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在此,诸神退位的由来


姜子牙是西周分封国齐国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重要角色。

姜子牙的故事之所以妇孺皆知,完全是因为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宣传。

小说中的姜子牙则是道门弟子,奉师命下山辅佐西周。他手持打神鞭,凡是封神榜上有名之人皆可鞭打,并在武王伐纣成功后主持了封神大典,最后受封齐国,成为姜齐的开国之君。


姜子牙历经了从真实历史人物到文学人物,进而成为民俗崇拜的偶像,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极高的地位。故此民间出现了“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说法。

一,吕尚兴周。

姜太公是商末东海人氏,名叫姜尚,字子牙。他的祖先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得到了“吕”这块封地,故此以吕为氏。故此姜子牙又名吕尚。

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后也。

《史记索隐》

吕尚博览群书,很有治国理政之才,但是一直没有人发现他。曾经在商朝都城朝歌当过宰牛的屠户,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后来见纣王无道,便逃离了朝歌。


当时商朝的力量最为强大,被称为“大邑商”,四方小国都臣服于商朝。而发源于岐山一带的周国表面上臣服商朝,其实却暗中争取人心,其首领就是西伯姬昌。

纣王为了遏制岐周的发展,曾将姬昌囚禁在羑里长达七年。后来岐周的臣子向纣王进贡各种珍宝,姬昌才被释放回国。

此时的吕尚已经年老,他听说西伯姬昌善待老人,便来到了岐周一带生活。他常常在渭水河畔垂钓,被出行打猎的姬昌发现。

言谈之间姬昌发现了这个钓鱼老叟不是等闲之辈,高兴地说:“我的祖父周太公曾说过,‘有大贤人会来到周国,那时我岐周必将兴盛强大!’莫非就是先生你么?太公已经在很久以前就盼望您的到来了!”

然后,姬昌将吕尚带回岐周,视为心腹之人。大家也尊称吕尚为“太公望”。

当时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十分残暴,许多臣服于商的小国纷纷背叛。姬昌从吕尚口中知道了许多朝歌的情况,并在他的辅佐下广修善政,一时间许多小国归顺岐周。


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曾将吕尚看成是周朝安插在殷商的间谍,从吕尚的口中,岐周获取了许多殷商的情报。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孙子兵法——用间》

吕尚除了辅佐姬昌治理内政外,还善于用兵作战,设奇谋妙计。故此后世的兵家和权谋家都尊其为鼻祖。

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史记——齐太公世家》

在吕尚等人的辅佐下,西周日渐强大,三分天下周有其二。

二,开创齐国。

姬昌死后,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姬发十分尊重吕尚,尊其为“师尚父”,将他视为老师和父亲。

同时,周国一直在等待时机东进灭商。武王九年,姬发想要试探天下诸侯是否愿意一起伐纣。他下令军队东进至孟津,吕尚拿着指挥军队的黄钺和白旄,命令大军前进。周军到达孟津,八百诸侯前来会盟,并劝武王进攻朝歌。

姬发认为时机尚不成熟,便率军退回周国。又过了一年,纣王杀了忠臣比干,囚禁了箕子,朝歌城内众叛亲离。

姬发认为时机已到,便祭祀祖先,占卜预测伐纣能否成功。谁知卜辞显示不能伐纣,而且当天天气不好,雷电交加。大臣们很恐惧,认为上天不允许武王伐纣。唯有吕尚以占卜不足为信,劝武王下令东进。


在吕尚的劝说下,武王不顾大臣反对,毅然传令伐商。武王十一年,以周武王为首领的诸侯联军在牧野大败商军主力,纣王败退朝歌,他命令手下在鹿台放火,自己则身穿宝玉衣端坐其上,最终葬身火海。周兵进入朝歌,商朝灭亡。

诸侯共推武王继位为天子,西周王朝建立。吕尚辅佐两代君主,最终灭商建周,居功至伟。武王将齐地营丘分封给他,吕尚离开武王就国,成为齐国开国之君,史称齐太公。

吕尚到达营丘后,因循本地人民的习俗,简化了礼乐制度,大力发展工商业和渔业,造盐业,使得齐国迅速成为富裕之国,他还发兵击败了侵略营丘的莱人部落。

武王灭商后两年就死了,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赐给了吕尚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至于无棣的征伐之权。有了征伐大权,齐国疆域迅速扩大,成为东方大国。


吕尚活了一百多岁才去世,而他开创的姜姓齐国一直传了二十代三十二位君主,共六百五十八年。

三,神话之路。

姜子牙的一生由于过于传奇,逐渐被后世人神话,民间也出现了许多姜太公的神异传说。

宋元时期,话书艺人的节目里就有许多关于姜太公的神奇故事。姜子牙从一个历史人物逐渐为大众熟知。而明代隆庆年间出现了一部百回本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使姜子牙的知名度再次提升,同时也让他成为了可以鞭打众神的牛人。

在《封神演义》中,姜尚已经不是一个凡人,而是昆仑山玉虚宫阐教元始天尊的徒弟。他三十二岁上山学道,七十二岁的时候受师命下山助周伐纣,并担负着封神重任。


天尊曰:“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辅保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载之功!” 《封神演义第十五回》

姜子牙虽无仙缘,却精通道术,他在朝歌城内捉住了玉石琵琶精幻化的妇人,并用三昧真火使其现出原形。在比干的推荐下,成为商纣的下大夫。

而纣王受九尾狐狸精附身的苏妲己所惑,杀妻诛子,残害忠良。又令子牙修炼鹿台,子牙见商朝气数已尽,遂借水遁逃出朝歌,到岐山垂钓。被文王发现,拜为丞相。

故事里的商周之战已经脱离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成为一场牵涉三界诸天神鬼妖魔,阐,截二教道人的战役。其中变化斗法的情节尤为精彩,其想象力瑰丽恢宏,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古代版的“科幻小说”。

由于姜子牙身负封神的使命,元始天尊为助其完成重任,赐给姜子牙坐骑四不像和法宝打神鞭。


元始曰:“姜尚,也是你四十年修行之功,今把此兽与你骑往西岐,好在会三山五岳,四渎之中奇异之物。”又命南极仙翁取一木鞭,长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节,每一节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名曰:“打神鞭”。

《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

姜子牙有打神鞭在手,凡是封神榜上有名之人都可祭此鞭打,以为驱策诸神之意。

到武王伐纣成功后,姜子牙斩杀狐狸精妲己。至岐山封神台主持封神大典,最终三百六十五位在商周之争中阵亡的人员被封为正神。

特命姜依劫运之轻重,循资品之高下,封尔等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纠察人间善恶,检举三界功行。 《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

封神完毕后,姜子牙受封齐国,成为姜齐开国之君。


《封神演义》的最后,姜子牙并未获得神位,而是与历史上的吕尚一样,开创齐国。

四,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封神演义》虽是小说,但却将之前不成系统的庞杂的民间神和道教神系统化了,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中国神仙系统。

小说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则让姜子牙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也深深的影响了此后的民间的神仙崇拜。随着故事的深入人心,《封神演义》确立的神仙系统深深的影响了民俗文化,最后二者合二为一,浑然一体。

主持封神的姜子牙虽然是人,但他却精通道法,能驱使诸神,连神仙都是他封的,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自然高于神仙。古代中国人相信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神在无时无刻地观察和影响着凡人的命运,为了避免邪神来干扰或降灾,自然要请出封神之人姜太公来坐镇。


特别是在建筑行业,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和祈求房子牢固舒服,常常会在房梁上挂上“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或是“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红纸,取驱逐邪祟,迎福纳祥之意。

久而久之,“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或者“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便成为民间耳熟能详的话语,也成为民间“太公崇拜”的一种民俗现象。其影响力直至如今。

总结:

姜太公由于辅佐武王伐纣而开创齐国,名垂青史。也因民间传说和《封神演义》而妇孺皆知,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光,姜太公最终成为民间百姓崇拜的超越神的人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量的民俗文化出现了断层的现象,许多人已经无法感受到姜太公在古人心中的神圣地位和影响力。这不得不说古代文化风俗在快节奏社会冲击下的一种失落。

其实摒弃其迷信愚昧的因素,许多古老的习俗和文化还是值得继续发扬和继承的。如何正确地吸收和发展古代民俗,这是现代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用現在的话简单地说吧,在姜子牙封神中,他把所有各路神位都封完之后,最后只剩下自已沒己沒有好的神位可封了,最后也只剩下一个谁也不愿当,撑管粪便拉圾等霾汰东西的神位,姜子牙只好把自己封为霾汰神,也就是传说中的“太岁”实际所发現真实传说中的“太岁"是生長在脏东西里面。是不会露在外面的,是极其希少极难見到的,据传说,如有人看到太岁,不死也要扒层皮,是不样之物。有那么一句活说,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士,就是指这个不祥之物不能随便动,如动到它就会大难临头。至于说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就是说姜太公无论平时到哪位神仙之处,哪位神仙都得把神位让给姜子牙坐,自已只有退在一旁侍候的份儿。这就是所谓的“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传说。因各神都是姜子牙封的,姜所到之处,谁敢不让位。但只有每年过年30晚上子时,各路神灵归位时,姜子牙到谁那谁也不会给他让位了,姜太公却成无处可去的地方,又不想坐在自己的神位上,子时只好蹲在大庙旗杆的斗上,胡扯了!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d12e349d7bc6a0e1.html]
白色大理石的种类(白色大理石分为哪几种类)
上一篇 2024-05-07
家具厂喷漆房(家具喷漆房的介绍)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 姜子牙在此,诸神退位的由来

    姜子牙在此,诸神退位的由来姜子牙是西周分封国齐国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重要角色。
    姜子...

    2024-05-07 18: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