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断桥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的剩余部分。
20世纪初,支配朝鲜的日本人为了向中国扩张,在鸭绿江上架起了大桥。日本人经过水文资料的调查,1906年9月,日本驻朝鲜统监府铁道局制定了大桥的设计方案和工程预算。日本人把鸭绿江叫做日清两国的国境。
在清晨工程过半的情况下,在日本的压力下,清政府1901年4月4日与日本缔结了“架设鸭绿江大桥备忘录”,同年10月大桥竣工通车。
这一年清政府,基于至今为止与美国缔结的“通商行船续订条约”,终于对外打开了安东之门,实行了开港通商。这是被动地开放,弱势无法面对强势。
朝鲜战争)期间,这座桥作为中国方面支援北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军多次派遣轰炸机轰炸,大桥被拦腰爆破,北朝鲜方面的钢梁落入水中,3个桥墩被炸毁。第一座桥被废桥破坏了。
鸭绿江断桥是丹东市区唯一的国家级保护单位。
丹东第二座鸭绿江大桥建于1937年4月,是一座铁路大桥。这就是现在也经常能看到的“中朝友谊大桥”。
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为了满足侵略和殖民地扩张的需要,在最初的江桥使用了30多年后,决定在第一座桥上游不到100米的河里重建铁路桥,丹东鸭绿江出现了“姐妹两座桥”。这座桥1943年开业,现在也和“断桥”的剩余部分并列着。
鸭绿江大桥实际上有两个,距离不到100米。第一座桥是1909年5月开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的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建成的。第二座桥建于1937年4月,1943年开业,距第一座桥上游不到100米。1950年11月到1951年2月,经过美国几次飞机轰炸,第一座桥被废桥破坏,只剩下一半,北朝鲜只剩下几个裸着身子的桥墩。
第二座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鸭绿江大桥还在使用中,是连接中朝两国的纽带。这座桥于一九三七年开工建设,于一九四三年交付。大桥上行铁路、下行道路。当时,道路的桥面铺着木板,但一九七七年换了水泥板后就没有修理过。多年来没有大修理的鸭绿江大桥的钢梁已经生锈腐蚀了斑点,路面损坏达300多个,一座桥的面板发生了位移、断裂,大桥的承载能力减弱。
鸭绿江大桥全长九百四十六点二米,其中中方桥长五百六十九点九米。据新闻报道,这次大桥桥面的大修理工程投资了200万元人民币,由沈阳铁路局投资,沈阳铁路局由丹东工务段承包建设。工程每周从四点到星期天二十三点昼夜关闭工程,剩下的时间正常通关。这项工程今年十月下旬完工。这次整修后,大桥的桥面负荷能力将从原来的10吨提高到20吨。
大桥维修方面,从星期一到周三只允许旅游与贸易车辆往来,周四至星期天封闭了道路区间,铁路运输正常不变。
随着大桥的竣工和北朝鲜观光的恢复,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丹东市政府和丹东边检站得到了公安部的批准,允许游客走桥进入北朝鲜国内。
公安部回答:允许徒步过桥旅行,但必须保证游客的身体安全和桥的安全。同时,游客不能在桥上拍照。只是并排走。
鸭绿江大桥建于1911年,由日本人安东总督建造。这座桥是姐妹桥,1909年5月开工,1911年10月竣工。当时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建造的。最初是铁路桥,有12个洞,全长946米。从中国一侧数起的第四个孔为开闭梁,以4号脚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去船只的航行。假满期,日本人在这座桥上建造了第二座铁路大桥,1943年4月开通,是道路、铁路两用桥。之后,把第一桥改成了道路桥。从1950年11月到1951年2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的飞机轰炸,通过飞机多次轰炸,第一桥被废桥破坏,中方剩下的四个洞残桥保留至今,一直站得很高。
老鸭绿江大桥
这座桥是鸭绿江许多桥中的第一座桥,于一九零九年五月动工,于一九一年十月完工。当时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建造的。最初是铁路桥,有12个洞,长944.2米。从中国一侧数起的第四个孔为开闭梁,以4号脚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去船只的航行。假满期,日本人在这座桥上建造了第二座铁路大桥(即今天的中朝友谊桥),于1943年4月启用,将第一座桥改成了道路桥。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到一九五一年二月美军飞机多次轰炸,第一座桥被废桥破坏。中方遗留的四座孔口残桥至今仍留有,被称为“断桥”,被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一九九三年六月开工、整修,作为旅游胜地开垦,命名为“鸭绿江端桥”。桥的身体涂上了浅蓝色,意味着不要忘记战争,祈祷和平。
老鸭绿江大桥建于1909年5月,当时是由日本驻朝总督府铁道局建成的,第二年10月竣工。当时的桥是铁路桥,宽11米,长944.2米,最初只用于铁路运输工作。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057a1c4a839240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