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唐的历史名人有哪些(唐姓好听稀少的女孩名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唐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姓唐的名人,他们或是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或是才情横溢的文艺巨匠,亦或是军事家等等。这些名人的成就和贡献都为唐朝和中国历史增添了光彩,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不朽功勋。

1、隋唐时期的主要皇帝和重要事件?

优质回答1:

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人物与事件

1:隋炀帝

炀帝其人,历来被封建史家贬为一无是处的暴君。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学者肯定了他建东都、开运河等事迹,但总的来说,仍是褒少贬多。本书却给炀帝以很高评价。尽管作者不否认炀帝骄奢淫逸,但认为他在中国帝王中决不是最坏的。从当时背景看,他并不比别的皇帝更暴虐。

炀帝很有才能,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独具风格的散文家,还有点像政治美学家,很适合巩固其父开创的伟业。在 589 年平陈时,他在建康的行为堪称模范。其后他在促进南北文化再统一,向北方介绍南方佛教传统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唐代的繁荣,应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炀帝所开的运河,运河促使杭州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并提高了运送军队和供应至任何有潜在反抗危险的地区的能力。在谈到炀帝被否定的原因时,作者认为这是儒家修史者给他抹黑和民间传说对他歪曲的结果。

2:唐高祖

长期以来,治史者认为唐高祖李渊是平庸无能之辈。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已逐渐清除笼罩在初唐史上的迷雾并肯定了李渊的建唐开国之功。

尽管李渊反隋时已年逾五十,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生气勃勃和干练的领袖人物。他策划了太原起兵。他对李密和东突厥的外交攻势,使唐军得以胜利进军并攻占隋都大兴城。他推行的大赦、封官许愿等政策,有助于促进全国统一。

唐高祖创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以任何标准衡量,“武德之治”均称得上是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唐王朝打下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

李渊之所以遭到冷落,一是因为他执政期短,又夹在中国史上最突出的两个人物隋炀帝和唐太宗之间。二是他的开国之功被唐太宗精心地掩盖了。

3:唐高宗

唐高宗是唐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旧史却将他描绘为懦弱的傀儡,在重要政治制度上建树极少。有些学者也持类似观点。其实高宗确有懦弱一面,又具体论述了他在法制等方面的建树。

和前辈相比,他的另一伟大政绩是对科举制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控制物价的措施也收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并行用于有唐一代。唐朝这时的军事力量和威望均达顶峰,甚至超过唐太宗时期。在高宗后期,武则天的地位基本上是不稳定的。她只能靠间接手段控制朝廷,并一直容易受到攻击。

4:武则天

她是隋唐史乃至中国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千百年来,毁誉不一,至今犹争论不已。中国传统史学称684 至 705 年为“武韦之祸”,是“欠公道的”。因为首先,它忽视了武后篡位前的成就的意义。其次,没有确凿证据能说明在她执政最后几年以前,政府受其统治作风的危害。第三,武后时期农民生活比史学家经常断言的更为良好。在人民中间,她可能是得人心的。只有很少的中国统治者,其生日能像武后那样在农村节日中被人纪念至今。

优质回答2:

隋代,隋文帝杨坚统一分裂了300年之久的中国,隋炀帝修建了沟通南北经济命脉的大运河。

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改革三省六部制度;开创贞观之治。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拥有实权的女皇帝,她也是寿命最长和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她的为唐朝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科举制,善于选拔和任用人才,使得统治开明进步。

唐玄宗,开元盛世将唐朝带上巅峰,安史之乱又让唐朝走向衰败。

2、姓朱的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优质回答1:

朱亥:战国勇士,魏国人。是朱姓最早出人头地的人物。据说他力大无穷,勇气过人,曾经凭着40斤重的铁锤,保存了情势危急的赵国。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汉族,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1361年(龙凤七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不久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位期间努力恢复生产、整治贪官,史称“洪武之治”,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西汉大臣朱买臣:(?—前115)字翁子,会稽吴人。生年不详,卒于汉武帝元鼎二年,年约六十余岁。家贫,卖薪自给,行歌诵书妻初亦负载相从,久以为羞,求去。买臣道:“我年五十当宝贵,现在已四十多了,待吾宝贵,当报汝功,”妻不从,听之去,适一田夫,武帝时得庄助之荐,拜中大夫,复拜会稽太守,他乘传入吴,见故妻与夫治道迎官,遂合以后车载其夫妇,舍之园中,给食一月,妇惭而自缢,买臣后为丞相长史,时张汤行丞相事,屡加陵折,又因庄助之死,为汤所陷颇以主怨,乃千发汤的阴事,汤自杀,买臣亦遭诛,他作有赋三篇,今已亡佚。朱买臣(?—前115),今嘉兴市区人。家贫好学,卖薪自给,其妻弃之另嫁。买臣穷困潦倒,随掌计簿的官吏为卒入长安。遇同乡严助,推荐入朝廷,说《春秋》、《楚辞》,汉武帝甚悦,拜为中大夫。时东越多次反叛,朱买臣向武帝献平定东越策,获得信任,出任会稽太守。约一年后,受诏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人带兵平定东越叛乱,因功征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元狩元年(前122),受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牵连,被免官。不久复任丞相长史。时张汤任御史大夫,因严助被杀与当时任廷尉的张汤有关,朱买臣对张汤有深怨,向汉武帝告发张汤的阴私,张汤惧罪自杀。朱买臣亦被汉武帝诛于长安。著有辞赋3篇,已佚。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道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在园中。其前妻不久自缢死。后人取其夫妻离异事,作《烂柯山》剧,衍变为“朱买臣休妻”、“马前泼水”故事和剧目。嘉兴城区角里街原有东塔寺,传是朱买臣故宅,寺后有朱买臣墓,已毁。相传朱买臣妻崔氏葬于杉青闸,称“羞墓”,亦早已不存。朱买臣是西汉大臣、辞赋家,吴(今属江苏省)人。他出身贫寒,靠卖柴为生,但是酷爱读书,一天到晚手不释卷,常常一边挑柴一边吟诵古书,惹得路上的行人指指点点的,还嘲笑他。渐渐地,嘲笑朱买臣的人越来越多,妻子崔氏觉得难为情,劝他不要这样。但是,朱买臣不但不听,反而念诵得更大声了。于是,他的妻子恼羞成怒,提出离婚。朱买臣没有办法,只好让妻子离开。后来,朱买臣的妻子改嫁他人,而他一个人穷苦度日。有一次,朱买臣的妻子与新夫上坟,见朱买臣忍饥挨饿地蜷缩在路旁,手里却仍然拿着书,动了恻隐之心,就将带来的食物全送给了朱买臣。就这样,朱买臣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最后终于成了一个博学的人。几年后,他跟随官员上京城办公,得到同乡相助,见到了皇帝汉武帝。朱买臣侃侃而谈,说《春秋》,言《楚辞》,武帝非常欣赏,于是让朱买臣当了中大夫。高句丽国君朱蒙:朝鲜族古代卵生神话之一。见于公元5世纪高句丽广开土王的陵墓碑文以及高丽时期所编成的《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13世纪高丽诗人李奎报根据这一题材写成长篇叙事诗《东明王篇》,描绘了朱蒙祖先的身世和他创建高句丽王国的艰难过程。我国古代文献《后汉书·东夷传》、《魏书·高句丽传》、《论衡·吉验篇》和《满州源流考》也均有记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民间故事讲述家黄龟渊和辽宁省苏家屯朝鲜族民间故事讲述家金德顺所讲述的神话,比历代献记载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但其人物形象有不少被传说化了。东汉大将朱儁:(?-195)字公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察举孝廉,官兰陵令。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任交刺史,以镇压梁龙起事,封都亭侯。征为谏大夫。黄巾起事后,以右中郎将率兵镇压,封钱塘侯。后官至河南太守。董卓迁都长安,奉命留守洛阳,他与山东诸将密谋诛卓。卓败,李、郭汜专政,徵为太仆。后病死。东汉名士朱云:字游,原为鲁人,徙居平陵,当过县令,下过监牢。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为丞相,极受成帝尊重。朱云上书求见皇帝,当著公卿大臣的面对成帝说:「现在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皇帝,下也无益於民,都是尸位素餐之辈,请皇上赐我一尚方剑,杀一佞臣,以警其馀。」成帝问:「你要杀谁?」云答:「张禹。」成帝大怒,说:「小臣讪大臣,公开污辱我的师傅,罪不可赦。」御史拖云下殿,云攀殿槛,至於将槛折断,并大呼:「我得从龙逢、比干於地下,也已满足,但不知圣朝将来如何?」云以左将军辛庆忌求情,得不死。后来侍臣要更换殿槛,成帝说:「不要换!修一下就可以了,以此表扬忠直之臣。」三国名将朱桓:(177——238)(寿62)字:休穆 籍贯:扬州 吴郡吴城(今江苏苏州) 官职:前将军 青州牧 家庭成员:子:朱异 人物传记:事权幕府,除馀姚长。桓抚慰民情,士民感戴。迁汤寇校尉,平丹阳鄱阳贼,后为濡须督,魏大司 马曹仁率众功濡须,桓斩敌千余,败曹仁。迁奋武将军。黄武七年,桓协逊大败曹休,黄龙元年,拜桓前将军,领青州牧。嘉禾六年,桓与全琮以内应军向庐江,事露引还。桓本傲,耻见部伍,以胡综枉杀部将泄愤。赤乌元年卒。历史评价: 陈寿: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节度不得自由而而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②朱桓以勇烈著闻。朱然(公元182-249年)字义封,丹杨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本姓施,十三岁过继给舅父朱治为子。少年时朱然与孙权同学,结为好友。三国争雄,朱然北抗曹魏,西拒蜀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朱然与潘璋在临沮生擒关羽。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朱然率五千人马与陆逊一起抗击刘备,取得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辉煌战绩。此后,朱然镇守荆州重镇江陵,打败了曹魏连续半年的围困和进攻,威名远扬。65岁时,朱然官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成为统领东吴全军的重要将领。吴赤吴十二年(公元249年)春三月卒,终年68岁。

优质回答2:

朱温,朱元璋,朱熹

后梁太祖朱全忠 (852-912),本名温,五代梁砀山人。初从黄巢为盗,降唐后赐名全忠,官至宣武节度使。篡唐称帝,建都开封。末帝时,为后唐李存勖所灭。史称为后梁。国号梁。后为其子朱友珪所杀,庙号太祖。

3、历史上姓高的名人?

优质回答1:

1、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易水河畔一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流传千古。使用武器名为“水寒”,剑谱中排名第七,绝杀技为“易水寒”。和雪女生死相随,感情深厚。极敬重大哥荆轲。

2、高翔:清代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擅长山水,画梅风格疏秀,兼能画像。

3、高长恭:又名高孝瓘,热播古装剧兰陵王的主人公兰陵王就是这个高长恭。他勇武善战,常常大败敌军。武义高强的将领,是北齐大将,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据《北齐书》讲,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应是有英雄气概之美男,是中国古代四大俊男(嵇康、周瑜、高长恭、杨华)之一。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后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纬赐死。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4、高汝砺:金右丞相,封寿国公。今山西省应县人。曾对纸钞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对金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人正直。

5、高则诚:著名戏曲家,所著《琵琶记》,对后世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

6、高克恭(1248—1310):元代画家,字彦敬,号房山,其先回鹘( *** 尔族),籍贯大同(今属山西),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官至刑部尚书。善书画,《云横秀岭》、《墨竹石坡》为其代表作。与赵孟\齐名,时人有"南有赵魏北有高"之称。

7、高攀龙:曾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为东林党首领之一。

8、高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9、高武:在我国传统医学上,久享声誉,针灸之术即他所传。

10、高鹗:清朝文学家,汉军镶黄旗人,以续《红楼梦》后40回流世界传名。11,高力士: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优质回答2:

历史上姓的高名人还是挺多的,我就简单列举几个。

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高 柴:今山东省人,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品学兼优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高 洋:今河北景县人,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优质回答3:

高思继,四季拳创始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人称“白马银枪”,后唐妫州(今河北涿鹿)人,高顺励之子。

和兄弟高思祥皆以武勇称。初为幽州节度使李匡威戍将。后归李克用,拜为中军都指挥使,昆仲分掌燕兵。李克用念高氏兄弟势倾一方,必为后患,乃尽诛之。儿子高行周,后汉封临清王,后周封齐王

优质回答4:

元末明初有一个叫做高启的人,号青丘子,是一个极有名望的学者,但由于连坐牵连,被腰斩了。

看一个人是什么水平,一个有效的办法是看和他来往的都是什么人

古代喜欢给同一类人中差不多水平的群体起一个合称,比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等,高启也有这种称呼。

与张羽、宋克等人并称“北郭十友”;
与宋濂、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与杨基、张羽、徐贲并列“吴中四杰”。

所以,与写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种被大家熟知的宋濂并列的人,也当是同一层次的存在。

在明朝没有建立之前,群雄逐鹿阶段,高启被张士诚招请为幕僚时,年仅十六岁;后在明朝时又奉诏修二十四史中的《元史》,于此可见其才气与学问了。

高启之死,实为一大冤案,也是让他名声流传的一大原因

如果评选历史上最严酷的罪行,腰斩绝对榜上有名。高启就是被腰斩而死的,但内中原因却是让人大跌眼镜。

朱元璋曾经很赏识这个年轻人,给他官做他坚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他的诗作却被朱元璋认为有讽刺自己的嫌疑。于是,,苏州知府魏观修整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所作的《上梁文》内有“龙盘虎踞”一词,被诬告为谋反。

其实理由也就是本来就是张士诚旧宫,高启还曾经做过张士诚幕僚,被人说成思念旧主,抑郁谋反。再加上本来就受到朝廷的怀疑,所以就借此株连腰斩了。实在是冤枉至极。

不过从高启诗文来看,虽然扫去了元时纤秾艳丽的风气,但也落入了明初拟古的陋风。但最神奇的是他拟魏晋似魏晋,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可谓是才气极高。

唯独可惜的是,其死之时尚不足四十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4、郑氏十大名人?

优质回答1:

郑桓公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位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

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2

郑国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卓越的水利专家,出生于韩国都城新郑(现在河南省新郑市)。成年后,郑国曾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官名),参与过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等水利工程。后来被韩王派去秦国修建水利工事,从而“疲秦”,而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虽然郑国作为间谍不成功,但是作为一名卓越的水利专家,治理水患,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3

郑玄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4

郑买嗣

郑买嗣(?—909年), *** 郑回七世孙,世为南诏清平官(即宰相)。郑买嗣曾为南诏重臣。乾宁四年(897年),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天复二年(902年),郑买嗣起兵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 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5

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1-2]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 *** 南市境内)的驻军, *** ,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

6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7

郑余庆

郑余庆(745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

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

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右节度使、司空,封荥阳郡公。

元和十五年(820年),郑余庆进位司徒,并于同年病逝,追赠太保,谥号贞。

8郑延昌郑延昌,字光远,中国唐朝官员,出身荥阳郑氏北祖房,官至尚书左仆射。郑延昌生年不详,出自郑氏北祖房。近亲有唐僖宗年间拜为宰相的三重堂兄弟郑从谠。郑从谠的祖父郑余庆在唐德宗年间也为宰相。但郑延昌自己的祖辈却并不特别显赫,曾祖郑申官至金华尉,祖父郑则之官至骁卫兵曹参军,父郑猗官至抚州刺史。他至少有一兄郑允升和一弟郑延济。

9

郑谷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10

郑樵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 ,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

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

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优质回答2:

郑振铎、郑伯奇、郑毓秀、郑午昌、郑天挺、郑国鸿、郑文宝等。

1、郑振铎: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猫》《我们是少年》等。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58年10月17日去世。

2、郑伯奇:电影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左翼文学运动开创者之一。代表作品有《泰山鸿毛》《华山艳史》《女儿经》《到西北去》等。1895年6月11日出生于陕西长安,1979年1月25日去世。

优质回答3:

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兴、郑众:河南开封人,系父子。

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

郑众:郑吉之子,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虔:郑州荥阳人,盛唐时期学者、画家、广文博士,诗书画技冠京华,玄宗曾题赠:“郑虔三绝”。

著有《天宝军防录》。

郑樵:莆田(今属福建)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光祖: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明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明末名将,被赐姓“朱”,曾英勇抗击清军,在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称为“国姓爷”。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5、姓陈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优质回答1:

陈独秀(党的主要创始人)、陈延年(烈士)、陈乔年(烈士)、陈公博(名人)、陈公培(早期党的发起人)、陈望道(党的早期人物)、陈潭秋(党的创始人)、陈绍禹(名人)、陈云(伟人)、陈昌(烈士)、陈伯达(名人)、陈毅(元帅)、陈昌浩(革命家)、陈郁(新中国第一任燃料工业部部长)、陈赓(大将)、陈光(名将)、陈正人(革命家)、陈伯钧(上将)、陈再道(上将)、陈锡联(上将)、陈士榘(上将)陈奇涵(上将)陈明仁(上将)、陈海松(烈士)、陈树湘(烈士)、陈荣久(英雄)、陈翰章(英雄)、陈布雷(名人)、陈诚(名人)、陈济棠(名人)、陈继承(名人)、陈铭枢(名人)、陈嘉庚(名人)、陈绍宽(名人)、陈胜(古代名人)、陈果夫(名人)、陈立夫(名人)、陈其美(名人)、陈碧兰(早期女革命家)、陈铁军(烈士)、陈慕华(女副总理)、陈少敏(女革命家)、陈永贵(副总理)、陈寅恪(名人)、陈树湘(英雄)、陈安宝(英雄)、陈资平(红十五军军长)、陈浅伦(红军军长)、陈文达(烈士)、陈天华(烈士)、陈平(古代名人)、陈汤(古代名将)、陈琳(建安七子)、陈寿(古代名人)、陈子昂(古代名人)、陈友谅(古代名人)、陈化成(近代名人)、陈霸先(古代名人)、陈庆之(古代名人)、陈硕真(唐代女名人)、陈玉成(古代名人)、陈群(古代名人)、陈胡公(周朝陈国国君)、陈登(古代名人)、陈宝箴(清代名人)、陈传(古代名人)、陈文龙(古代名将)。










优质回答2:

陈胜

优质回答3:

陈姓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大姓,名人辈出,历朝历代都有其杰出的代表人物,仅在共和国的开国将帅中,有1位元帅、1位大将、6位上将、5位中将、48位少将,陈姓将帅就占了61位,他们是:

△元帅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四川乐至人,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 *** 副总参谋长。

△上将陈再道(1909.1.24—1993.4.6),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人,曾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铁道兵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上将陈奇涵1897年—1981年),江西兴国县坝南村人,曾任任中国人民 *** 军事法院军事法庭庭长、军事法院任院长、 *** 监委委员。

△上将陈锡联(1915.1.4-1999.6.10),湖北省红安县人,曾任军委炮兵司令员、 *** 司令员、 *** 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

△上将陈士榘(1909年4月14日-1995年7月22日),湖北省荆门市人 ,曾任国人民 *** 军事学院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兼军事建筑部部长和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

△上将陈伯钧(1910.11.26-1974.2.6),四川省达县(今达川)河市坝村人,曾任国人民 *** 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教育长、代院长,高等军事院长。

△上将陈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市人,曾任第 *** 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





5位中将分别是陈庆先、陈 康、陈仁麒、陈正湘、陈先瑞。还有一批少将就不一一介绍了。

优质回答4:

从时间顺序看,陈姓的历史名人有:

陈胜,秦末农民大起义首义者,曾建立张楚农民政权,公元前208年兵败被杀。

陈平,秦汉之交汉高祖刘邦重要谋士之一,汉开国功臣、丞相。楚汉战争中,曾用计离间项羽群臣,气死项羽重要谋士范曾。公元前201年,献计刘邦以游云梦之名逮捕韩信。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被围困七天七夜,陈平献计贿赂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突围。陈平因功先后被封为户牖侯、曲逆侯。

陈婴,原跟随项梁反秦,后降刘邦,汉建国后,被封为堂邑侯。

陈蕃,东汉时期名臣,官至太尉,因密谋诛杀专权宦官事泄被杀。

陈琳,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

陈宫,东汉末年吕布帐下第一谋士,随吕布兵败为曹操所擒,因拒不投降被杀。

陈寿,《三国志》作者。

陈霸先,南朝陈氏王朝开国皇帝。

陈叔宝,南朝陈的亡国皇帝,亡国之音《玉树 *** 花》作者。

陈玄奘,唐代高僧,即唐僧。

陈子昂,唐代诗人,其著名作品有《幽州台歌》,其诗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陈东,北宋末年太学生,爱国运动领袖,因先后上书劝谏徽宗、高宗而闻名,后被高宗所杀。第二年,高宗又为其 *** 。

陈亮,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著有《龙川文集》,1193年,51岁的陈亮中状元,授官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及上升即于次年病逝。

陈宜中,南宋末年宰相,曾参与宋末抗元斗争。

陈友谅,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建立陈汉政权,后与朱元璋争雄,兵败身亡。

陈圆圆,明末降清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宠妾,“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就是吴三桂为她而投降大清。

陈近南,清代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创始人。

陈化成,清代江南提督,民族英雄,在 *** 战争抵抗英国侵略军进攻吴松口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陈玉成,太平天国名将,被封为英王。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共一至六大的总书记,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译者,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修辞学发凡》作者。

陈延年,陈独秀长子,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革命烈士。

陈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陈毅,中国人民 *** 十大元帅之一。

陈绍禹,“左倾”错误路线代表王明的原名。

陈昌浩,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委。

陈铁君,革命烈士。广州起义失败后,不幸被捕,与未婚夫——另一革命烈士周文雍,在刑场举行了革命婚礼。

陈其美,中国同盟会元老,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辛亥革命时曾任沪军都督,后被袁世凯派人暗杀。

陈果夫,曾任 *** 中央组织部代部长,与其弟陈立夫多年主持 *** 党务,有“蒋家军队陈家党”的说法。

陈立夫,曾任蒋介石机要秘书、 *** 中央党部秘书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历法院副院长等职,是 *** 特务组织中统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海峡两岸统一事业,被选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2001年病逝,享年101岁。

陈布雷,曾任 *** 中央党部秘书长、 *** 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曾长期为蒋介石草拟文件,1948年自杀于南京。

陈诚,蒋介石心腹, *** 一级上将,曾任台湾省主席、 *** 副总裁、台湾地区“行政院长”等职。

陈公博,抗日时期汪伪政权二号人物,1946年以汉奸罪被处决。

陈仪, *** 二级上将,历任 *** 台湾省主席、浙江省主席。解放战争后期,曾策动汤恩伯反蒋起义,被汤告密,后被蒋介石杀害。

陈济棠, *** 一级上将,曾任民国农林部长,长期主政广东,有“南天王”之称。

陈长捷,平津战役时任 *** 天津警备总司令部中将总司令。1949年1月14时上午,人民 *** 由刘亚楼指挥,打响了进攻天津的第一枪,结果仅用29小时即攻克天津,全歼守敌13万。

陈嘉庚,南洋著名华侨领袖。抗日战争时期于1940年归国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共产党才是民族的希望。

陈寅恪,著名学者,有“教授之教授”之称。

陈省身,著名数学家,有“微积分之父”之称。

陈庚,中国人民 *** 大将。

陈锡联、中国人民 *** 上将。

陈再道,中国人民 *** 上将。

陈明仁, *** 起义将领,中国人民 *** 上将。

陈永贵,曾任国务院副总理。

陈景润,著名数学家,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有重大贡献。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d4eba698274fc792.html]
中国土狗品种大全 中国好的土狗品种
上一篇 2024-05-10
壬怎么读音(廷怎么读音)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