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冰娉,关注我,每天与你分享书、画里的故事。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古歌曲名。《九歌》并非取材自屈原流放处湘江流域,而是在“二南”(襄阳与南阳),因当时所言之“洞庭”“湘江”实为云梦泽北部,也就是如今长江以北的湖北。
《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级祭神乐歌。
共十一篇,它们分别是:
祭天帝的《东皇太一》
祭云神的《云中君》
祭湘水配偶神的《湘君》、《湘夫人》
祭主宰人之生死寿命的《大司命》
祭主灾祥的《少司命》
祭太阳神的《东君》
祭河神的《河伯》
祭山神的《山鬼》
祭赞为国牺牲将士的《国殇》
最后一曲是《送神曲》
《九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作者善于把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思想情感,人物的容貌动作,十分完美地统一起来,构造出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善于描写人物复杂内心感悟,是《九歌》第二个艺术特色。
如《湘君》、《湘夫人》中男女主人公对彼此的一往情深,缠绵悱恻,而又那么多曲折。
关于塑造有血有肉的神的形象,是《九歌》的第三个艺术特色。
如《山鬼》中所塑造的山中女神形象就是最好的例子。她既有人的思想感情,又具备神的特质,她有符合身份地位的独特的装束,也是一个文静而多情的姑娘。感受一下: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靁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在《九歌》里,所用的语言单纯而自然,且情味悠深,也称得上是《九歌》的艺术特色。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普通人就算不识字,也能听得懂意思。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些都是为后人所传诵的名句。
多读古文其实真挺好,特别是忙着认字那种。。。因为,根本没时间让你想着,烦燥。
据说,北宋张敦礼画了一幅《屈原九歌书画卷》,12世纪后期,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网上只能找到几张照片,解解眼馋。
屈原是战国末期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九歌》是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诗人托神鬼以言志,以楚国的山川神袛和自然风物入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入诗,抒发了诗人忠而被谤的孤愤之情和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操。
《九歌》包括11章,闻一多主张以《东皇太一》为迎神曲,以《礼魂》为送神曲,中间九章为正文,但多数人认为“九”为虚数,一共描写了十种神灵。
十种神灵可分为三类:天神——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东君;地仙——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人鬼——国殇。一般认为,首篇东皇太一为至尊,末篇国殇为烈士,都是男性,其余则阴阳相对:
东君(男)——云中君(女)
大司命(男)——少司命(女)
湘君(男)——湘夫人(女)
河伯(男)——山鬼(女)
朱熹认为:“比其类,则宜为三《颂》之属,而论其辞,则反为《国风》再变之《郑》《卫》矣。”《九歌》大抵言情,而较之《诗经》的郑、卫之作,确实与众不同。《诗经》再现了北方民歌特有的真诚与质朴,而《九歌》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幽邃瑰丽,曲折深微,令人叹为观止。
《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更像是宗教仪式的一种诗化记录,生动展现了祭神的整个过程,既优美活泼,又庄重典雅,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cd9c62d44934cf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