时,张士平第一次考察滨州一棉时,工人们在厂门口打出“滚吧!乡巴佬!”的条幅。可他不慌不忙,开会时反问:“不让我来,你们想把企业做成什么样?”
与别的企业家不同,张士平并不讳忌“乡巴佬”一词,甚至有很深的农民情结,他一直恪守“不懂不做”的朴素原则,不搞地产不玩期货。他曾说:“因为我不擅长搞关系。李嘉诚也搞地产,非常成功,但他不是我的偶像,因为我学不了,也不会学他。”如果说张士平心目中有偶像的话,他说自己最敬佩的企业家是王永庆,因为他也是做实业的。
在山东商圈,有“二张”说法,一个是海尔***,一个是魏桥张士平。事实上,二人的性格特征、企业战略、运作模式等层面,都有很多不同之处。对于张波等子女的接班,张士平也反对二代去做金融,他说,他们没有那个能力,把他们自个儿那块管好就不错了。
记着,家族企业做实业要长久,关键在于实干,在于专注,心无旁骛才能把事业做好!
世界500强、制造业前三强、“山东首富”等一个个桂冠,对于魏桥创始人张士平而言,已是平常心看待。多年来,他生活始终简朴,住的也是集团宿舍区,本地人也不曾见他豪车过街,据说兜里揣着的是200元一部的“老人机”。每天,张士平6点半准时到公司上班,出差也是一个人拎包就走,吃饭还是喜欢吃家里做的,低调,埋头干,要干就干彻底。
若要总结张士平成功的“魏桥模式”,可能很多人会得出他“善运势”、“懂审时”、“肯实干”等经验。可在我们看来,“魏桥模式”的三个核心要素是其成功奥秘:
一、弘扬“家文化”
一个成功的私营企业家创业,“家和万事兴”是主要的。在魏桥,“家和”不仅指自己的妻子、儿子、女儿女婿,也包括兄弟、侄儿等家族成员,更包括一个更大的“家”,比如魏桥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包括在地村民等。
张士平用一个“和”字,把大家拢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演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到目前,在魏桥创业集团就业职工人数已达十几万人,张士平让这十几万人在企业买了房子安了家,结婚生子,不少老人从农村来这里帮忙照看孩子,变成一个和融的大家庭。在魏桥,能提供廉价住房,还解决子女上学,设立非盈利性门诊,这种浓厚的“家文化”气氛,让所有“魏桥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更是激发为企业发展目标而不断努力的责任感。
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战略的第一驱动力
张士平曾说:“我喜欢争在别人的前面,不愿意一生都平平庸庸的。”企业家精神,内涵很广,也是一种信念,市场活力来自于人,而激发市场和企业蕴藏的活力,根本上还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而在张士平身上,企业家精神更多体现于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与时俱进,具备变革和学习能力
成为行业领头羊,对于私营企业主来说,就必须与时俱进,挑战难以想象的各种压力和阻碍。而要走得又快还要走得又远,关键就在与具备变革和学习能力。
变革与学习,可以来源于内部分享,不断增强家族企业内部治理体系建设,用知识积累、完善制度管理来不断提升创新及应变能力。而要具备变革和学习能力,更在于多从外部获取,比如参与行业会议、产学研合作、参观学习等途径。过去在魏桥,所有车间主任以上的企业干部,都到过日本学习管理方式,比如与日企伊藤忠等合作。另外,主要高管均到过欧洲等地参观学习。
张士平被人喊为“乡巴佬”,可他却有国际化眼光。也正是与港企、日本伊藤忠等合作,合资建厂,魏桥才得以技术升级,拉长产业链,并获取海外市场扩张的成熟经验。
文章来源:一波说·改革开放40年,前进中的中国家族企业(18)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魏棉房子进厂多久能继承,山东第一产业实力】,是否是您想找的法律常识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e551895fe3e616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