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这四个字“何为历史”真是言简意赅,那我读了一年的历史,我来简单说说什么是历史?
历史是什么?
答:过去那些人、和过去的那些事。再具体点,就是人的那些事,所以我们读历史就是读的人性!能读懂人性就懂得历史的道理了!
历史对于初学者该怎么读? 读一年的历史分享下个人体会:
读了一年的历史了,从原来对历史的一无所知,一头雾水,高中学的历史真是枯燥无味,当时也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天天去背那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甲午战争对条款等等,可以说对历史是没有一点点的理解能力,也没任何感觉,只是觉得过去那些人和过去的那些事有什么好读的。
但是从去年开始读通史的时候,慢慢兴趣就来了,我没有读过上下五千年,开始就是从三皇五帝到清朝末年,是历史学者编写的通史,白话文形式,说实话通史我到现在还没有读完,读到大概清朝乾隆时期了,自己找到了感兴趣的部分,就是先秦两汉时期,先读的西汉,然后找这个时期的各种书籍,也在书店买了书,光读白话文也不行,都是别人写给你的,原著在哪里?就好奇要去读原著,就开始买了史记全套,打开史记的那一刻,懵了,纯文言文呀,高中语文最厌倦的就是文言文,又一个难题摆在我面前呀,怎么办?买都买了,先强读个试试吧,还好文言文有注释,没有注释的话,算是白读,因为很多不认识的古字,繁体字就够你查询的了,没有一定的文言功底和超高的兴趣很难坚持读下去。本人亲身体验呀,当然了,要想了解历史就必须去读原著,要去还原历史真相的话要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加上考古发掘文物,所以这个原著是必要通读一遍的,要不然你对历史不能全方位了解,只会停留在别人给你讲历史的阶段,而你也不能辨别出真假,这是不读原著的悲哀。
当然了也不是让你把二十四史全部读完,有人计算过,每天不停的读二十四史,要读至少10年才能读完……,还只是通读,我们的伟人毛主席就是酷爱读历史,一本资治通鉴读了十多遍,到晚年的时候更是发誓要把二十四读完,我们当然没有这么大毅力,只需要挑选适合自己的历史来读就行了,比如我就读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的历史,因为我对这里面的人物感兴趣,对这一历史阶段感兴趣,所以会坚持读下来,这看个人兴趣爱好,我的史记还没有读完呢,慢慢读吧,急不得!
不能死读书,读书的时候要抬头望望天!
尤其对于读历史来说,有时间的话去博物馆逛逛,看看各大出土的文物,镇馆之宝,没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要去了解一下,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才能还原出更真实的历史,每一件文物背后有很多历史信息,多去博物馆,我虽然去的不多,到博物馆真是大开眼界,文献记载的编钟、石磬、鼎、各种钱币,就在你眼前摆着,好像隔着几千年在和古人对话,真是读书万卷,不如实物一见,对文献中记载羞涩难懂的各种器物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才是读历史的意义,不能只读死书,要去关注考古发掘,最好去博物馆逛逛,这样加深和理解你对文献的记载,现在大部分博物馆都是免费的,只需要验证身份证就可以进入了,当然,去博物馆之前,还是要把那个时期的历史读透,然后在参考文物,这样学历史,轻松不费劲。
我们读历史能从中学到什么?
最后,我们从历史中能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勾践的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为了实现复国理想不惜沦为阶下囚,这种能屈能伸的精神是每个人要学的,因为我们的人生不会顺风顺水,都会有挫折出现在眼前,当困难摆在我们面前时,该怎么去应对,是逃避还是奋力拼搏?还是听天由命?这都跟你读的书有关,了解的人物有关,所以不要相信有些人说的那些“读书无用论”,你可以看看成功人士对读书的认可,马云读路遥的人生,受到启发,发愤创业,成功创办阿里巴巴;俞敏洪在生病期间读了200本书,在书中学到很多东西,最后创办了新东方,当然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多么功利的事,而是要增长自己的见识,增长自己的认知能力,不对什么事都感觉不可思议,让自己保持一股永远探索的力量,勇往直前的勇气,这才是读历史,读书的意义!好了,今天的一点体会就到这,想读历史又不知从何读起的,可以关注一起探讨下。
历史就是记载有地球以来发生的大事,著名人物。总结经验,教训,传统文化达到育人的目的。同时也鞭挞历史中的恶人,警示后人。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e516a8e832f6d7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