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八卦台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与新郑市交界处的伏羲山上,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八卦台是一个文化遗址,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化史和哲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伏羲八卦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研究者前来参观和探究。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一:伏羲八卦台在哪个省
中国的哪张图最有智慧?恐怕是这张“阴阳鱼太极图”了。“太极图”是由一阴一阳黑白色,组成的圆图,此图含有极深的哲理和智慧。阴阳两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长彼消,两者却永远存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张太极图则涵盖了世间万物、宇宙万象。这张图是谁画出来的呢?这得从中华民族上古时期的文化说起。
俗话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或自然力。
天南地北,伏羲发明创造的先天八卦又称为“乾南坤北图”。在这张图里,《易经》64卦中的“乾、坤”两卦相对,被称作“天地定位”。艮卦与兑卦相对,称作“山泽通气”,震卦与巽卦相对,称作“雷风相薄”,坎卦与离卦相对,称作“水火不相射”。
八卦上下阴阳相错,奇偶相连,循环不已,其中,此图的四正和四围相加均为“9"数。
那么,圣人伏羲是在哪里画出这么复杂的神奇图案呢?“源易缘”注意到,这里有三个传说:
一、甘肃天水伏羲画卦台
相传,伏羲画卦台有两处。甘肃天水市的伏羲画卦台,距离市区西北约15公里左右。这里山势耸立,渭水环绕。被称作“羲皇故里”。
在渭河中心,有一处“S”型的弓形山脉,山川就宛如天然的太极图。
传说,圣人伏羲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二、河南淮阳的画卦台
除了甘肃天水的画卦台,在河南淮阳(古称宛丘),也有一处画卦台。
淮阳的伏羲画卦台,位于淮阳城北的龙湖中,台高两米,台基广阔十余亩,四面环水,风景宜人。
历史上,伏羲曾建都宛丘,也是古陈国。
作为古陈州七台八景之一的画卦台上的庙宇已不存在,只有那一棵传为伏羲亲手栽的八卦柏,依然挺立如故。
据说,八卦柏已有千年的历史,从四面八方不同角度看,此柏向不同方向倾斜,奇妙无穷,令人叹为观止。为古陈州标志性景物之一。
如今,更多人来到淮阳,也会到伏羲太昊陵看看。
据说,在这里,伏羲得灵龟“河图”、金马“洛书”的启示从而画出八卦。
三、河南巩义的伏羲台
在河南巩义市的河洛镇洛口村山岭,有一个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高15米的伏羲台,又称八卦台。
八卦台,北临黄河,南依连山,东据虎牢,西望洛川。
相传,圣人伏羲就站在这里观洛河流入黄河。
其中,洛河水清,黄河水浊,两个河水交汇处,水流盘旋构成的图形神似阴阳五行;清浊之水,也自然地构画出“阴阳鱼”八卦图。
正是因为这些天然形成的地形和这些自然现象,触动圣人伏羲的灵感,人族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使得中华民族拥有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执著精神和传统美德。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二:伏羲的八卦
伏羲画卦朴且淳,苍颉迼字初有文。大篆小篆八分体,楷隶章草何纷纭。因兹八法各有要,遂使六艺区以分。
三:伏羲八卦说
伏羲台近景
伏羲台位于新乐市区北郊两公里处的何家庄村之东,从商周始建至今,伏羲台历经多次毁建,兴盛时庙产达到200 多亩,庙宇100 多间,衰毁时建筑无存。现在的伏羲台是以伏羲台、人祖庙为核心的伏羲台文化园,经过几年的恢复建设已初具规模。
伏羲台上下3 层,用当地夹沙好土罗叠堆集而成, 总高度9.2米。呈不等边八角形,名八卦台,又称伏羲画卦台。
伏羲台古遗址文物遗存丰厚,有新石器、商周、战汉3 种文化层次。1994 年修复龙师殿、寝宫时在其基址之下,有3 个庙殿基础遗存,经考证,分别为汉代、唐代、明代。
台上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该庙中轴线上的所有建筑均建在高5 米的夯土台上,并在台上筑台逐层增高,形成高低错落、重点突出的平面布局,从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六佐殿、龙师殿、寝宫。六佐殿为元代建筑,龙师殿和寝宫只留有基址,为1994 年复原建筑。中轴线东西两侧建有华胥庙(俗称老娘殿)、雷公庙、东西朝房和钟鼓二亭。据传该庙是为祭祀人祖伏羲、女娲而建造,在庙后还存有浴儿池、刺孩草、金水河等遗址。
六佐殿
六佐殿原名十王殿,“六佐”就是辅佐伏羲王天下的6 位大臣的职务名称。六佐殿始建于商周,元大德五年曾进行大规模维修,现存梁架大部分是元代或元代以前的遗物。最能体现元代建筑风格的是这七架梁所用的木料,系用一整根木头,没有经过加工,也未取直,依据其自然状态放上去的,与明朝时期直正见方的制式完全不同,这是研究古代建筑及其断代的宝贵资料。
龙师殿
伏羲王天下,以龙纪官,自称龙师,此殿是其执政的地方,因此称作龙师殿。进入龙师殿,迎面端坐在神台上的便是数千年来一直被后人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这尊塑像是根据宋朝画家马林的画作塑造的。大方脸,眉清目秀,三缕黑髯垂在胸前,一副大智大慧的面容。身上披的是兽皮,赤脚,即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又显示了王者风范。龙师殿上的匾额“亘古一人”,“亘”字两横中间一日字,其寓意为上为天,下为地,中间为太阳。“亘古一人”寓意为“开天辟地第一人”,这4 个字是由清朝乾隆年间任直隶总督的方观承题的,另外还有4 个字“开天明道”。这8 个字简练概括了伏羲一生的业绩。墙上的壁画及展板介绍,描绘了伏羲带领部落百姓织鱼网教渔猎、养牲牺充庖厨等与大自然作斗争求生存求发展的情景。
寝宫
寝宫,1994 年由河北省文物局批准进行复建,与龙师殿高台相连,寝宫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建筑,通面阔12.98米,通进深8.18米,通高 7.76米。梁架结构为两柱七檩七架梁。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斗栱布置:前后檐明间用四攒平身科斗栱,次间用三攒平身科斗栱;两山面前后间均用两攒平身科斗栱。前檐明间施六扇五抹格扇,两次间为四扇槛窗,心屉为斜方格,后檐及两山墙用大青砖做丝缝下碱,墙上身外饰红麻刀灰,油饰、彩画格调与龙师殿相同。
华胥庙
华胥庙,又称老娘殿。2003 年进行复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通面阔13 米,通进深6.9米,通高7.55米,歇山青布瓦顶建筑,前檐明间施五抹隔扇,东西两次间施槛窗。华胥庙台基用九级台阶提高了整体高度,与第三层台上的寝宫和待复建的东西朝房呈高低错落有序,整体协调美观之状。
距伏羲台北侧240米处的葫芦头、浴儿池、剌孩草和我国最早的人工灌渠之一的金水河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在葫芦头上保存有明代碑刻一通,原有浴池亭一座。
通过多年来的文物征集和几次考古发掘。伏羲台周围出土的文物共170件,其中一、二、三级文物17件,其余是一般文物。
2013年5月,伏羲台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2977e214545b82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