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波府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见他?”我不解地问。“你不知道吗?他是天波府的主人,也是我的救命恩人。”老人笑着说。“救命恩人?”我疑惑的问,你怎么知道的?他说,因为我的名字叫杨继业,你看我的眼睛,就知道我是谁了。我听了这话,心里一阵激动,原来他就是我的救命恩恩人呀!后来,我们成了朋友,经常一起出去玩,有时候我们还会在一起打仗。他的武功很高,我们都很佩服他,他也很喜欢我。
一、杨家将中杨四郎叛国投敌,杨五郎出家当和尚,他们为什么不回家?
优质答案1:
如果杨五郎不出家当和尚,还会命令征战沙场,就有战死的可能,杨五郎已经心灰意冷,不想为大宋牺牲了。杨四郎自觉奸臣捣乱难为国立功,又怕大宋王朝治罪,所以不回家。
优质答案2:
首先,杨四郎是不得已而为之。苟且偷生。历史我太清楚,按戏曲和评书,杨四郎和辽国公主成婚,对辽国和大宋的和谐相处,是很有意义的。
金沙滩一战,杨家将可以说损失惨重。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赵德方,三郎马踩如泥七郎又被潘仁美处死。只剩下了流落在外的四郎八郎,五郎,六郎。此战,七郎八虎死一半,还有两个无消息,自己的父亲,死在李陵碑上。这一切全是潘仁美一手造成的。
宋太祖是马上皇帝,他看到两家相争,先不管,而是看谁是谁非。自然杨家争不过潘仁美。因为潘仁美是开国元勋,杨家是降将。自然五郎看破红尘,出家,只有六郎冒死告状,继承杨家的一门忠烈。也没受王钦的气。
虽然四郎五郎没有回杨府,在大破天门阵,他们心向杨家,心系祖国的。
优质答案3:
一个不想回,一个回不去。
杨五郎是受了 *** ,不想回去:好么,父子兄弟,七郎八虎,一下子死了五个、失踪了一个。最可气的,四个是被敌人杀死,一个是被自己人杀死,真叫人情何以堪。
二、天波府究竟在哪里?历史上真的存在天波府吗?
优质答案1:
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英雄杨业的府邸,原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城内西北偶、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1]。
天波杨府新址建成于1994年[2],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是一处集湖光山色,历史文化和宋代建筑群于一体的大型私家园林,是开封市极具特色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
开封市龙亭区龙亭北路14号
优质答案2:
到河南开封市找天波府。
三、戏曲《下河东》中,河东指的现在的哪里?
优质答案1:
《下河东》不仅是京剧的名剧,晋剧、蒲剧、豫剧等都有这出戏,百度百科说上以秦腔最为著名,不知是否如此。
《下河东》中的“河东”在哪里?这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但河东所指,应该还沿袭着唐五代的行政区划——河东道。唐五代河东节度使驻地在今太原。所以,下“河东”之地,当在太原。
另外,下河东说的是赵匡胤征北汉的故事,众所周知,北汉国都是晋阳(今太原),其主人公是呼延赞,呼延赞也是太原人,据说太原呼延村就是他故里。
综上,戏剧《下河东》中的“河东城”,指的就是现在太原。
优质答案2:
传统戏曲《下河东》中,河东指山西运城一带。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就是用地名代替人名的。宋太祖陈桥兵变,当上皇帝后,就开始北伐,当时刘汉坐镇太原府,而运城又距开封较近,所以,首伐河东,拿下山西表里河山,首都汴梁才可无忧,故《下河东》中河东应该是运城一带。
优质答案3:
新创作
戏曲中的【下河东】历史上指山西一带。
实际上,就一个地名,每个地区都有重名。
都有这个地名,到底是哪个真的。没有意义。
四、杨家将中的杨五郎有后代吗?
优质答案1:
我们熟知的杨家将故事,是基于历史形成的演义,其中有大量虚构成分,不可与历史划等号,历史上的杨五郎和演义中的杨五郎截然不同。历史上的杨五郎
历史上的杨家将有记载的仅有三代:初代杨业,次代杨延昭(杨延朗),三代杨文广。
杨业确实有7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杨延昭(杨延朗),官任防御使,后来继承父业,成为抗辽名将;次子杨延玉,追随杨业作战,在与契丹的战斗中阵亡。
其他5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浦,官任供奉官;杨延训,官任供奉官;杨延瑰,官任殿直;杨延贵,官任殿直;杨延彬,官任殿直。
供奉官、殿直都是北宋低级武职,他们靠着杨业荫补入仕,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因此历史上没有留下他们的事迹,“杨五郎”杨延瑰也是如此,至于是否有后代,无人知晓。
演义中的杨五郎演义中的杨家将就太厉害了,上下至少有十代,从五代末宋初一直持续到南宋。
演义中的杨令公就是杨业,也有7个儿子,分别从大郎叫到七郎。
演义中的杨五郎叫杨春,字延德,杨业的第五子,故称“杨五郎”,最终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可比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牛太多——当然是虚构的。
《杨家将演义》中,杨家将陷入辽军包围,与辽军血战,伤亡惨重,大郎、二郎、三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七郎杀出重围,反被奸臣潘仁美乱箭射死,杨业头撞李陵碑而死……
杨家将中,只有杨五郎未战死、未被俘,他削发假扮僧人逃跑,后跑到五台山,得到智聪禅师点化,杨五郎决定出家为僧,潜心修佛,还帮五台山培养训练了一帮武僧。有的《杨家将》电视剧中,就有杨五郎率领五台山武僧队伍帮助宋军抗辽的桥段。
演义中,杨五郎有妻马赛英,被称为五娘,但未提及是否有子女,有的杨家将版本说杨五郎有一个儿子子叫杨宗槐,成为下一代杨家将的成员。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优质答案2:
杨家将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但是大家了解的杨家将故事更多是演义的故事,与真正的历史相去甚远。杨五郎的故事在民间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在明清的话本小说中,他是杨业的第五个儿子,名字叫杨延德。
在宋辽金沙滩血战中杨业和其余五子全部遇难,只有五郎杨延德和六郎杨延昭逃出来,后来为了躲避辽兵的追捕,杨五郎在五台山出家为僧。民间传说他出家后创了五郎八卦光棍,不仅是一个爱国的将领也是一位武学宗师。但是文学作品毕竟不是真正的历史,在历史中,压根不存在杨延德这个人,一切关于杨五郎的故事都是文学家们虚构出来的。所以也就不存在后代一说了。
从《宋史》中的记载来看,历史上的杨家将没有小说中那般热闹。正史中的杨家将第一代以杨业为代表,第二代以杨延昭为代表,第三代以杨文广为代表。爷孙三代人中也就这三人是在史书上留下了一定篇幅的记载的,其余的都并不出名。杨业原是北汉的将领,以骁勇善战而闻名,被人称为“杨无敌”,北宋灭汉后称为宋军将领。在雍熙三年对辽北伐中因为被监军王铣所误,在陈家谷陷入辽军包围,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仍拒绝向辽军投降,他的二儿子杨延玉也在激战中力战而死,最后杨业也绝食三日而亡。杨氏父子的忠烈使得辽人都感到敬佩。他死后,宋太宗称其“ 诚坚金石,气激风云。”下诏旌表杨业及其后代。在《宋史~杨业传》中完整的记载了他的七个儿子 的姓名: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杨延玉(随父战死)、
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
在这七个儿子中,除杨延玉战死外,其余都得到了朝廷封赏的官爵,我们可以看到杨业的儿子中并没有叫杨延德的。也就证明了杨五郎的故事是虚构,历史上并不存在。
而后世所说的六郎杨延昭其实是杨业的长子,并不是第六个儿子。杨延昭随父亲一起参加了雍熙北伐战争,在与敌人战斗的时候被辽军射穿了手掌,但是他仍顽强杀敌,最后平安的从战场回来。之后他继承父业,成为防御北方辽国的重要将领。杨延昭曾在辽军大举南侵的时候打败辽国,威名震动边塞。辽国人认为他是天上的北斗七星中第六颗将星下凡,故呼为“杨六郎”。可见,杨六郎是辽国人给杨延昭取的绰号,到了后来的小说中就演化为杨家第六子的说法。杨六郎对辽作战勇猛,被宋真宗称为“治兵护塞有父风"。
杨延昭死后,他的儿子杨文广袭父荫为官。称为杨家将第三代的代表人物。在民间的杨家将故事中,杨文广之前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杨宗保,可惜这是虚构的。杨延昭之后便是杨文广,不存在杨宗保与穆桂英。
杨文广主要的功绩是镇压广西的侬智高起义和对抗西夏。杨文广曾在范仲淹的麾下任职,后来被范仲淹提拔举荐。他在宋仁宗年间随狄青一起南下镇压了当时的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率领的起义运动,并在广西等地任职数年。最大的功绩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打败了西夏军,使宋朝能在西北边境修筑好防御西夏入侵的城堡。并且在西夏大军来袭时大败敌人,从此威名远播。杨文广也成为宋朝在西北的重要将领。杨文广也曾提出对付辽国的办法和建议,但还为实施便病死了。之后,杨家的后裔就归于平常,没有出现在史书记载中了。宋朝官方对他的评价是“文广,名将后,且有功。”
这就是正史中杨家三代名将的故事,与后世的演义是有很大差别的。
二,杨五郎故事的演变。回过来说杨五郎,这个虚构的人物最早在南宋时代的《醉翁谈录》中就有记载。由于杨家三代都出现了爱国的名将,所以其故事在当时就流传到民间。而南宋时期说话艺人的故事中就出现了杨家将的故事。《醉翁谈录》记载了当时说话的话本故事里有一个叫《五郎出家》的,这大概是最早的关于杨五郎的传说记载。由于这些话本早就失传,我们无法知道具体内容,但可以知道在南宋时期的话本故事中杨五郎的故事已经具备了后世的基本元素。经过宋元话本和戏曲的创造,在明朝的时候杨家将的故事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版本复杂。
到了明代中叶,出现了两部以杨家将为主角的长篇白话小说,《杨家将演义》和《杨家府志传》。这两部小说都是搜集民间流传的杨家故事整理而成的,其中以《杨家将演义》的内容最为丰富。在小说中杨家将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而杨延德出家的故事也已经定型。在小说中,杨五郎有妻子,名叫马赛英。但是两人没有后代。而马赛英是故事后期十二寡妇西征中的杨门女将之一。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杨家将故事基本来源于《杨家将演义》,这部书共五十回,描述了杨业到杨宗保三代人之间的故事,而把正史中的第三代杨文广安排成了杨宗保的儿子。其中穿插了穆桂英挂帅等杨门女将的内容。这就是小说中的大概情况,杨五郎没有后代。
总结: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七八百年,早就深入人心。而历代的艺人对杨家将故事进行再创造,这才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忠义形象。杨五郎出家为僧的故事也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经典桥段,在民间受到了很高的崇拜,有些地方甚至设立了五郎庙来祭祀这位英雄。但是这毕竟不是历史,只是百姓对爱国的忠义之士的一种敬仰之情。历史上没有杨五郎这个人,但民间中,却永远都存在着杨五郎。这个虚构出来的文学人物早已活在了普通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