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开始时是由朝廷专门设立的,后来在民间也出现了供个人读书的私人书院。 从唐中期以来,由于民间私人、学士讲学之风盛行,于是人们就开始建书院,但到了宋朝初期,人们更加重视文化教育、伴随着战争的减少,海内和平,文风日盛,很多闲暇、聚集的讲学者(学士)依据山林讲学,书院的质量、规模达到顶峰,成为了许多有名的学者宣扬自己理念或是传授知识文化的场所。
中国的“四大书院”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其实在宋朝也有“北宋六大书院说”“北宋八大书院说”等几种说法,今天我们讲讲“四大书院”:
关于“四大书院”其实有两种说法:
一说:湖南长沙岳麓山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为“四大书院”。
二说:湖南长沙岳麓山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县太室山南的嵩阳书院,为“四大书院”。
以上可以看出有三个书院没有争议,“石鼓书院”“嵩阳书院”这两个存在着争议,那是因为
1944年6月,石鼓书院毁于日军炮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宣传部部长陶铸来衡阳视察时,要求恢复衡阳的石鼓书院,由于当时的市政府限于历史条件,只是在废墟上建了一座石鼓公园,无法恢复当时的建筑和陈列,到了1998年,国家邮政部发行“古代书院”即宋代四大书院邮票时,事先曾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终因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以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代替了
我们不必纠结这个问题了,那小编简单介绍一下这“5”个书院(顺序不分先后):
应天书院:应天书院,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最先由杨愨创立,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书院得以发展。培养出诸如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等后来都成为台阁重臣的著名人物。后经宋真宗亲自赐名,称应天书院,后改为国子监,为北宋最高学府,它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大学。由于在北宋时期,很多书院都建造在山林胜地之中,可是应天书院却不一样,它的地址就在当时的繁华闹市之中,然而,即便如此,应天书院也依旧是人才辈出,北宋有名望的大学者晏殊和范仲淹都加入过应天书院,一时间,应天书院渐渐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岳麓山脚下。创立于北宋年间的古老书院,朱熹曾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两边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古往今来对四大书院有许多的说法,但对于岳麓书院都被诸位学者、大家一致的推崇,可见岳麓书院的地位非同一般。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的五老峰南麓,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景观,同时又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最为出名的便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朱熹在这里广教学子,传义授业,除此之外,白鹿洞书院还藏有唐宋时期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黄庭坚等人的手书碑拓,还有唐伯虎和八大山人的经世画作。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除了教学育人之外,嵩阳书院还是佛家与道家的道场。当时有名的许多学者都到此地讲学,宋代理学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部分就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可以说,嵩阳书院见证了一部史学巨作的诞生,先后又有以范仲淹、李纲、朱熹为代表的当世名臣大儒来此讲学,吸引众多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宋仁宗赐名石鼓书院,使石鼓书院声名大振,在加上当时韩愈、周敦颐、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朱熹、张栻都曾来此讲学,朱熹还专门作《石鼓书院记》。明清时石鼓书院不断扩大,清末改为湖南南路师范学堂,民国时期又改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44年衡阳保卫战期间,石鼓书院毁于战火,经过政府改造现已成为重要的游览胜地。
现在之学校应承“四大书院”之风,弘教育之风。
谢谢大家查阅, 欢迎大家指正与关注并与“刘家五叔”一起谈论古今中外历史趣事
现在广义上的古代书院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或石鼓书院。这么说因为是,“四大书院”的说法始于唐代,前三个书院没有争议。只是嵩阳书院和或石鼓书院纯在着争议,1998年国家邮政局发布了“四大书院”的邮票,邮票所选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由于石鼓书院毁于日军战火,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的人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后改选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0d97e9ef1f9d4c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