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简介,隋炀帝杨广的功与过


隋炀帝杨广简介:隋炀帝杨广,字德祖,小名阿史那颂,出生于公元618年,是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长子,母亲是北周明帝宇文娥英。隋朝建立后,杨广被封封为晋王,后来又被封为太子。公元617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病逝,享年54岁。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杨侑继位,史称隋恭帝。杨侑即位后,不但没有好好治理国家,反而沉迷酒色,荒淫无度,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天下大乱。后来,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

一:隋炀帝杨广简介资料

隋炀帝(569年—618年4月10日),公元618年4月10日被杀,死时49岁。杨广在位13年(604年——617年),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文帝杨坚的次子,母独孤皇后。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 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

二:隋炀帝杨广的功与过

我去,好无聊

1、隋炀帝的功绩:

(1)589年,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大将军,灭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成为了贯通南北的水路,加强了南方与中原的联系。

(3)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开始。

(4)修筑东都洛阳,使洛阳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隋炀帝之过:

(1)开通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修长城都是同时展开,对百姓劳役不息,征调不止,人民生活悲惨。

(2)好大喜功,三征高丽,不仅士兵死伤半数,还征调劳役兵役,导致田地荒芜,农村经济破坏。

(3)为张扬国威连年出巡,三下江都,奢侈浪费,所需费用均由所经过的州县的百姓承担。

(4)采用严刑酷法,凡是反抗朝廷者,不问缘由,皆斩。

3、如何正确评价:

隋炀帝即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修订了法律,主要是针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关系。但是,隋炀帝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倚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行宫,严重骚扰了地方百姓的正常生活。他三次远征发兵进攻高丽,穷兵黩武。他制法却不守法,采用严刑酷法威逼百姓,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

三:隋炀帝的功与过

隋炀帝画像

关于隋炀帝,历代都称之为暴君,关于他的暴虐,也的确是罄竹难书。对此,我想没有什么人会有异议。但是,大家要知道,暴君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可取之处的,暴君往往是有才的,但是他们的才恰恰促成了其暴虐。其刚愎自用,也导致其才走向了反面。

就隋炀帝来说,他当皇帝期间值得称道的事情有三,其一,兴建东都洛阳城。隋文帝以汉朝古都长安为首都,在这块古老而破落的土地上重新建立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大兴城,是世界罕见的都城。但是要由它来控制统一的帝国,似乎有鞭长莫及之感。隋炀帝即位后决定从长安迁都洛阳。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以洛阳为中心,最便于控制全国,因为它是水陆运输的自然中心、储藏与转运物资的枢纽。这一点与中国经济中心的东移和南移相适应。但是,兴建东都之后紧接着修建了西苑,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供皇帝游乐。

隋唐洛阳城

其二,经营西域。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在巩固之后,都把注意力放到西域上,大业五年,隋炀帝亲自领兵打败了吐谷浑,在今天青海、新疆一带设置了四个郡,很快通往西域的三个通道的门户都在隋朝的控制之下了。但是,开通西域之后,隋炀帝好大喜功,做了很多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而无功。比如他为了在各国面前彰显大隋的国威,招待各国客商,举行了一个多月的音乐汇演。洛阳城中甚至卖菜都要用龙须席来铺垫。

第三就是兴建大运河。隋炀帝即位之初就开始了大运河的开凿,《隋书》卷三《炀帝本纪》:仁寿四年诏,“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从大业元年到大业六年连续开凿了四条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全国的大运河。运河的开凿把由西向东的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加以贯通,形成了南北向的人造运河与东西向的自然河流相互连接的水运体系,对于加强经历数百年开发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江淮、江南地区的联系,加强北方边防的控制,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济渠遗迹

对于这条运河本身,大家都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比如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道:“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但问题在于,他修大运河的过程中,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大量百姓在修运河的时候死于非命。在运河修好后,他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巡游,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皮日休《汴河怀古》诗中说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确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实际上,如果他能体恤民情,如果他不无端巡游,其实,他可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还有隋炀帝的远征辽东,更是无端挑起战祸,最终导致大隋天下土崩瓦解。

营建大运河肯定是有价值的,营建东都洛阳城,也无可厚非,经营西域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往也值得肯定,甚至攻打高丽也事出有因。但是,为什么却导致隋朝的亡国呢?首先,即便是这些行为都有正确的。但是,单个正确的行为加到一起就未必正确了。传统的农耕社会,哪里经得起折腾?隋炀帝根本没有考虑过他这些行为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而这些代价都是由普通百姓来承担的。其次,隋炀帝本人好大喜功,本来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完全成了他奢靡享乐的暴政。比如营建东都有必要,但是他却大兴土木营建了西苑。本来,开凿大运河有必要,他的出发点却不是发展经历有利于民生,开凿永济渠为了征伐辽东,开凿通济渠方便他出游江都。经营西域完全成了他的面子工程。而攻打高丽,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隋炀帝的脸面。更何况,隋炀帝所任非人,他的这些工程,都成了贪官污吏谋利的途径,无端加重了百姓们的负担。

因而,我们来看前人关于隋炀帝“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评价,其实是很不准确的。因为,完全可以功在千秋,而不必罪在当代的!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4b68ed3c6c69e8fa.html]
小猫的资料简介50字(小猫的资料简介20字)
上一篇 2024-05-11
秋分是什么意思含义?秋分是什么意思含义秋分节气的寓意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