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纸上谈兵,只要稍微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在说战国时期的赵括,赵括出生于赵国,其父赵奢是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赵奢因屡立战功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赵括也因此被被称为“马服子”。
我们知道赵括是因为纸上谈兵,葬送了赵国四十万精锐而青史留名的,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曾经有这样一段话形容赵括,纸上谈兵骄横将,四十万精壮埋长平!
(赵括)
纸上谈兵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意思就是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而已,想当初旦丁在公司任职时,第一次在年终总结演讲时,由于紧张不适应,也闹了个不小的笑话,当时场面一度很尴尬,尽管上台前感觉自己胸有成竹,但是一上台后还是嘴不听使唤,大脑思维短路。
是我笨吗?当然不是,如果我就此一蹶不振,我也会认为我太笨了,后来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第二次上台演讲时就不那么紧张了,此后我在演讲方面,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再也没有紧张过。
纸上谈兵
而相同的道理放在赵括身上亦是如此,赵括在理论知识方面理解的很透彻,这方面就他的父亲赵奢都不是他的对手。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赵括智商极高,放到现在那就是清华北大学霸级的,因此不要小看赵括,能将理论知识做到举一反三的程度,试问?一般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所以赵括需要的是成长时间,他缺乏的是实践经验,尽管赵奢也曾经带领赵括打过仗,但是彼时赵括没有兵权,实际上也就是走马观花而已,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的锻炼作用。
再加上赵括出身军事世家,其父赵奢又是先秦时代军事上的巅峰人物,而在理论知识方面,就连赵奢都不是其对手,这难免让赵括产生了骄横之气,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话用在赵括身上,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在这个时间段,赵括碰上战神白起,只能算是赵括倒霉,这叫做时也,命也,运也!
(赵奢)
历史上赵括接替廉颇后,面对凶名在外作战经验丰富的白起,赵括能够打出双方伤亡差不多的战绩,足见赵括也非泛泛可比,长平之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赵括依然能够展开必死突击,由此促使白起有感而言:此子若是不死,将来必成我秦国大患。
(白起)
赵括能够得到一代战神白起,如此高度评价,可见赵括亦是一介良才,时移世易,如今世人都知道,赵括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非也,怪只怪历史没有给赵括成长的时间!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a74732650b31ac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