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刑人员怎么可以减刑?
1、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
2、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3、有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二、如何对犯罪分子进行减刑?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三、减刑起始时间与间隔时间如何规定?
减刑的起始时间,是指罪犯被执行刑罚多少时间后才可以依法减刑;减刑的间隔时间是指第一次减刑与第二次减刑之间应相隔多少时间的规定。
被判处五年以上的,一般在执行一年半以后可依法减刑,两次减刑之间一般应相隔二年以上;
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次减二年至三年,第二次减刑时,隔时间不得少于二年;
被判处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可比照前述规定适当缩短起始和间隔时间;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执行二年后方可减刑;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缓期二年执行期间不得减刑,二年执行期满可减刑。
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有期徒刑的实际执行期限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期限不得少于十年;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不得少于十二年。
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狱的规定,接受教育改造或者有立功的表现就可以获得减刑的机会,执行机关会向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提交减刑建议书,一般判处有期徒刑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为原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得少于十年。
服刑人员怎么可以减刑?延伸法律知识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刑事责任年龄准确地说应是刑事责任能力法定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实施刑法禁止的法律行为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如果没有达到该法定年龄,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就不可能构成犯罪。
任何成年人,如果没有精神病,就具有责任能力,但是,人的责任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身心之发展、智力和社会知识的发展程度逐渐增长。
因此,责任能力的有无受到行为人年龄的制约。
换言之,刑事责任年龄是影响责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存在低龄化趋势,而且出现了一些比较恶性的案件,这对于刑法中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提出很大的挑战;
现在不仅是刑事法律,而且民事法律中关于未成年人的限制的民事责任年龄也在下调。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
针对这个特殊群体,国家历来的政策,无论是刑事政策还是司法政策,都是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
如今,针对于低龄的未成年人,家长要对他们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这是相当重要的。
依照我国针对于刑事责任的年龄进行确定不满18周岁富有刑事责任是否合法,要根据事人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年龄来进行确定,如果已经年满12周岁且所犯的案件十分严重的话,就需要承担相关的刑事责任,具体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决。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5789ee018e5aa0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