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亦真,时真亦假,真亦假,时假亦真”,这句话源自《红楼梦》,意思在于人世间的表象常常是虚假的,真相也常常被掩盖。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分辨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而且这个界限还会根据时间、环境、立场等因素而变得模糊不清,甚至颠倒过来。而当虚假的一面得到了认可,它也就变成了真实的存在。反之亦然,当真实的一面被否定或者被忽视的时候,它也会被视为虚构的。这种“假亦真,真亦假”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深刻提示着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与理解这个世界。
一、假亦真的全文?
优质答案1:
1、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出自唐·无名氏《题焚经台》
2、真伪之相杂,名实之都隳。——出自宋·邵雍《观棋大吟》
3、承平武备皆具文,勇怯真伪临阵分。——出自清·张维屏《三将军歌并序》
4、世间真伪非两法,映日细看真是蜡。——出自宋·陈与义《蜡梅》
5、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出自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优质答案2: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原文: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时假亦真
二、假到真时真亦假下一句?
优质答案1:
(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还有无。
(2)意思是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东西它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反之也是一样。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东西时,那捏造的事实甚至比存在的事实更显得真实,反过来也是如此。
(3)该联出自《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撰 太虚幻境联 。
优质答案2:
真到假时假亦真。
他这两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在于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般的人也是分不清楚的,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你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些事情,同时在很多时候你是无法了解,即将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只能是顺其自然。
三、“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这句话到底什麼意思?
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东西它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反之也是一样。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东西时,那捏造的事实甚至比存在的事实更显得真实,反过来也是如此
四、真亦假时假亦真后一句是什么?
后一句是“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一幅对联。 原句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意思是,有很多时候真真假假的事物我们是无法分清的,当你把真的当做假的的时候,那个时候假的也会被当做是真的。 同样的,不存在的东西把它当成存在的东西,真的存在的东西却当成不存在的。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
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假的当作真的,时间久了假的就被认为是真的了,真的就成为假的了。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东西时,那捏造的事实甚至比存在的事实更显的真实。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一回》,是太虚幻境的一副对联。
甄士隐在炎炎夏日午睡,梦到了一个和尚一个道士,带了通灵宝玉下得凡来,他主动上前搭讪,想看看这块玉,拿过来,结果还不及细看,就被对方抢回,说是太虚幻境到了。于是,在太虚幻境大石牌坊两边,就有这副对联。
而在《红楼梦》第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之“真如福地”联出现了两句相似意思的对联:“假作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扩展资料:
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一书中,至少有过两次重现。后来,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也看到了这副对联。曹雪芹这样重复设置,意在提醒世人,一切都是幻景,一切都是幻影,劝世人懂得挣脱。
同时,也是双线设置隐喻,说明甄士隐的遭际,也会是贾宝玉的遭际,贾宝玉会重走甄士隐的路径,将“真事”隐去,冠之于贾宝玉这个虚构的人物之上。
在《红楼梦》里,不但有个贾宝玉,还有一个人叫甄宝玉。(甄宝玉是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甄宝玉和贾宝玉长的一样,不同的是性情迥异,贾宝玉不谙世事、不知进取,甄宝玉却是一个好学生,走的是仕途路线,中举后娶李绮为妻,重振家业。所以在世人的眼中贾宝玉自然是——假宝玉,甄宝玉就是——真宝玉。
这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真正含义,说的是当假宝玉(贾宝玉)明白了做人的真正含义后,要做一个真人(返本归真的人)的时候,真宝玉(甄宝玉)和他比起来,就不如他了,这时甄宝玉反倒成了一块不值钱的破玉。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43f4cd2dcae7e3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