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杜甫为什么见花落泪?
我也来回答。
“感时花溅泪”是杜甫著名诗篇《春望》里的一句。
公元757年的春天,杜甫在长安,时年正是安史之乱的第三年,原本想投奔唐朝皇帝为国效力的杜甫,被叛军困在沦陷后的长安。
都城沦陷了,国家破碎,山河依旧,春天却还是照样来到,只是人烟稀少的都城里,草木过于旺盛,春天的花开依旧,只是诗人看花的心情不好,想到昔日春天里,家人朋友饮酒赏花,欢声笑语,再看看如今破败景象,诗人不由得热泪盈眶,滴滴泪水落在花上,往日美妙动听的鸟儿的鸣叫声,现在听来让人心惊胆战,摄人心魄。越是感怀往日的美好,越是增添心中的酸楚。
连绵不断的战火持续了整个春天,诗人已离家一年多了,没有任何家人的消息,如果能收到一封家书,那万两黄金又算什么,战争让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家人音讯全无,人民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诗人浮想联翩,一年多的战乱流浪,东奔西走,不仅愁出了白发,头发还越来越少,连簪子都无法插上,此情此景,百感交集,国事家事,种种的颠沛流离,孤独无助,在这春天的时光,一一涌上心头,诗人以诗抒怀,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诗篇《春望》。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是一种写作方法,运用拟人的手法,托物言志。用花来寄予感情,当时安史之乱,国家危在旦夕,‘’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用花和鸟来寄托杜甫的心思。他流落他乡,想念故乡,自己空怀才思,不能为国家分忧,百感交集!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2cde6bd6c570f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