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远和近》展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看法。远的地方给人以憧憬、向往和想象的空间,而近的地方则具有熟悉、真实和直接的感觉。远的是理想中的美好,近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但在顾城看来,远和近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个极端,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通过对远和近的描绘,顾城呈现了人们对世界的多重感知和认识,体现出诗人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追问。
顾城是我国“朦胧诗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一首《一代人》,以短短的18个字,抒发了深刻的哲理,让人读了就难以忘怀。不过,很多人对他感兴趣,可能还是因为他的一段感情经历,最后的杀妻行为着实惊讶了许多人。抛开他的个人生活不谈,他的诗,特别是一些短诗,都富含哲理,耐人寻味。《远和近》就是这样一首虽然短小,却很耐读的短诗。
1980年年底,《诗刊》刊登了顾城的这首《远与近》,全诗如下: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很短,短到只有24个字。文字简单,意象也简单,只有“你”、“我”、“云”,可是内涵却并不简单。它引发了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思考。
“你”是谁?
诗中的“你”是谁呢?是恋人,是朋友,是亲人,还是陌生人?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猜测。“我”和“你”的关系既然不够明晰,彼此间的距离也就不能确定。
也许有人会反驳我,说诗里已经说了“一会看我,一会看云”了,应该是关系比较亲密的。可是陌生人就不可以这样吗?或者半生熟的关系呢?都是有这种可能的。
如果是不很熟悉的人,看云的时候自然会近一些。如果是熟悉的人呢,为什么看云是会感觉很近?
“你”是谁,这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问题,我们姑且按照常理理解,他们是很亲密的关系吧。
为什么“我”远“云”近?
接下来的谈论,都是以“你”是十分熟悉亲密关系为基础的。
一般的解释大抵就是说看“云”很近,是因为当人与人之间因为肉体的隔膜而产生隔阂的时候,便有了一种距离感,此时看身边的自然景物便觉得分外亲切。我不反对这种解读,但是诗歌的趣味在于“误解”,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虽然与诗人的想法不一样,却因为这份不一样而让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我以为,“云”给人的是一种远在天边、虚无缥缈、变幻无形的东西,你想要得到,却是触不可及的。我们对于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总是分外欢喜,觉得就在眼前一样,很有一种非要得到不可的 *** ,自然也觉得虽然是不切实际、伸手不可触及,但却很是亲近。
而“我”呢,代表的就是近在咫尺、伸手可及、有神有形的存在。因为距离实在太近了,有时反而视而不见。就像陈奕迅歌里唱的那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得不到我们的珍惜。就在身边的,待久了就有了一份熟悉的陌生感。追求一个还未答应的恋人,人们往往分外热情;一旦得手了,待了几年后,便毫无感觉了,不正像“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吗?
人生的悲哀与幸福
这就是人生的悲哀,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追求,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却对身边实实在在的幸福置之不理。
这不禁让我想起“幸福”二字。什么是幸福?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已经告诉我们了。“幸”是一个枷锁,便是失去之后,才觉得曾经拥有的是多么幸运;“福”是用酒坛祈求神灵,即希望得到想要的东西。
这两个字,应该反过来看:幸福不是失去后才觉得曾经拥有多么珍贵,也不是去祈求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脚踏实地,享受现在就已经拥有的东西。
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好好珍惜眼前的拥有的生活才是正道。就像这个不平凡的2020一样,当你看到那么多的人因为“新冠”而失去生命的时候,你该庆幸自己还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当你看到那么多人失去亲朋的嗜好,你应该为自己身边还围绕着一群笑容可掬的亲朋好友而感到幸福。
你若喜欢,欢迎关注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8a8c6ee4fd4259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