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
因为捕食关系是人为规定的用来描述自然现象的一个概念,用来说明(动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所建立的一种联系。即使植物间存在着类似动物捕食关系的现象,我们也用其他的概念来描述。
当然,既然概念是人为规定的,你也可以将这个概念扩展,使之也适用于植物,但这种扩展在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的时候,我们还是用它的原有含义。
植物奇葩说:不仅会打架,会残杀厮杀,还会捕食昆虫呢
前几天,有个孩子问我,“植物会打架吗?动物会为了资源打架,植物会用怎样的方式争夺资源呢?”
我的回答是:植物会打架,这是真实存在的。为了活下来,它们甚至可能会杀死对方,直接取而代之。可怕不可怕?
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植物打架就是藤蔓植物缠绕树干而生。
这两张图片是我在小区里拍的,一棵树被藤蔓植物缠绕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仿佛浑身上下都戴了紧箍咒一般,即使想长大,长粗也不行。有部分树干甚至出现了明显勒痕。
我曾经尝试过给这棵大树松绑,可藤蔓的茎就像麻绳一样粗,一样结实,就算我使出浑身的力气拉扯也没用。藤蔓依然纹丝不动地缠绕在树干上,仿佛与大树本来就是一体的一般。
树干长时间被藤蔓缠绕类似于我们一天到晚把紧巴巴的橡皮筋套在手腕上一样,长时间“佩戴”会影响树干体内的营养物质输送,最终导致大树死亡。
第二种是我在上海辰山植物园看到的植物绞杀现象科普。
热带雨林中,植物之间也在进行着残酷的竞争。桑科榕属的一些植物是热带雨林中进行绞杀的主要树种。它们的种子依靠在树冠间活动的动物如鸟类传播,在宿主植物枝条上萌发后,会逐渐依靠发达的气生根包裹住宿主植物,最终阻碍宿主植物的养分传递和光合作用,从而杀死宿主,取而代之。
图为上海辰山植物园内菩提树绞杀油棕的场景
因为我是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植物绞杀现象,格外好奇,所以多拍了几张照片。
图为上海辰山植物园内菩提树绞杀油棕的场景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菩提树长得又粗又壮,枝叶茂密繁盛,而被包裹住的油棕又黑又瘦,树枝和树叶几乎看不到了。
而神奇的植物们除了会打架,会绞杀,有的还会捕猎哟!
图片中的食虫植物从左到右分别是瓶子草、捕蝇草、猪笼草、茅膏菜
我带可爱多去上海辰山植物园游玩时,就碰到了有趣的食虫植物展,里面有各式各样不同品种的捕虫堇、茅膏菜、捕蝇草、猪笼草、狸藻、瓶子草等等,真的让我们大开眼界。
《你知道狸藻吗》书中介绍的捕蝇草与茅膏菜和辰山植物园内植物实体对照图
这些食虫植物的捕猎方式大不一样。
捕蝇草的抓虫方式类似于老鼠夹,当小虫子触动机关,“夹子”就会快速闭合,逮住猎物。捕虫器的机关就在夹子内侧的三根尖刺——通常每个夹子上有3根触毛,上面的感受细胞能感知昆虫的到来。
捕蝇草会分泌臭气吸引昆虫,当它们进去“夹子”碰到触毛后,“夹子”内部就开始高速运转:细胞渗透压改变,体液集中流向部分细胞;这些细胞“充水”后,蚌壳状的捕虫器开始变形,外缘向外翻、中心向内侧鼓起;这种变形是“绷着劲儿”的,当变形到一定程度,捕蝇器就会突然反弹、快速合拢。
作用方式类似于撅一把有韧性的钢尺,弯到一定程度,突然撒开一只手,钢尺会飞速回弹。
狸藻捕猎示意图,上图来自《你知道狸藻吗》,下图来自《博物》杂志
狸藻捕猎方式与捕蝇草大不相同。它是长在水里的食虫植物,利用了光学、流体力学等技术。
以黄花狸藻为例,它部分叶片会变成口袋似的捕虫囊。囊里有气泡,气泡颜色浅,会吸引趋光性的水蚤。捕虫囊的袋口处有一道“单向门”,如果小虫子不慎进去了,等待它的只有死亡的命运。
《博物》杂志中的茅膏菜和捕虫堇
茅膏菜和捕虫堇用的方法别出心裁,用的是粘液。类似于粘蝇纸或者蜘蛛网的效果。一旦虫子停在上面,就会被牢牢黏住,动弹不得,最终被吃掉。
《你知道狸藻吗》绘本内图片与辰山植物园内实体植物对照图
猪笼草和瓶子草用的则是陷阱式猎食方式。
它们的顶盖和瓶口有蜜腺,会分泌蜜露诱惑昆虫。由于内壁光滑,只要虫子落入瓶状部位,很快就会跌入瓶底,被分解消化掉了。
以上内容参考自这两本书。
如果孩子对植物学知识很感兴趣,建议家长多陪孩子阅读科普类童书,订购科普类期刊。有趣、好玩的科普知识点会极大程度上提高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对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很有帮助哟!
注:图片源于实拍。
本文由茶茶说道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简介:持有语文教师资格证的全职宝妈,爱孩子,爱文字,爱做梦的80后。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kepu/00597033dd21d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