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民间一直流传这么一个传说,洋人离不开中国的两样东西。一个就是茶叶,还有就是大黄。也有说是土茯苓(民间治疗淋病等性病的特效药)。
为啥呢?
当时老百姓,相信洋人整体大鱼大肉,没有我们的茶叶,他们早被肉给腻死了,至于大黄,还是因为肉吃多了,最易导致便秘。没有大黄泻下,洋人早被憋死!
这虽然是民间的传闻,但由此可见大黄最主要作用在于“泻下攻积”。
很多中老年,喜欢用大黄。无非是用大黄的驱邪能力,来治疗便秘。
不过百晓生要告诫各位的是。
若是习惯性便秘,大黄并不合适。因吃久了大黄,会给肠道带来负担。反倒引起腹泻。
大黄作为中药里头,极为重要的药材,被明朝名医张景岳将其列为“药中四维”之一,所谓药中四维,就是所有中药全都效能范围都没法超出附子、人参、熟地所划定的界限。虽然有些片面,单不可否认,大黄的地位之高。
由于大黄药效猛,能广泛应用于因热邪积滞,或温热病热邪引起的神魂颠语,比如因胃热导致的牙龈肿痛,口齿生疮,或心热盛出而造成的心烦不安等症状。
另外大黄对饮食食滞,消化不良,腹胀或大便失调。大黄都有一定的效果。
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欧洲及中东的大黄主要指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属泻下药,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则泻下作用较缓而长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a03cf8303a0195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