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太上老君拜谢如来是因为如来佛祖降伏了孙悟空,拯救了天庭!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确实是“三清”之一,但是《西游记》不是宗教典籍,所以书中的“三清”地位最非最高。
许多人喜欢拿道教神话体系那一套来用在《西游记》中,说什么三界之中“三清”最大,玉帝的地位不如“三清”。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在《西游记》中玉帝的地位才是最高,而“三清”只是他的臣子。
《西游记》中天庭机构就是按照封建王朝设定,玉帝是三界之主,就相当于封建王朝的皇帝,他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太上老君、如来佛祖都是他的臣子。在书中,太上老君面对玉帝时措辞是“启禀”“伺候”等,而玉帝让“三清”赴安天大会,他们也不敢违背。
孙悟空大闹天宫
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众神无一人可挡,事态紧急,已到救驾的地步时,如来佛祖前来救驾,降伏了孙悟空。
事在紧急,因此,玉帝特请如来救驾。
随后,玉帝、王母等诸神感谢佛祖的救命之恩,举办了庆祝会。而玉帝和王母不仅亲自纡尊降贵留下佛祖,还下旨让众神前来陪客,献礼答谢。
须臾,果见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声奏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散宝花,喷真香,直至佛前谢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来少停一日,请诸仙做一会筵奉谢。”
玉帝传旨,即着雷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又命四大天师、九天仙女大开玉京金阙、太玄宝宫、洞阳玉馆,请如来高坐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坐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在会上,诸神纷纷前来献礼拜谢如来佛祖,感谢他降了孙悟空、拯救了天庭,并让他为这个大会取个名字,一时间佛祖风光无二。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炁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如来领众神之托曰:“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言讫,各坐座位,走斝传觞,簪花鼓瑟。
所以,如来佛祖降伏孙悟空后,三清确实献礼拜谢他!
至于为什么要拜谢如来?很简单,一是如来佛祖如果不降伏孙悟空,那么天庭不保,三清感谢如来佛祖拯救了天庭;二是,玉帝下令如此,三清不敢违背。
如来佛祖有没有资格受得下三清拜谢之礼?
许多人紧抓书中的太上老君“化胡为佛”来说事,认为太上老君创了佛教,教化了如来,所以如来佛祖是太上老君的弟子,远不如太上老君,没有资格让三清拜谢,那么真是如此吗?
说太上老君教化如来的人无疑是参考了道教的《老子化胡经》,而事实上该书在《西游记》成书之时已被列为伪经,遭到焚烧,所以作者又怎会引用其中的设定呢?
而《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也并非受太上老君教化成佛,书中明确有说他是大雪山修练成佛。
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
实际上“化胡为佛”这一词出自于《甄正论》,书中所讲的是老君拜佛祖为师。
在唐僧师徒到达灵山时佛祖也曾告诉他们那所取的经书是三教源流,也就是说儒释道均由此经书衍生而成,如此看来,似乎老君地位尚比如来地位低上一筹!
“此经功德,不可称量,虽为我门之龟鉴,实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赡部洲,示与一切众生,不可轻慢,非沐浴斋戒,不可开卷,宝之重之!盖此内有成仙了道之奥妙,有发明万化之奇方也。”
除此之外,《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有多次交集,比如一起看孙悟空大战二郎神,太上老君打赌输给观音菩萨等,可见如来佛祖的地位至少也不会比太上老君低。
当然,无论是《老子化胡经》还是《甄正论》都是各家宗教为自己服务的文献,所以“化胡为佛”具体是什么意思也不必深究。
在《西游说》中,太上老君、如来佛祖和孔夫子的地位应该都是并列的。
行者骂道:“这个大胆的毛团!你能有多少的年纪,敢称南山二字?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
那么拜谢是什么意思呢?
“拜献”在书中应该是弯腰双手恭敬献上的意思,是一种表示尊重的礼节。
也就是说,三清拜谢如来至少表示出他们对如来佛祖降伏孙悟空后的感激之情!
综上所述:太上老君是三清之一,但在《西游记》中三清的地位比玉帝要低,如来佛祖降伏孙悟空拯救了天庭,三清对此感激故而安天会上献礼拜谢如来!
这个是谁说的?没有这个情节吧,如果这样的话吴承恩早就被道士打死了,西游记中倒是提了一个小故事金刚镯,当年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是练就的[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94333b80ac90f6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