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武官品级中,最高的是蓝翎侍卫,也就是一品武官,这个官职在明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个官职才能配得上皇帝的身份,所以蓝翎侍卫的地位位是非常高的。而且这个官职也是非常难得的,一般来说,只有亲王、郡王、贝勒等级别的人才能担任这个官职。不过,清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可以说是最幸运的,他就是雍正的儿子弘历。因为雍正是皇帝,所以他的儿子弘历自然也是皇帝了。
一:明朝武官品级官袍图案
明朝官阶九品, *** 出的服装也如官阶。九品官制奠定以后直到明初,官员的品级只能从服饰的颜色及图案花纹上区别。如明代官服,一至四品绯色,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绿色。其图案花纹,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其次是越往下越小。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搭花,径二寸。四、五品小杂花,径一寸。六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官员以下无花纹。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定补子制度。补子就是一块缝在胸前的布,上面绣上各种花纹。公、侯、伯、附马的补子绣麒麟白泽,官员是文禽武兽。一品文官绣仙鹤,二品是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以下是鹭鸶、黄鹂、蓝雀等。武官一二品是狮子,三四品为虎豹,五品是熊,六七品是彪。
清王朝取代明王朝之后,也实行了等级森严的九品官制。清代把胸前的这块方布也叫"补子"或"背胸",把缀有这种补子的袍服称为"补服"。清代文官一至七品补子图案与明代的相同,八品则改明代黄鹂为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绣蓝雀。惟文官一品都御史、三品副都御史及按察史、五品监察御史皆绣獬豸。武官补子图案区别较明代为细,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朝的文武百官,依照官位大小品级,有不同的规定。1.戴在头上的有:
一、梁冠:文武百官在国家重大祭祀典礼,庆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进朝贺年、冬至、皇帝生日、圣旨开读,进呈奏表等时候,都要戴上梁冠。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线的多寡来区分。
二、乌纱帽:是明代官人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后高,靠后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长椭圆形的帽翅,帽内有网巾,束著头发。
三、襆头:是在重大的朝廷 *** 、奏事、谢恩时戴的,形体和宋代的差不多,帽缘左右有两支像直尺的展角,展角尾端有的往上弯,再往左右弯。
四、四方平定巾:布做的像长方体的帽子,又称方巾、角巾。明朝建国初年,做这种帽子的人,为了歌颂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勋,所以命名为「四方平定巾」,是读书人、官家常戴的帽子。
五、飘飘巾:帽子像三角形屋顶、帽脊前后又各有一片长方形布披,随风飘动,所以叫飘飘巾。跟八仙中的吕洞宾戴的帽子一样,所以又称纯阳巾(纯阳真人是吕洞宾的道号),不过纯阳巾的前后帽顶布披有圈卷的云纹。有的帽披上也加块玉,脑后垂两条长带子。
六、东坡巾:苏东坡发明的帽子。长方帽子,戴成菱形状,摺线居中,两边角上又各附一片比帽子短的竖披。
其他尚有儒巾、平顶巾、汉巾、软巾、吏巾、二仪巾、万字巾、披云巾、网巾、瓦楞棕帽、瓜皮帽等等,形形 *** ,有时也加上披肩。
2.官袍的补子,也依照官阶的大小有一定的图像:
一、公、侯、驸马、伯用麒麟补、白泽补(白泽、麒麟,是神话动物或古代绝种的动物)。
二、文官明代服制文武官员的袍子分为三种颜色,补子是文禽武兽。一品至四品袍子的颜色为绯色,五品至七品袍子的颜色为青色,八品至九品袍子的颜色为绿色。九类文官补子上的九种飞禽分别为: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鸂鶒;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
三、武官武将一品和二品都是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和七品都是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
二:明朝武官品级表
明朝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的图案,又称“背胸”、“胸背”。据《明会典》记载,文武官员的官服袍子分为三种颜色,衣服上的补子采用的是“文禽武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绘兽,以 *** 猛;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
“衣冠禽兽”一词就是
先来个明朝服饰卡通版:
大明衣冠常服
明代服制文武官员的官服袍子分为三种颜色,一品至四品袍子的颜色为绯色(红色)、五品至七品袍子的颜色为青色、八品至九品袍子的颜色为绿色。
九类文官补子上的九种飞禽分别为:
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鸂鶒;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
一品文官仙鹤补服
二品文官锦鸡补服
三品文官孔雀补服
四品文官云雁补服
五品文官白鹇补服
六品文官鹭鸶补服
七品文官鸂鶒补服
八品文官黄鹂补服
九品文官鹌鹑补服
九类武官补子上的九种走兽分别为:
一品、二品绯袍,绣狮子;三品绯袍,绣老虎;四品绯袍、绣豹;五品青袍,绣熊;六品、七品青袍,绣彪;八品绿袍,绣犀牛;九品绿袍,绣海马。
一、二品武职狮子补服
三品武职虎补服
四品武官豹补服
五品武职熊补服
六、七品武职彪补服
八品武职犀牛补服
九品武职海马补服
明朝补子图解:
明朝补子图解
三:明朝武官品级服饰图案
朱元璋攻下集庆路(今南京)时,设行枢密院,由自己担任。又设诸翼统军元帅府。后罢枢密院,改设大都督府,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下设司马、参军、经历、都事,又增设左右都督等。吴元年因防权重,废大都督不设,改以左右大都督为长官。洪武十三年,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中、左、右、前、后),"分领在京各卫所,及在外各都司、卫所"。五军都督府每府各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及经历、都事等官。都督府都督等官,后渐变为空衔。统兵之官,加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等衔,始有带兵之实权。
在京各卫,称为京卫。京卫有上直卫、南京卫、北京卫等,各设指挥使司,有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等官。京卫又设镇抚司,有镇抚等官。上直卫的亲军指挥使司有二十六个卫:锦衣卫、旗手卫、燕山左卫等。其中锦衣卫名为宿卫扈从,实则假侦事之权。
在外各省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为一省之军事总机构。明朝在全国设十六都司,除十三省外,辽东、大宁、万全等地亦设有都司。有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等官。
于各地设卫所,卫下辖千户所,千户所下辖百户所。各卫、所皆统属于都司;都司又分隶于五军都督府。自卫指挥以下,官兵多世袭。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c554e8e8de9015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