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的成语带潜字的成语 成语词典


带潜字的成语 (59个)

41

成语拼音:
qián xiāo mò huà
成语解释:
暗地消除。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而消默化者,又不可以枚举也。”
42

成语拼音:
qián xíng nì jì
成语解释:
隐蔽形迹,不露真相。
成语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豪爽》:“狡吏奸豪,形匿迹。”
43

成语拼音:
qián xíng nì yǐng
成语解释:
见“形匿迹”。
成语出处:
《文献通考·职役二》:“为民者以寇戎视其吏,形匿影,日虞怀壁之为殃。”
44

成语拼音:
qián xiū yǐn dé
成语解释:
隐藏美德。
成语出处:
明·方孝孺《宋氏为善堂记》:“而推荣二代,休隐德,见称于圣主,而大白于四方。”
45

成语拼音:
qián yí àn huà
成语解释:
见“移默化”。
成语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移暗化,自然似之。”
46

成语拼音:
qián yí hēi duó
成语解释:
见“移默夺”。
成语出处:
明·李贽《藏书·外臣传·冯道》:“今观五季相禅,移嘿夺,纵有兵革,不闻争城。”
47

成语拼音:
qián yí mò duó
成语解释:
谓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成语出处:
明·归有光《〈洪范〉传》:“然有养之、厚之、节之、教之、不伤之,所不能及者,故必有移默夺于冥冥之中。”
48

成语拼音:
qián yí mò huà
成语解释:
:暗地里;不见形迹。指人思想、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
成语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移暗化,自然似之。”
49

成语拼音:
qián yí mò yùn
成语解释:
不露行迹、自然而然地转移或转变。
成语出处:
《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档案》:“尔丰受事之初,已窥其隐患,故思移默运,收拾人心。”
50

成语拼音:
qián yí mò zhuǎn
成语解释:
见“移默运”。
成语出处:
梁启超《亚洲地理大势论》:“希腊之文明,移默转,而入于罗马。”
51

成语拼音:
qián yí yīn duó
成语解释:
夺:争取。指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成语出处:
《明史·余珊传》:“初每事独断,今戚里左右,或移阴夺。”
52

成语拼音:
qián zī àn zhǎng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53

成语拼音:
qián zōng niè jì
成语解释:
谓藏匿行踪。
成语出处:
明·徐元《八义记·锄麑触槐》:“听得谯楼鼓二更,是我踪蹑迹,欲刺权臣。”
54

成语拼音:
qián zōng nì yǐng
成语解释:
隐蔽踪迹。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踪匿影,方暗中扪壁窃行,突火光一掣,朗若月明。”
55

成语拼音:
qián zōng yǐn jì
成语解释:
隐蔽踪迹。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我到此地了,你们却踪隐迹,没处追寻。”
56

成语拼音:
shé xíng lín qián
成语解释:
鳞:代指鱼;:没水。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成语出处:
汪东《刺客校军人论》:“刺客者,怀弹丸,倅匕首,蛇行鳞,如螳螂捕蝉,恐其有警而飞翔。”
57

成语拼音:
wèi zuì qián táo
成语解释:
:暗中。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
成语出处: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逃。”
58

成语拼音:
yǐn jì qián zōng
成语解释:
:深藏;踪:踪迹。隐藏自己的行踪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2回:“见是行者落下云来,却又收了宝杖,一头淬下水,隐迹踪,渺然不见。”
59

成语拼音:
yuǎn yǐn shēn qián
成语解释:
引:离开。远远地离开,深深地沉。比喻逃离困境
成语出处:
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某昨得罪后,都下沸腾未已,其谤皆出人情之外,而往往信而传之,自念非远引深,则不能快仇者之意。”
* 潜的成语,带潜字的成语,包含潜字的成语。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c67c0816c67d47b3.html]
明理明理的读音明理的意思 汉语词典
上一篇 2024-05-30
糟踏糟踏的读音糟踏的意思 汉语词典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