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是朱标第几个儿子(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


谢邀!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认识误区:以为建文帝朱允炆是朱标的嫡长子,其实这是不对的。朱允炆是长子,但是却是庶出。

所以,有人认为,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朱标死后,大明王朝最为合法的继承人应该是嫡次子朱允熥(朱标的嫡长子早夭)。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立庶长子朱允炆为储君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保证朱氏家族掌权。朱标去世之时,朱元璋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这在古代,属于高龄人事,随时有撒手人寰的可能。而册立年龄较小的朱允熥容易起造成大权旁落。这是朱元璋最不愿意看见的局面。所以,年长的朱允炆就有了天然的优势。

第二、维护“立嫡立长”的原则。看到第一点,很多人肯定会问:为什么朱元璋不直接从儿子里面选择,那样更不是可以保证皇帝继位之时年富力强,不会大权旁落?

其实,这和朱元璋的治国理念,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细细品味,明初朱元璋所设立的所有政策,就会发现:老朱似乎有意构架一套稳定的、有序的、小农社会。比如军户、民户制度——你爹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社会的稳定,避免“非分之想”。起码,在朱元璋心里是这么认为的。而“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这个社会运转的基础之一。

其实,不管朱棣登基之后,做的如何之好,都不能抹去他“篡位”的事实。因为,按照制度,朱标死后无论如何也是轮不到,朱棣这个庶子继位的。

而朱允炆作为朱标的长子,不仅年龄上有着优势。更为主要的是:嫡子朱允熥的母亲常氏早逝(原太子妃)。而种种迹象表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当时已经“扶正”,成为了新任太子妃。

也就是说,朱允炆“子凭母贵”,也由庶长子变成了嫡长子。

故而,朱元璋册立朱允炆为储君,也名正言顺。

第三、朱元璋、朱标父子感情深厚,而且朱允炆极其孝顺,深得朱元璋喜欢。

毫无争议,朱元璋与朱标父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和谐”的一对皇家父子。很多朋友曾经戏言:如果朱标起兵造反,朱元璋不仅不会生气,反而会大加赞赏其“有魄力”。

虽说是戏言。但是却真实地反应了,朱元璋与朱标直接的感情之深厚。所以,朱标死后,不管是出于“嫡子继承”,保持朱标这一大宗繁荣昌盛的目的;还是“爱屋及乌”,出于对朱标的感情,而选择其儿子继位。在朱元璋那里,都是顺理成章的。

再者,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朱允炆的头型长的不好,朱元璋本来不是很中意他。可是,后来发现这个孙子,非常聪明,而且孝顺(朱标病重之时,朱允炆作为长子,曾衣不解带的照顾父亲;后来,更是亲自给晚年朱元璋尝汤喂药)。故而,朱元璋最终选择了他。

结语:不管是出于立嫡立长,还是保证朱家江山的稳定来说,朱允炆都比朱允熥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朱允炆继位绝对名正言顺!

一家之言,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若是喜欢,欢迎点赞关注!再次感谢!

真的较真的话,朱允炆的“嫡”在恪守礼法的古代是有暗伤的,因为他出生时母亲的地位非正妃,这种事可没有先上车后补票的说法。

不过朱元璋是真的偏爱朱允炆,大概是从他身上看到了朱标的影子。实话实说,老朱喜欢朱标这个儿子远远超过了孙子,跟其他爷爷更爱孙子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他是按朱标的模板在选继承人,甚至高于他自己定下的嫡长继承制度。朱允炆能得位,不在于嫡长身份,在于他是最接近朱标的替代品。

至于册封朱允熥为吴王,更多的是一种补偿,老朱知道真要立嫡应该是归朱允熥,可人就是有私心和执念,这有啥办法。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朱允熥跟他父亲、哥哥(同母兄朱雄英)一样,身体状况很差,随时可能挂掉,无法胜任管理帝国的重任。老朱怕选他当储君会有严重的隐患,变相的也是保护他。

至于有些人说什么常氏作为外戚太强,明显是瞎掰,看看蓝玉一案老朱杀了多少跟常家有关的势力,老常家早无威胁了。再说,只要老朱真想立朱允熥,以他的性子无非就是再杀一轮的事,绝对不会因为怕外戚而不立。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1874b4f117096326.html]
来重庆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上一篇 2024-05-04
去珠穆朗玛峰旅游美女(登上珠穆朗玛峰女性)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