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常见的有氰化钾(KCN)和氰化钠(NaCN),均是容易溶解于水的盐类,白色结晶,因为是弱酸强碱盐(可以理解为是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与氢氰酸)水溶液呈强碱性。致死量50毫克。我们从中学学习化学就知道,根据阿累尼乌斯电离理论,盐类都是强电解质。所以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氢氰酸根和相应的钾离子和钠离子。氰化物的毒性在于其电离生成的氢氰酸根(CN-),因为氢氰酸根具有强大的络合能力,能和金属离子形成非常稳定的络离子,进入人体后可以和血液中的二价Fe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使得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而死亡。氰化物在酸性介质中会生成致命的氢氰酸(HCN),对人的中毒机理是一样的。
利用氢氰酸根的这个络合能力,在环境中可用用金属盐来“解毒”,比如在氰化物泄露的水体中施加铁盐,氢氰酸根和铁离子络合而“失去”毒性。利用氢氰酸根的这个强大络合能力,在电镀中加入,将金属离子络合后,可减慢金属离子在镀件上的析出速度,使得镀膜光亮致密和结实。
黄金是最稳定的金属,很难被氧化,在黄金提炼中利用氢氰酸根的强大络合能力,通过鼓入氧气,将黄金络合成为可溶解的离子,后再用更活泼的金属还原出来,所以提炼黄金也要用到氰化物。
氰化物中毒的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氰化物在被人体通过呼吸道或者皮肤吸收时,分解出氰离子(CN -),氰离子(CN -)会与呼吸相关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合,使酶失活,阻断细胞的呼吸作用,导致即使有氧气,细胞也不能利用,宏观上的表现就是呼吸衰竭。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d1a8dced676247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