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獭是什么动物,大家应该都知道,它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农村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但是现在很少见了,因为它们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级保护动物。那么这种生物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
旱獭是什么动物
土拨鼠,俗称旱獭,英文名MARMOT(学名:prairie dog),属啮齿动物,成年后平均体重为4.5公斤,最大可成长至6.5公斤,身长约为56公分。土拨鼠与松鼠、海狸、花栗鼠等皆属于啮齿目松鼠科。土拨鼠主要以素食为主,食物大多为:蔬菜、苜蓿草、莴苣、苹果、豌豆、玉米及其它蔬果为主。采食量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日食量为300-400克。寿命可达15~20年,与牲畜争吃牧草,1只成年土拨鼠每年活动季可吃50~100千克优质牧草。
分类
脊索动物门
啮齿目
松鼠科
哺乳纲
旱獭属
分布
主要分布于北美大草原至加拿大等地区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 目
松鼠亚目
别 称
旱獭
种
土拨鼠
旱獭是什么肖
旱獭是高原上的一种动物,也称土拨鼠,啮齿类动物,体型和兔子一样大小,属于鼠类的一种,所以应该是生肖鼠。
旱獭生长在什么地方
旱獭生长在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上,多出没于山地的阳坡、山助、谷地、山麓平原等区域,而且旱獭的体型粗大肥壮,颈粗且吻宽,喜欢在岩石坡和沟谷灌木丛下挖掘地洞,且地洞的洞道深而复杂,具有防洪水、野火、温度骤变等特点。
旱獭生长在哪些地方
旱獭生长在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上,多出没于山地的阳坡、山助、斜坡、阶地、谷地、山麓平原等区域,而且旱獭的体型粗大肥壮,颈部粗壮且吻部宽阔,耳朵小而眼睛细。
旱獭的生活习性
旱獭是一种日行性动物,喜欢在岩石坡和沟谷灌木丛下挖掘地洞,且地洞的洞道深而复杂,具有防洪水、野火、温度骤变等特点,注意土拨鼠的洞穴通常有两个以上的入口。
旱獭的寿命时间
旱獭的寿命为十五到二十年,其体内藏有烈性病菌,是一种较为危险的动物,也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而且旱獭具有有极强耐饥饿性,不耐严寒和暴晒,此外旱獭的休眠时间长。
旱獭怎么读?
旱獭读作[hàn tǎ]
旱獭属大型啮齿动物,共有14个物种。体型粗壮,体长为500毫米,体重4-5千克。尾短为110毫米。四肢粗短,前爪发达,适于掘土。背部毛呈黄褐或淡褐色。春季毛色淡。腹部土黄色。栖息于草原、低山丘陵区。以牧草嫩芽、根为食。秋季啃食茎、叶。
一般清明出蛰。早晚活动。出蛰后十天左右开始交配,年产1次,胎产2-9仔。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强,洞道深而复杂,多挖在岩石坡和沟谷灌丛下。从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獭丘。白天活动,草食,食量大。
取食时,有较老个体坐立在旱獭丘上观望,遇危险即发出尖叫声报警,同类闻声迅速逃回洞中,长时间不再出洞。秋季体内积存大量脂肪,秋后闭洞处蛰眠状态,冬眠,次年春季3-4月份出洞活动。
旱獭有什么特征?
旱獭又名土拨鼠、哈拉、雪猪,曲娃(藏语),是松鼠科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形似小狗,肥胖,耳小,头短阔,四肢粗壮,体毛呈褐色。旱獭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旱獭广泛栖息于草原地带低山丘陵地区,一年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冬眠,它们过家族生活,个体接触密切。以植物为食,春食牧场的嫩芽、嫩根,秋食牧草的茎、叶。年产1胎,每胎产4~5只。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内蒙古。旱獭毛皮质好,是 *** 裘皮的名贵原料,油可做高级润滑油,肉细嫩鲜美,肉、油、骨、肝、胆均可入药。但旱獭也破坏草原,传播鼠疫。
旱獭的意思?
旱獭释义:哺乳动物。体粗壮,头阔而短,耳小而圆,四肢短而强,前肢的爪特别发达,尾短。体背一般为土黄色,杂以褐色,腹面黄褐色。生活在草原、旷野、岩石和高原地带。穴居、群栖,以植物为食。是鼠疫、布氏杆菌病和兔热病的传播者。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35312bbf5c4312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