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渡易水》戴叔伦《塞上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陈子龙《渡易水》戴叔伦《塞上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浚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
①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
②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

塞上曲
戴叔伦①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②。
【注释】①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②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渡易水》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
B.《渡易水》后二句即景抒情,从眼前所见的凄切苍凉之景,引出对国事的隐忧。
C.《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
D.《塞上曲》尾句化用典故,却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基于班超爱国精神的升华。
E.两首诗语言深沉,苍凉悲切,均可见出诗人激荡的内心情感和饱满的爱国激情。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B、E(选B给2分,选E给3分)(B凄切苍凉之景  理解有误,从“潺浚”、“碧”可以看出,此处当是以乐景衬哀情。E、《塞上曲》通俗明晓,并不深沉;《塞上曲》壮怀激烈,并不“苍凉悲切”)
2、答案示例:①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清除边患、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渡》诗以并刀夜鸣   写出报国志向,诗人途经“燕赵”旧地,想起荆轲,渴望效命疆场;《塞》诗写大唐军队敢   叫胡儿有来无回,士兵们以身报国,表达了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②不同之处:《渡》诗   隐含忧国伤时之情,而《塞》诗昂扬向上。尾句感叹到哪里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   送行(或:感叹当今国事衰微,即便荆轲这样的勇士也无用武之地),表达了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塞》诗整首诗都洋溢这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雄健壮烈。  
【评分说明】本题6分,答出相同之处3分,答出不同之处3分,意思相近即可。
上一篇: 下一篇:
* 渡易水陈子龙①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浚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注释】①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②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塞上曲戴叔伦①汉家旌帜 ......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443f1b8abcd7112c.html]
专注的反义词 汉语词典
上一篇 2024-05-29
《舟过良渚》舟过良渚张镃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