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标保是指保险公司在销售保险产品时,所承诺的最高赔付金额或保险范围。也就是说,标保是保险合同中约定的最高限额,超出此限额的损失不予赔付。极限保障是保险公司在标保之上的额外保障,以进一步增加保险合同的保险范围和保险金额。买家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应该特别关注标保和极限保障,以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保险方案。
一:保险公司标保是什么意思
标保就是标准保险的意思,标准保费是指将报告期内不同类别的新业务按对寿险公司利润或价值的贡献度大小设置一定系数进行折算后加总形成的 保费收入。标准保费是由不同类别的业务折算后具有的相同价值标准,它能比 保费收入更客观地反映 寿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或寿险 行业的发展状况。
简而言之,标准保费指的是用 规模保费乘以一个折标系数,折标系数根据险种以及交费年限各有不同,交费年限低则折标系数低,交费年限高则折标系数高,交费年限到了一定程度就没影响了。
扩展资料保险(Insurance或缩写为insur),本意是稳妥可靠保障;后延伸成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支柱。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保险
二:标保是什么意思和规保
规保和标保是保险经常提到的概念,规保指的是保险公司在同一承保范围内,对于不同客户的保险责任、保险期限、保险费率等保险条款进行的统一规定。
标保则是保险公司对每一种保险的最低保障限额进行的规定,是保险公司为了确保保障客户,保险产品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规保与标保的区别在于,规保是针对同一种保险而言,在同一承保范围内对于保险责任、保险期限、保险费率等进行规定,而标保是针对不同种类的保险,对于每一种保险设定的最低保障限额,是保险产品合理性的基础。因此,在购买保险时,客户应该注意了解不同保险产品的规保和标保,以便对比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三:标保是什么意思?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2021年7月兰坪一中的白族学生李云(化名)激动地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而就在三年前,家庭贫困的他还因为高中的学费、生活费差点辍学,是阳光保险集团通过“万名贫困生帮扶计划”资助了他高中三年。李云仅是一个代表,阳光保险集团资助了“三州”地区2018年所有考入高中的贫困学子。“贫穷挡不住理想,不要让青春留下遗憾。”这些“阳光的孩子”因为阳光的温暖,改变了命运。
在距离兰坪县4475公里外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龙泉村,34岁的小伙子开心迎娶了自己的新娘。龙泉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8年,阳光保险接手对口扶贫,为整个村子设计出发展规划,并以捐赠投资形式在当地建起了冰泉大米生态农场、冰泉煎饼加工厂、有机木耳专业生产合作社,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进行管理,从生产、销售、品牌打造等全方位扶持企业发展。2019年只用一年多时间,龙泉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截至今年9月底,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对口扶贫前的不足600元提升至人均年收入9800-10000元。这位当了新郎的小伙子就是阳光冰泉煎饼厂的职工。
在距离龙泉村1800多公里以外的山东省临沂市乡村,一位留守老人曾饱受病痛的困扰,当地村医束手无策。就在今年,这位老人足不出户就获得了三甲医院潍坊市阳光融和医院的专家会诊。这是由阳光保险集团与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发起,在山东阳光融和医院落地的“万名村医能力提升计划”,为广大农村地区培养并留住了一批优秀的乡村医生,提升了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疗水平,让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获得了更好的医疗保障。如今,老人的病痛已得到有效缓解,而当地村医也学习到很多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曾经束手无策的问题,现在也有了答案。
以上缩影都与一家名为阳光保险的民营企业密切相关。开业于2005年的阳光保险,曾经创造了阳光财险23个月实现盈利并连续十五年不间断盈利的行业奇迹;阳光人寿创造出首年标保过亿、6年实现盈利及连续十四年不间断保持业务价值持续增长的行业唯一……这被行业誉为“阳光速度”。与此同时,阳光保险也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国家繁荣兴盛紧密结合, 主动承担起推进“共同富裕”、“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支持实体经济”等国家目标的责任。从南国密林到大漠戈壁,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都有阳光保险集团的身影,这其中既有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有心系民生福祉,护航美好生活,更有投身公益慈善,勇担社会责任。
“企业家应该明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大环境。因此,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尽社会之责,尽企业公民之责。更重要的是,这么做能让企业自身的价值观立得更正。” 阳光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维功说。
作为一家民营的保险集团,为什么能在创造“阳光速度”的同时,还能做到时刻心系社会,情系民生?这是一家怎样的民营企业?
“强健的躯体”源自“坚韧的灵魂”。无论是“阳光速度”还是勇担社会责任,这与阳光保险罕见的创业经历以及不断传承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
创业创新基因 一脉传承
成立于本世纪之后的阳光保险,只能算是“中生代”险企,但是它在发展中以最短时间超越同期成立的众多同业主体,迅速从成立时的第79家做到行业前八。成立五年时间,便跻身中国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100强,成为全球价值成长最快的保险企业之一,被行业誉为“中生代的佼佼者”。
阳光保险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它又凭什么能成为众多竞争者中的“黑马”?其背后的原因或许从它与众不同的创业历程中可以窥探一二。
2004年5月,阳光保险的创始人张维功怀揣阳光梦想,毅然放弃公职,带领5个人的创业团队,从零开始艰难创业之路。由于原有投资者“态度”和“理念”的突变,只能依靠张维功个人不足百万的积蓄作为创业经费,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必须以财务投资者为前提,以价值观认同为根本”的股东的选择理念。经历了220多个日夜,走遍中国17个省,商谈389家企业,他以价值观选择投资者,以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创业、组建阳光财险,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阳光保险集团。阳光保险也成为我国金融业唯一一家由创业团队创业而组建的保险企业。
可以说,不同于 *** 主导组建或者股东大会、投资发起,阳光保险的设立完全是基于个人的市场化能力,是真正拼出来的。这种创业和融资的方式更加艰难,也更加辛苦。但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创业模式,从一开始就为阳光保险注入了一种敢于挑战、持之以恒的创业创新的基因。
传承不断的创业创新基因,是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张维功曾表示,阳光保险成立以来,已经“把创业、创新变成一种习惯”,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主动思考如何做到有“一点点不同”。
且不论成立早期的“红黄蓝”盈利模式,也不说后来的“车险生命表”的创新路径,暂不提那些闪耀的“阳光之星”们……在当下万物可互联的时代,保险竞争赛道已经悄然生变,富有创业创新基因的阳光保险率先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张维功更是一针见血指出,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用科技赋能保险,实现多元化是阳光保险的创新方向。
在健康板块,健康大数据工程正在推进,通过优化模型、建立智能风险量化实验室,深化人身险产品创新。阳光保险旗下的阳光人寿,也联合阳光融和医院推出“阳光融和直付”服务模式,帮助客户实现“免申请、零等待”的一站式全流程医疗费用理赔服务。
在养老板块,阳光保险依托强大的资源优势,创新推出“阳光孝无忧”产品,为居家父母提供涵盖全年家庭医生视频问诊、在线购药、摔倒一键呼救、生病门诊、住院绿色通道、全年定期护士上门基础体检、居家运动健康等多个项目的服务及多项暖心科技举措,真正让老年客户在晚年生活里过得有品质、有尊严。
“服务产生数据,数据驱动服务”的创新理念,正展现出强大的活力,新的“阳光速度”也在铸就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有那么一股创业的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是植入阳光保险骨子里的。转眼,成立已经十八年,一脉相承的创业创新基因早已灌注到阳光保险无限进取的行动之中,迸发出强大的动力。
文化之光 照耀发展征程
如何识别一家企业的发展并不难,看它的文化就知道了。如果说企业的经营是“筋、骨、肉”,那么文化就是企业的“精、气、神”,它是企业的灵魂。
在张维功看来,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家团队完成系统思考,将高层管理团队的经验、智慧、追求理念化系统化,厘清组织建设的目标与路径,明确做事原则和职业行为准则,用文化力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
张维功在拿到批筹文件的当天就亲自提笔写下了“集众家之长,取自我之道;聚业内人才,纳业外贤士;高起点组建,远战略发展;风雨中做事,阳光下做人;走精英之路,创阳光品牌”的“五十字箴言”,寥寥数语浓缩出他心中的阳光,并让大家一目了然。同时他们还在开业之前,专门拿出四个月时间研究讨论文化并形成《阳光之道》,使得企业在出发之前就知道去向哪里?怎么去?这不管在中国还是国外的企业历史上都是很少有的。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2005年4月到7月,阳光保险在开业之际形成了《阳光之道》(第一版),阐述了公司的基本理念和管理政策,明晰了阳光管理者和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成为了阳光未来事业发展的指导原则、理念基础和强大精神驱动力。
为了让阳光文化尽快“生根发芽”,阳光保险不管在成立子公司或是开设分支机构,都先要在内部通过文化验收,把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学习作为公司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了统一的员工价值观。
栉风沐雨,玉汝于成。如今,阳光保险的企业文化已经渗透至管理的各个方面,构建起了核心文化、分项文化与岗位文化“三位一体”的丰富而完善的文化体系。同时,阳光保险的文化不仅系统完整,而且接地气、不花哨,他们是第一个提出以“实业心态做金融”的金融企业,他们不断强化“农民心态、工匠精神”的扎实作风;他们是践行“企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实干做派;他们奉行“创新是不竭动力,快速反应、大胆创新、勇做市场领跑者”的创新思想,不断增强“务实创新”的公司风格。
即使如今阳光保险已发展成为颇具体量的保险集团,在公司的“四化”建设思想中,“文化制度化”依然被放在了首位。
成长价值高 深受瞩目
作为第79家成立的保险企业,阳光保险将成为中国235家保险企业中的十家上市险企及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之一,除众安在线外,也成为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公开年报显示,近三年来,阳光保险集团保险净利润、总资产、投资均持续增长。具体来看,2019年-2021年,阳光保险集团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1.3亿元、57.03亿元、58.83亿元,净利润连续3年稳步提升,累计盈利近170亿元。总资产分别为3315.25亿元、4054.8亿元、4416.23亿元。
在投资方面,截至2021年末,阳光保险投资资产为3886.78亿元,2019年-2021年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8%、5.2%、4.6%,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8%、6.5%、5.4%。
得益于创新创业基因和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回眸成立以来十八年,阳光保险集团始终保持着“阳光速度”,企业价值稳健发展。
成立于2005年7月的阳光财险,在第一个完整经营年度就把同年成立的6家公司甩在了身后。现如今,阳光财险仍然保持着绝对优势。2020年实现保费收入372.70亿元,而另外6家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总和为170.61亿元。纵向来看,阳光财险同样跑赢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行业整体增速。2006-2021年,阳光财险保费的年均复合增速为23.3%。同期,财险公司整体的增速为15.47%。
成立于2007年的阳光人寿,其期交价值保费始终远高于同年成立的另外4家寿险公司的合计。纵向来看,阳光人寿的发展速度也高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行业整体增速。2008-2021年,阳光人寿规模保费的年均复合增速为28.62%,是寿险公司整体增速的一倍多(13.58%)。
成立于2012年的阳光资管,五年便成为行业一流资管公司,连续十年投资收益领先行业水平。
过往18年,阳光保险集团在发展道路上不仅注重快,更注重好。由于同时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监管经验,张维功对保险业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掌舵阳光保险的过程中始终坚守战略定力,坚持保险主业不动摇,尊重行业规律,以百年老店为目标,不断实现价值增长,践行高质量发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面对市场的滚滚大潮,十八岁的阳光保险,尽锐出战,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