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是一家民营企业,创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中国湖南省。三一重工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等多个领域。目前,三一重工已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导者之一,产品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三一重工是国企还是民企
“三一重工”不是国企,而是民营企业。“三一重工”一般指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三一集团创建于1994年,通过打破国人传统的“技术恐惧症”,坚持自主创新迅速崛起。三一集团于1989年在湖南涟源正式创立,公司名称源于创业初期提出的“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企业愿景。
三一重工是国企吗
多年来,三一以“品质改变世界”为使命,致力于为中华民族贡献一个世界级品牌。自1994年成立以来,三一重工以年均50%以上速度增长,已经发展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A股上市。2011年7月,三一重工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荣登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市值500强,是迄今唯一上榜的中国机械企业。三一重工业务和产业基地遍布全球,在国内北京、长沙、上海、昆山、乌鲁木齐等地建有产业园,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建有海外研发和制造基地。
公司产品包括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筑路机械,其中泵车、拖泵、挖掘机、履带起重机、旋挖钻机等主导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品牌,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输送泵和全液压压路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泵车产量居世界首位。
二:中联重科是国企还是私企?
中联重科是国企,
中联重科不断推进改革,形成了科研支持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体制机制,成为国有科研院所改制的典范;作为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上市公司,中联重科通过重组并购,参与到传统国企的改革、改组、改造之中,在老企业植入新机制、新技术,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成为国企改革的标杆。 中联重科前身是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公司自1992年成立至今25年间,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自身的股份制改造上市、母公司改制、整体上市,最终形成了湖南省国资委、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战略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及其他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不同性质的资本融合为与市场紧密挂钩的利益共同体。
三: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哪个强
(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三一重工18号工厂。三一集团供图)
湖南日报10月11日讯(全媒体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世界经济论坛官网这样介绍三一18号工厂:为应对重工行业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多品种小批量及重型部件生产挑战,三一充分利用柔性自动化生产、人工智能和规模化的工业物联网,建立数字化柔性的重型设备制造系统。最终,实现工厂产能扩大123%,生产率提高98%,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9%。
(三一重工18号工厂内部。三一集团供图)
三一18号工厂位于长沙经开区,占地10万平方米,是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2018年,三一集团以“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决心,推动数字化转型,18号工厂最先启动灯塔工厂项目。在投入5亿元,突破55项关键技术,攻克上千项难题后,18号灯塔工厂项目于2020年顺利达产。
在18号工厂,每台泵车从原材料起就有一张专属“身份证”,由“工厂大脑”全程智能调度,实现“一张钢板进,一台泵车出”的智能制造全要素落地。钢板切割、分拣交给机器人,精度提升至1毫米;在装配中心,大到70米长的臂架、小到2厘米的螺丝等均可进行自动化装配;端到端的物流系统,实现超10万种不同类型零件自动搬运和上下料。
(三一重工18号工厂内部。三一集团供图)
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18号工厂全部九大工艺、32个典型场景都已实现“聪明”作业。遍布工厂的1540个传感器和200台全联网机器人,每天能产生超过30TB的大数据,相当于一座20万人口的县城一天产生的手机网络流量。
与改造前相比,三一18号工厂产能和效率大幅提升,可生产机型多达263种,2021年人均产值1471.13万元,每平方米效益15.4万元,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从这里生产的泵车、拖泵、车载泵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第一,助力三一重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泵王”。
(一审:周月桂;二审:李志林;三审:邓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