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江苏生活十多年的文史自媒体,我来回答一下。
安徽和江苏确实曾是一个省份,而且不仅是江苏安徽,还有今天的上海,这三家在清朝时是江南省。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当时可算是全国最富庶的地方。也正是因为富庶,导致了分家。
我们知道,满清入主中原后,在江南地区遭受很大的反抗,那场著名的屠杀扬州十日就发生在江南省,所以满清对江南一直是不大放心的。加上江南又是最富庶之地,当时全国的税赋有三分之一来自江南,这可是捏着国家经济命脉。
富就富吧,江南人文环境又好,当时有句话,“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据说每次科举考试江南的上榜者最多,这意味着官场上江南籍的官最多。
别忘了当时满清其实还没有真正统一全国,江南的南方还有南明王朝的残余势力在。要是江南这个钱袋子和人才库倒向南明,后果可想而知。于是,满清皇室不淡定了,拆。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江南省一分为二:东半部分以江宁府、苏州府为首组成江苏省,省会驻地苏州,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半部分以安庆府、徽州府为首组成安徽省,省会驻地南京,称“江南左布政使司”。
乾隆时做了调整,江南右布政史司迁至南京,南京成为江苏省会。江南左布政史司迁到安庆,安庆为安徽省会。安庆当安徽省会的时间不短,从乾隆时期一直到抗战时期。曾与南京、武汉并称“长江三巅城市”,还位列“长江五虎”,只是近几十年才没落。
至于上海,历史上多数时间都属于江苏苏州,直到民国时期1927年才脱离江苏。
明末清初的江南省包括现在的安徽和江苏,以及上海的全部和湖北的小部分,省会在江宁(南京)。
当时的江南省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没有之一,经济占全国1/3强,江宁的织造府、扬州的盐运司、淮安的漕运司都是全国最重要的部门。江南省势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地方小王国,朝廷的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在康熙六年被拆分为江南左布政使,驻地江宁(南京),江南右布政使,驻地苏州,南京也的确曾经是安徽的。
一年后,江南左驻地由江宁迁往安庆,称为安徽省,安是安庆,徽是代表徽派文化的徽州(今黄山)。江南右驻地也由苏州迁往江宁,称为江苏省,江是江宁,苏是苏州。因为江宁先后做过两个省的省会,定位不准,所以江苏用曾经的省会苏州的‘’苏‘’做简称。安徽省会安庆曾经是‘’皖国‘’,所以简称‘’皖‘’。
现在两省大部分的沿江城市都属于全国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圈,南京经济圈也包括安徽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和宣城,历史的渊源使得两省亲如一家,交集颇多,希望安徽加快进度,和江苏共同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a859084984d4e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