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属于哪个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属于哪里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属于哪个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属于哪里

作者:头条大砍历史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隶属广东省清远市,地处南岭五岭之一的萌诸山脉之中,位于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西至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北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相接,境内峰峦林立,溪涧纵横,地势高峻。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抢花炮)之乡、国家卫生县城、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教育强县。

历史沿革

南朝梁天监五年(506),武帝分桂阳县地置隶属新置衡州阳山郡广德县,县治在今吉田古县坪。南朝陈太建十三年(581)改西衡州阳山郡广德县,隋朝开皇九年(589)平陈废郡改西衡州广德县。开皇十年(590)置州改新置连州广泽县。仁寿元年(601)忌讳太子杨广名讳改连州连山县。大业三年(607)置州复郡改扬州熙平郡连山县。

唐朝武德四年(621)平萧铣(南朝梁末小王,年号鸣凤,在位约5年,621年灭于唐朝)改潭州总管连州连山县。武德七年(624)改潭州都督连州连山县。贞观元年(627)置道改江南道潭州都督连州连山县。开元二十一年(733)改岭南道连州连山县。天宝元年(742)升郡改岭南道连山郡。乾元元年(758)改湖南道韶连郴都团练守捉使连州连山县。大历三年(768)改岭南道广州连山县。光化三年(900)马殷(十国之一的楚国创建人,927年称王,传至第二代不久便为南唐所灭)陷连州改连州连山县。十国南汉乾和六年(948)刘晟占改岭南道连州连山县。

北宋开宝三年(970)灭南汉改江南西道连州连山县,至道三年(997)改广南东路连州连山县,县城驻地均在吉田古县坪。南宋绍兴六年(1136)废县改广南东路连州连山镇。绍兴十八年(1148)移治程山复县改称广南东路连州程山县,驻地在程山(今永丰司城街)。

元初置行省并移州来县(据《明史·地理志》载:“连山,元连州治此”)改直隶行中书省连州连山县。至元十五年(1278)复治原址改江西行省湖南道连州连山县,驻地吉田古县坪。至元十九年(1282)改江西行省广东道连州连山县,元贞二年(1296)改江西行省广东英德府连山县。

明朝洪武二年(1369)四月废连州改广东行省韶州连山县,洪武三年九月省阳山县入连山县隶属广东行省韶州府连山县,驻地均在吉田古县坪。洪武四年十月省连山县入阳山县改广东行省韶州府阳山县,驻地随迁阳山。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连山县改广东行省韶州府连山县,洪武十四年改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连州连山县,驻地在吉田古县坪。

永乐元年(1403)改称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连州连山县,县治移永丰司城街。天顺二年(1458)谭公经(广西壮族首领之一,明天顺二年至六年攻占司城街县治4年,迫官迁治,并引起县境中南部地方长期动乱,朝廷屡派重兵镇压,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才被征服,因此地方更名“宜善”,并在旧治设“宜善巡检司”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占据县城,属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连州连山县,驻地均在永丰司城街。天顺六年(1462),隶属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连州连山县,移治太保旧城。

清初设省改广东省广州府连州连山县,雍正五年(1727)改广东省南韶连道连州连山县,雍正七年改广东省连州(直隶州)连山县,嘉庆二十一年(1816)升厅改广东省连山直隶(绥瑶)厅,驻地均在太保旧城。

民国元年(1912)复县改广东省连山县,民国三年改广东省岭南道连山县,民国十五年改广东省北区善后公署连山县,民国二十五年改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连山县,驻地均在太保旧城。民国三十五年,隶属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连山县,移治永和圩。

1949年12月10日,连山解放后,隶属广东省北江行政公署(1952年11月改粤北行政公署,1956年2月改为韶关地区行政公署)。1953年1月25日,与连南合并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县级),隶属粤北行署。9月18日,在永和成立连山办事处,代表自治区政府领导原连山县地域一区(永和)、三区(福堂)、四区(小三江)的行政工作。1954年1月21日,恢复连山县建制。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第七十七次全体会议通过“撤销连山县,设立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决定,以原来连山县行政区域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域。9月10日,启用国务院颁发的刻有汉文、壮文的“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印章,28日启用“中国共产党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委员会”印章。11月下旬与连县、连南、阳山合并成立“连阳各族自治县”,县治驻连州,隶属韶关地区,成立自治县的方案未能正式实施。

1960年10月恢复阳山县后,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1961年10月,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县,设立连南瑶族壮族自治县。此方案未广泛征求意见,连山、连南两县干部认为1953年1月曾合并不足一年又分开,将连山、连南再合在一起不利于开展工作,故直接一分为二,分别回到原连山、连南的行政区域办公,同时向上级反映有关情况。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第一一五次会议通过“撤销连南瑶族壮族自治县,恢复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决定。1962年9月26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正式成立,仍隶属韶关地区。

1983年6月,韶关地区与县级韶关市合并成立地级韶关市,连山隶属韶关市。1988年1月,新设立清远市,连山划归清远市管辖。

行政区划

1949年12月,全县设4区8乡。

1950年4月,全县设4区14乡,领村450个。

1951年7月2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共和乡划归连县管辖。同年9月22日公布,全县为4区12乡。

1952年1月19日,全县设4区44乡。

1953年1月25日,连山与连南两县合并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县级),并将原连山县第四区划给怀集县为第十三区,原连山县第一、二、三区改为连南瑶族自治区第六、五、七区。四区划给怀集,小三江群众不服,后于4月17日收归连南,暂为第九区,旋改第八区。两县合并,地域辽阔,区署在三江镇,路远难行,管理困难,9月18日又返回永和设“连山办事处”,作为自治区政府派出机构,实际统管六、七、八3个区,即永和、福堂、小三江区。

1954年1月21日,按原界恢复连山县,全县设置4区40乡,乡名和局部地方略有变化。

1955年9月10日,改一、二、三、四数字排列的区名为地名区名,一区改称永和区,二区改称太保区,三区改称福堂区,四区改称小三江区,辖乡不变。

1956年3月7日,小乡并大乡,并将县城单列为永和镇(乡级),全县设4区1镇16乡。

1957年6月14日,全县设4区1镇22乡。

1958年2月23日,裁区并大乡,全县设1镇8乡。

1958年10月1日已实行公社化,全县成立两个人民公社,北片为第一人民公社(后改永和人民公社),公社机关在永和镇;南片为红十月人民公社(后改福堂人民公社),公社机关在原福堂乡政府。10月中旬,县社合一,全县为一个人民公社称连山人民公社。12月下旬,并大县,连山、连南、连县、阳山4县合并成立连阳各族自治县,县府驻连州镇,原连山设两个人民公社领46个生产大队。

1960年10月1日,恢复阳山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连山分设4个人民公社领47个生产大队。

1961年10月15日,分县,并将并县时分属太保、福堂两公社的大坪、香坪、军寮、大掌、牛路、塘其儿、盘石等7个排瑶大队划归连南瑶族自治县管辖,全县设10个公社70个大队。

1962年2月15日,增设大富公社。9月3日,又增设联合公社,到恢复自治县时(9月26日)全县有镇1个,公社12个,分辖78个大队,675个生产队。

1965年3月23日,在上草公社成立“国营上草农林垦殖场”。9月21日,在上帅公社成立“国营上帅农场”。11月8日,将福堂公社东风大队和小三江公社省洞、立星大队划出,成立“国营东风农场”,对内称东风公社,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日,在禾洞公社成立“国营禾洞农场”。4个场的体制都是场社合一,业务由省农垦厅管理。12月1日,分划吉田公社红林大队给国营连山林场。

1966年10月8日,划出吉田公社三水大队,与联合公社合并成立三水公社。12月10日,吉田公社改称新城公社,越年复称吉田公社。

1969年4月7日,撤销东风公社,东风、省洞、立星回归原来公社。7月15日,东风、禾洞、上草、上帅4个农林场划归县属;国营连山林场也下放县管;并将红林大队划归吉田公社。10月,撤销上草、上帅、东风农场,恢复上草、上帅公社,原属农场外来职工陆续撤离。禾洞农场场社分开,国营禾洞农场改国营禾洞农林场,场部迁大龙山。

1971年2月2日,成立县社联营大旭厂场,范围以大旭大队为主,包括三水公社四新大队大田冲片和永丰公社元西大队相邻部分山地。1974年7月19日又将连南飞地里达新寨生产队划入管理。1975年4月20日改称大旭采育场。1982年5月25日又改称大旭山林场。

1974年11月24日,划出吉田公社莲花村成立莲花蔬菜渔业队。

1976年9月7日,上草公社巾子大队划给国营连山林场。

1980年3月20日,经省府批准,置吉田镇。

1983年设区建乡前,全县计有镇2个、公社12个、大队72个、生产队630个;还有农林场3个、林业工区6个、农业大队1个、林业生产队7个、农林小组3个。

1984年4月16日,福堂区新荣、新风乡合并为新荣乡,良善、良洞、湴田乡合并为良善乡。

1985年1月15日,吉田区与吉田镇合并为吉田镇,乡改为管理区,下设沙田、新田、高坪、石溪、东丰、莲花6个管理区。

1986年11月10日,撤区,大区改镇,小区改乡,小乡改村,乡以下有若干村民小组。全县设镇5个,乡7个,下辖居民委员会(简称居委会)15个;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70个。

1989年8月以后,农村进行“两改三建一完善”(即改村委会为管理区办事处,改村民小组为村委会;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农村政权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双层经济体制)。全县辖5个镇、7个乡、3个场,下设72个管理区、7个工区,共478个自然村。县城驻吉田镇。

1995年,连山林场改由省林业厅管辖。

1997年,上草、大富、禾洞、三水、永丰、加田、上帅7个乡改为镇。

1999年5月,撤销管理区,改设行政村,全县12镇辖72个行政村。

2002年4月,大富镇并入永和镇。

2003年1月,吉田镇增设金山、成吉两个社区,太保镇增设太保圩社区,永和镇增设永和圩社区。

2003年6月,大旭山林场农村部分划给三水镇管理。

2003年12月5日,省民政厅批准上草镇并入永和镇,永丰镇并入福堂镇,加田镇并入小三江镇,三水镇并入吉田镇。26日,正式宣布实施。

2004年,将72个行政村撤并为46个,其中吉田镇高坪、莲花、新田3个行政村合并为高莲行政村,永和镇岭洞、上沙2个行政村分别并入吉田镇旺南、东风行政村;永和镇中阳、红阳行政村合并为向阳行政村,永梅、高径、石坪、吉庆行政村并为大富行政村,山岛、真坪、湘洞、塘村并为上草行政村,永和圩行政村并人永和圩社区;太保镇白沙行政村并入保城行政村,百丈行政村并入山口行政村;福堂镇联丰、永东、西山行政村并为永丰行政村,乐快行政村并人荣丽行政村,肖溪、新生行政村并为新溪行政村,湴田、良洞行政村并入良善行政村;小三江镇立星、江联行政村并入三联行政村,加亮、治平行政村并为加平行政村,高联、六联行政村并入登阳行政村,振兴行政村并入鹿鸣行政村。

2005年,全县共有7个镇、1个农林场和46个行政村、4个社区。

2017年底,全县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辖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帅7个镇及48个行政村、4个社区,省属广东连山林场位于县内。

您还可以搜索: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属于哪里,连山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连山县属于哪里,连山壮族自治县是哪个市,连山县简介,连山市是哪里,连山县城是哪个镇,连山属于哪个市管辖,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哪里,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简介④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detail/7539.html]
梦见喜鹊飞进家是什么意思 梦见喜鹊飞进家门
上一篇 2023-05-25
六爻准不准(一个算命先生的忠告) 六爻到底准不准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