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殳子】如果按这个问题本身来说,三国时期指公元220年至280年,而东吴于公元前219年夺取荆州,之后只设荆州牧,再无荆州刺史。所以我把时间延长至整个汉朝时期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东汉中前期荆州刺史、荆州牧只是名字和官秩不同
根据《后汉书·百官志》记载,西汉武帝时,分天下为十二州(不含司隶),每州设置刺史一名,官秩六百石,位低权高;西汉成帝时,州刺史名字改为州牧,官秩提高到两千石,位高权也重。到东汉光武帝时,又更名为州刺史,官秩再降为六百石。
虽然名字更改,州刺史、州牧职责没受影响,并且权力日渐增大,主要负责巡视州下属郡、国,核查案件及囚徒,检查官员政绩并直接处理,对国家基层治理意义重大。
二、东汉末期荆州刺史、荆州牧并行,但后者权力更大
公元188年,因黄巾起义迟迟难以平定,汉灵帝再次废史立牧,选拔宗室、重臣担任各州州牧,位在州刺史、郡太守之上,其中州牧为一州军政长官,而州刺史仅为行政长官,需服从州牧指挥。
朝廷随后任命幽州牧刘虞、扬州牧刘瑶、益州牧刘焉、冀州牧刘馥等,但这些宗族大臣到位后更加独立,导致出现军阀林立的局面,也是最终三国混战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荆州刺史王睿死后,刘表独身入荆州,成为第一任荆州牧,刘表病死后刘琮继任荆州牧之职,但不久投降曹操。荆州七郡被曹操、孙权、刘备分占,设置荆州牧名不副实,便仅存荆州刺史职务。
三、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自定刺史
赤壁之战后,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刘琦名义攻占零陵、长沙、桂阳、武陵四郡,刘琦次年病死后,刘备自领荆州刺史。
曹操占领荆州南郡,署李立为荆州刺史,之后傅群、胡修先后继任此职,其中胡修在关羽攻打襄阳时投降。
孙权虽然占领荆州江夏郡,但没有设置州一级的官员,避免破坏与刘备的盟友关系,但双方还是矛盾不断,最终经过协商,刘备最后把长沙、桂阳两郡给东吴,暂时保持了稳定局面。
四、襄樊之战后,东吴独占荆州牧
公元前199年,东吴乘关羽全力攻打襄樊之机,偷袭荆州南郡,并杀死关羽,随后占领全部荆州。为防止刘备报复,孙权自领荆州牧,迁都武昌,同时向新即位的曹丕称臣,避免遭受两面夹击,并任命陆逊整备军事防御。
夷陵之战后,刘备势力大损,遣使与东吴讲和结盟,承认了东吴对荆州的所有权。孙权之后,陆逊、诸葛恪等东吴权臣担任荆州牧一职,直至最后被晋朝所灭。
汉武帝废除了沿秦而置的监御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十二州加上司隶校尉部),各州均置刺史一人(司隶校尉部属首都特区性质,特置司隶校尉)。
此时的刺史为监察官,受御史中丞管辖,在地方上官位低于太守。
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 汉哀帝初,改归旧制,不久复称为州牧。
东汉初,又复称刺史。汉灵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位居太守上,掌握一州军政大权,成为一级地方行政长官。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44403b400a1e46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