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威势的成语 (18个)
-  1 
 - 成语拼音:
 - hú jiè hǔ wēi
 - 成语解释:
 -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 成语出处:
 - 《宋书 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  2 
 - 成语拼音:
 - bìng wēi ǒu shì
 - 成语解释:
 - 指聚集声威势力。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 魏志 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  3 
 - 成语拼音:
 - hú jiǎ hǔ wēi
 - 成语解释:
 -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4 
 - 成语拼音:
 - zhèn zhǔ zhī wēi
 - 成语解释:
 - 威:威势。使君主畏忌的威势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  5 
 - 成语拼音:
 - ēn wēi bìng jì
 - 成语解释:
 -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 成语出处: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
 
-  6 
 - 成语拼音:
 - ēn wēi bìng zhuó
 - 成语解释:
 -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
 
-  7 
 - 成语拼音:
 - hú hǔ zhī wēi
 - 成语解释:
 -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 成语出处:
 -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
 
-  8 
 - 成语拼音:
 - wēi wǔ bù néng qū
 - 成语解释:
 - 威武:武力。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 成语出处: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9 
 - 成语拼音:
 - wēi wǔ bù néng qū,pín jiàn bù néng yí
 - 成语解释:
 - 威武:武力;贱:地位低。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
 - 成语出处:
 - 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  10 
 - 成语拼音:
 - wēi zhèn tiān xià
 - 成语解释:
 - 威:威势或威望。震:震动。威势或威望震动天下。亦作“威振天下”。
 - 成语出处:
 -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  11 
 - 成语拼音:
 - cǎo mù zhī wēi
 - 成语解释:
 -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
 
-  12 
 - 成语拼音:
 - xuǎn hè yī shí
 - 成语解释:
 - 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烜赫:气势很盛;一时:一个时期。
 - 成语出处:
 - 宋 王安石《上杜学士书》:“虽将相大臣,气势煊赫,上所尊宪。”
 
-  13 
 - 成语拼音:
 - cháng qū zhí rù
 - 成语解释:
 - 驱:快跑;长驱:策马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直入:不停顿地一直向前。军队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快速地进军。形容进军迅速而顺利。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7回:“自此,卢俊义等无后顾之忧,兵马长驱直入。”
 
-  14 
 - 成语拼音:
 - dǎ sǐ lǎo hǔ
 - 成语解释:
 -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 成语出处:
 - 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  15 
 - 成语拼音:
 - hàn shān bá shù
 - 成语解释:
 - 撼:摇动。摇动山岳,拔起树木。形容威势极大
 - 成语出处:
 - 明·李唐宾《梧桐叶》第二折:“风呵,兀的不傒幸杀人也,方才撼山拔树,飞沙走石般起,投至央及你,可倒定息了。”
 
-  16 
 - 成语拼音:
 - qì yàn xiāo zhāng
 - 成语解释:
 - 嚣张:猖獗的样子。形容人威势逼人;猖狂放肆。
 - 成语出处:
 - 《手术台就是阵地》:“气焰嚣张的日寇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等消灭了五百多人。”
 
-  17 
 - 成语拼音:
 - táng shàng yī hū,jiē xià bǎi nuò
 - 成语解释:
 - 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 成语出处:
 - 《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
 
-  18 
 - 成语拼音:
 - wàng fēng ér mí
 - 成语解释:
 - 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③同“望风披靡”。
 - 成语出处:
 - 《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
 
 * 关于威势的成语 形容威势的成语 描述威势的成语。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a6a6125f6d2ff252.html]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