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是Gay Boy(同性恋男孩)的缩写,是网络用语中常见的同性恋者自称或描述同性恋者的用词。该词语在同性恋者间广泛流行,并且在各种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使用频繁。不过,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不得使用侮辱性或歧视性的语言及行为,尊重他人权利和隐私。
近来滴滴因受到网络安全审查被下架,让数据合规问题走入了大家的视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提到数据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个人信息的安全,而对于企业来说,个人信息也是最容易收集到的数据。每个人都知道个人信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对于个人信息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什么是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范围可能并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在本文,笔者将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的定义及范围进行一个讨论,以期能让读者对个人信息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个人信息的定义
在我国现有立法中,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做出了定义,如《网络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条以及今年4月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第四条等。总结下来,我国法律目前对于个人信息的定义是很明确的,即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或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
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法律上的个人信息有几个特征:一是个人信息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二是信息需要被记录下来;三是信息需要特定,即该信息能够单独或与别的信息结合起来能识别出特定的自然人。也有人指出,如已知特定自然人,由该特定自然人在其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如个人位置信息、个人通话记录等)也为个人信息。那如果信息在经过脱敏或匿名处理后无法识别出特定自然人的,则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个人信息。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
知道了个人信息的定义,那具体哪些信息属于个人信息呢?《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做了简单的列举,个人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 *** 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法律这样列举的好处在于当今科技发展迅猛,情况瞬息万变,一一穷尽可能在日后出现新的信息时无法囊括,但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这样简单的列举可能会让很多人无法了解自己个人信息的范围。好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会于2020年3月6日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 35273-2020),该规范已于202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在该规范里举例列举了个人信息的范围,供大家参考,如下表:
三、个人信息的分类
(一)个人敏感信息与个人一般信息
个人敏感信息是指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滥用可能会危害到人身财产安全,影响个人名誉、身心健康受损或遭受歧视性待遇的信息,如《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二条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中规定的十四岁以下儿童的个人信息等。对于个人敏感信息,法律会有特别的保护。
个人一般信息指个人敏感信息以外的个人信息。
(二)必要个人信息及非必要个人信息
必要个人信息是指为保障一款App基本功能服务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个人信息,缺少该信息App即无法实现基本功能服务。非必要个人信息是必要个人信息以外的个人信息。对于非必要个人信息,App不得因为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下面列举部分常用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见下表),以供参考: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94e9559dbd052c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