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中的孔庙(关于孔庙和国子监的历史知识)
近日,《北京晚报》60周年展览在夫子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行。在回顾《北京晚报》记录的城市变迁时,参观者被夫子庙和国子监浓郁的文化氛围所吸引。
元明清时期,夫子庙和国子监是两个不同的建筑,但实际功能是一体的。它们是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是古代学生的最高学府,是古代教育的核心部分。
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千百年来文人学者对圣贤的尊崇。
01
—孔庙和国子监—
孔庙祭祀孔子国子监是最高学府。
孔庙始建于1302年,当时是元朝。元朝皇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在规划元朝都城时,将夫子庙规划在安定门内大街以东、永和宫大街以西、方嘉胡同以南的地区,其最北端靠近城墙。当时,这整个地区是一个寺庙研究和相关附属地区的地方。
孔庙国子监自元代建立以来,就是皇室祭祀孔子的地方,元明清都是如此。在这里,皇帝代表着国家的礼仪、教育、文明、教化、教化。每年春秋两季,皇帝都会在这里祭拜孔子,或者派大臣代为执行国家祭祀仪式。
孔子的出生地是山东曲阜,但曲阜是孔子的家庙,而北京的孔庙是国庙,是专门祭祀国家的地方。
历代皇帝登基后,除了上朝理政、审奏外,最多的活动可能就是祭祀了。《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于祭祀与容”,祭祀就是祭祀,祭祀在先。
那么对于祭祀,皇帝应该怎么做呢?他要完成三种祭祀。
自然崇拜
一种崇拜是自然崇拜,即皇帝崇拜天地、日月、祖先。北京的九坛八庙,原是皇帝祭拜自然的地方。
祖先崇拜
第二是祖先崇拜。作为皇帝,他也想祭祀祖先。祭祀历代祖先是在历代帝王庙里,在北京白塔寺的东边。祭祖在祠堂。
文化崇拜
三是圣贤圣贤的文化崇拜。如上所述,孔子是在夫子庙国子监祭祀的。北京夫子庙和国子监听起来是两个名字,实际上是一个,庙学合一,庙学合一,左庙右学,形成了中国古代庞大的教育启蒙体系,而这个体系的中心就是北京夫子庙国子监。
目前,夫子庙仍有三进殿。很多人以为最后的入口大殿是崇圣寺。其实崇圣寺后面还有一个入口大厅:汉宫寺。夫子庙占地23000多平方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夫子庙在创新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2010年创作推出了大成礼乐和古典音乐舞蹈表演。2015年,夫子庙“中华礼乐文化展演进校园活动”启动,在北京10所学校进行了20场公演。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夫子庙还对碑林进行了整修。说起碑林,很多人都知道Xi安有一座非常壮观的碑林。但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最大也是唯一的皇家碑林就在北京的孔庙——国子监。
2011年,碑林展区共有239块御碑进行了全面翻新,这也是孔庙国子监博物馆的瑰宝。所谓御碑,就是皇帝赐给夫子庙国子监的石碑。皇帝把字刻成碑后,放在这里祭拜。其中最大的一组石碑是十三经石刻189块,是乾隆皇帝在位三年多的1791年完成的“文化工程”。石碑上刻有180余篇儒家经典,远远望去,蔚为壮观。而且每块石碑都很完整,用料也很好。刻的字都是小楷。这些都是“国宝级”文物。
国子监是元明清时期的最高学府。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太学,是伴随着科举制度而生的。
对于国子监,有人认为是古代学生考试的地方。事实上,国子监不是考场,但考场是在宫媛。国子监是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同时,它还具有管理教育的职能,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国子监占地29,000多平方米,夫子庙和国子监合起来超过52,000平方米。国子监是首批国家保险单位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国保单位60个,包括国子监。1988年,夫子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这是北京夫子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一个博物馆由两个国宝级古建筑群组成,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02
帝国理工学院的中心建筑—
天道圆,地方帝王之尊。
国子监这组古建筑群的中心建筑是皮雍殿。
国子监皮雍殿是皇帝讲学的地方,在这里讲学、传道。从皮雍楼本身来看,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楼的外圈在里面,四面环水,东西南北四桥。皇帝坐在中央讲学,其内容通过水和四座桥传递,象征着皇帝的开悟之恩到达世界各地。
皮雍和中和殿的造型有点相似,但走进皮雍殿,你会发现不同:皮雍殿没有柱子,用的是一个非常开阔的专用天花藻井。正厅明亮,无遮挡。为什么这样设计?因为功能比信息资源网更特殊——皇帝要在这里讲课,所以不能有任何阻碍。
碧雍殿建于乾隆年间的1783年。和珅、柳永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天人合一,就是很好的证明。
按照我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国子监里的皮雍殿,也应该是“国学”的象征。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首先要想到国子监的皮雍殿。
皮雍规定的建筑,就是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其他人不能使用。如果用了,就违反了礼制。
国子监里的皮雍是皇帝讲学的地方。虽然里面没有一根柱子,但是采用了擦角和架设海梁的方式来分解外面的重力,非常科学。
甘龙倡导修建皮雍,也具有重要意义。
西周时期,就有了早期的官学。皇帝要给贵族子弟上课,有上课的地方,于是就有了“皮用”一词。《礼记》说“大学士在郊,皇帝说皮庸,诸侯说盘贡”。入攀西也是入学。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早期用于皮雍的建筑已经没有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在国子监重修了皮雍这样的建筑,对后世起到了重要作用。皇帝在皮雍讲学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一些外国元首第一次访问中国,大多安排他们在清华、北大演讲,其实是皇帝在皮雍、国子监演讲的延续。
03
—北京夫子庙的核心建筑—
大厅里有许多牌匾。
大雄宝殿是北京孔庙的核心建筑。最早的“大成”一词是孟子在评价孔子时提出的,意思是孔子是一个有非常高的才能、道德和学识的“大师”。
无论是北京的孔庙,还是当地的孔庙,都有大成殿,里面供奉着孔子的牌位,其次是“四佩”(燕国公的颜回、伊国公的孔伋、宗圣、成国公、蒙克、亚圣)和十二圣贤的牌位。
除了大成殿,还有一些圣贤和儒者在夫子庙的东、西殿供奉。北京夫子庙作为国家寺庙,有150多位圣贤、学者、圣贤、圣贤。这里有供后人祭祀的牌位。这样,皇帝对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对圣贤文化的崇拜(在夫子庙),就统一在夫子庙了。而且在以故宫为轴的中轴线东侧,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中间有夫子庙。天坛、地坛、夫子庙基本在一条线上。这种建筑布局本身就是天、地、人的统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
孔庙又叫夫子庙,又称孔庙。孔庙国子监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说学的时候要建庙,学生要拜孔子。这个传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汉武帝时,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正式将孔子思想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自汉代皇权稳固建立以来,孔子的思想重新整合为教育和教育臣民的思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
明清时期,皇帝非常重视孔庙祭祀。清朝康熙帝从小就学习经学,登基后不久就为孔庙题匾,称孔子为“千古名师”。康熙死后,雍正帝继承皇位,照常题写匾额,这种统治一直延续到宣彤。皇帝题写的匾额都在夫子庙的大成殿里:康熙皇帝写“千古一师”,雍正帝写“无民”,乾隆皇帝写“参与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皇帝即位为孔庙题匾并悬挂起来后,全国各省、州、县,凡是有官学、孔庙的地方,都要悬挂此匾。通过悬挂匾额,凸显孔子对社会的贡献,匾额也是中国治国的重要工具之一。
04
——孔子的“儒雅”—
汉武帝以后,所有的皇帝都要拜孔子。
为什么自汉武帝以来,当一个政权建立并稳定下来,或者经过调整之后,统治者又要重新审视并运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儒家思想是怎么产生的?这就要分析孔子是怎么“炼成”的了。
孔子生于春秋时期,他的父亲,叔梁齐,是当时最后一个贵族义邑的医生。在杨野之战中,他为叔父梁丘立下了汗马功劳,鲁王封他为大夫。
梁大爷一生结过三次婚,他娶了第三任老婆。第一任妻子给他生了九个女儿,没有儿子。后来他又娶了一个妾,生了一个儿子叫伯尼。孔子是仲尼的第二个孩子,所以孔子在特殊时期也被称为“孔老二”。
因为孔子的父亲是城里的医生,他还是贵族,所以孔子能够上学接受教育,这为他最终掌握六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子的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把孔子带到了鲁国的首都曲阜。曲阜当时是姬旦周公的封地。周公的儿子以君主的身份来到这里,给鲁带来了大量的古董、古籍和周朝的法律,为孔子在曲阜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孔子从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县令)开始做官,当时孔子51岁。此后,孔子先后做过大臣空和牧羊人,最后做了代理人。在此期间,他推行了自己的一些政治理念。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他认为当时礼崩乐坏,希望恢复周朝的礼制。但是那些学者贵族不接受,孔子只好辞职。
辞职后,54岁的孔子开始周游世界。孔子从鲁开始,到魏、曹、宋、齐、郑、楚。从54岁到68岁,孔子带着几个关门弟子,花了十四年的时间周游列国。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同时,接受弟子办学,同时向诸侯国国王宣传自己仁政、德治的政治理念。但他处处碰壁。68岁时,鲁国国王又把他请了回来,封他为国老。这个时候,孔子开始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经验,同时完成了修礼乐、定诗书、写《春秋》、赞《周易》等一系列事情,直到去世。
"
孔子生前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十之五,我立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为我所欲,不逾矩。”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根据他生前的一些思想和对话整理出一本书——《论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
孔子一生有许多成就。比如他30岁办了私塾,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创办私塾,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他结束了教育垄断,让一些贫困儿童接受教育。
孔子68岁回鲁时,整理了汤、文公、武周,包括一些以鲁为原型的伟大事迹,通过弟子传下来。这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孔子死后,鲁王也很难过。他自己写了一篇悼词来悼念孔子。孔子的弟子也来观摩他的孝道,编书传承他的思想。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c608312e8182bb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