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组织机构代码,法制大讲堂3月29日】,以下3个关于【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组织机构代码,法制大讲堂3月29日】的北京法律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北京法律知识。
一周法学讲座资讯(9.23-9.29)
编者按:“一周法学讲座资讯”在每周日上午推送,欢迎关注与转载。
提供信息请发邮箱:2
…
吉林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山东大学法学院
苏州大学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编辑:苹果和桃子、Zeal
《美国经济制裁风险防范——实务指南与案例分析》出版
《美国经济制裁风险防范——实务指南与案例分析》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梳理了美国经济制裁的运行机制,包括美国经济制裁的核心概念、法律体系、授权程序、执行机制以及救济机制,重点介绍美国对一些国家的制裁政策以及美国定向制裁情况,具体介绍美国对国际银行业以及其他主要行业的制裁、处罚情况,并在前述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评估我国企业面临的经济制裁风险。同时,书中还详细分析了欧盟、瑞士以及部分跨国企业应对美国经济制裁的经验,并从政府和企业角度分别给出应对美国经济制裁风险的建议。
经济制裁与国际贸易相伴而生,国与国之间有了经济交往,如发生冲突,就可能通过经济制裁的方式予以解决或辅助解决。美国经济制裁是美国政府实现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我们需要寻找其运行规律和逻辑,从而防范其风险,尽可能减少其对我国企业的负面影响。该书作者孙才华表示,希望本书能为我国企业应对美国制裁风险提供一套分析框架、一种分析思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美国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经济、金融制裁针对中国的企业、金融机构等”,面对“中美摩擦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胡滨教授认为“中国要有更清醒的认识”,他向大家推荐该书,指出其“对于我们理解美国经济制裁、防范美国经济制裁风险极具现实指导意义。”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时磊评价:“本书既全景式地展现了美国制裁的规则和执法实践,又有的放矢地针对中国企业的痛点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务佳作。”(供稿:徐澜)
东西问丨朱小久:反种族歧视,华人如何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
(东西问)朱小久:反种族歧视,华人如何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题:朱小久:反种族歧视,华人如何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
中新社记者 万淑艳
自新冠疫情全球暴发以来,欧美多国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事件大幅上升。据美国非营利组织“停止仇恨亚太裔”2021年11月发布的报告,截至当年9月30日,该组织共收到5771件针对亚太裔的仇恨事件报告,该数据超过2020年总和。公益组织“终结种族主义病毒”统计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英国针对东亚和东南亚人的仇恨犯罪增加了300%。
反对种族歧视,国际上应如何合作?华人应如何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英中律师协会会长朱小久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做出深度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早在1969年就已正式生效,欧美国家也出台了惩罚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的法律,西方文化还提倡自由、平等、多元化。但为何西方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依然严重?
朱小久:这轮种族歧视与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有关。回溯历史,美国的种族歧视比欧洲严重,其历史漫长而根深蒂固,总有些人奉行“白人至上”主义,严重歧视非洲裔、亚裔等外来种族。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生效后,很多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美国不缺法律,社会也不缺乏反思,但缺乏抑制种族主义的切实行动。美国社会看似可以平等竞争,但待人处事仍存在严重种族歧视。
美国种族歧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教育有关,“白人至上”的基因刻在骨子里。他们本能地认为华人长相偏弱小,好欺负,还有部分白种人认为亚裔抢了他们的饭碗。此外,中国崛起使很多西方人从“同情弱者”到“嫉妒强者”,发生仇恨犯罪。
2021年4月4日,纽约举行反仇恨亚裔大游行,上万民众手持标语在曼哈顿弗利广场集会后,游行穿过布鲁克林大桥至布鲁克林卡德曼广场。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您在美国攻读博士、工作,后移居英国多年,作为亚裔,您在欧美经历或了解到哪些印象深刻的种族歧视现象?
朱小久:英国的种族歧视现象比美国好很多。我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做科研时,由于经费有限,每年只有几个名额可以出国做讲座。20多个博士后凭借研究成果平等竞争,我是唯一华人学者,但每年都能拿到名额。如果有足够实力,就没有白人再轻视你。
我常听说有朋友遭受歧视。比如买完蛋糕搭乘公共汽车回家,一个陌生白人故意把蛋糕推倒,还踢她一脚,只因她长了一张东方面孔。更有甚者,华人在外面吃饭甚至走路,都能无故被白种人骚扰、殴打。
海外华人遇到歧视一定要立即报警,用法律武器武装自己。要向黑人学习敢于表达不公,不仅要起诉对方,还要在各种公开场合呼吁维权。
2021年5月18日,美国众议院民主党人举行记者会,呼吁众议院尽快通过打击反亚裔仇恨犯罪法案。图为美众议员赵美心在记者会上讲话。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中新社记者:什么原因促使您放弃科研工作,转而在英国考取律师执照?华人在英国从事律师工作十分不易,您是如何获得业界和主流社会认可的?
朱小久:我在美国做了三年多博士后,因为家庭原因来到英国,在研究所又工作六年多。后来偶然有机会可以考取律师执照,我对法律工作很感兴趣,喜欢尝试新事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真成功了。
2000年,我正式转型做律师,那时英国华人律师很少,转行做律师起步很难。华人的英语多少带有口音,最初少有英国客户信任自己。要同本地律师竞争,就要用头脑,多学习,没有捷径;专业做到足够好,就会逐渐形成口碑。在和英国人共事时,一定要努力且自信,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去努力争取。
此外,还要经常与英国主流社会接触,有机会的话和他们做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逐步改变其对中国的偏见。
美国纽约法拉盛华人社区街头的行人。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您2002年发起创办“英中律师协会”,经常给华侨华人举办普法讲座。您认为近年来华侨华人的维权意识有所提升吗?如何通过法律应对种族歧视?
朱小久:我主要负责投资类案件。2002年,我发起创办英中律师协会,希望能帮助华人律师交流经验,帮助海外华侨华人提高法律意识及维权。我们连续3年在知名英国律师协会大楼举办中国新年庆祝活动,邀请英国律师协会会长,上、下议院议员等中英嘉宾讲话,从法律层面促进中英交流。
工作之余,我们常给华侨华人举办法律讲座。特别是老侨,骨子里比较传统,害怕惹事,很多人遇到困难鲜少维权。需要不断向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其维权意识。
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的维权意识提升了不少,华社遇到仇恨犯罪时会抱团取暖,甚至游行抗议。新移民的反种族歧视和维权意识也在增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议会2021年9月28日一致通过一项决议,就该市在“系统性和制度性的种族主义、仇外心理和歧视”中扮演的角色,向华裔移民及其后代道歉。图为华人社区民众及当地官员等各界人士在圣何塞市中心参加相关仪式,并展示唐人街的标识。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今年,我们还与英国的中国学联取得联系,给中国留学生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每周一到周五提供不同主题的法律服务,帮助留学生解决问题。
中新社记者: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后,欧美针对亚裔的种族歧事件大幅上升,您发起成立国际应对种族歧视联盟的初衷是什么?您如何在国际上呼吁反对种族歧视?
朱小久: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后,针对亚裔的歧视犯罪迅速增加。我做了几个采访,发现这方面需法律普及。2020年初,我和英国北京联合会会长李海提起办讲座宣传反种族歧视法律知识。5月23日,我们联合英美多个协会主办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疫情下如何应对种族歧视”国际线上讲座。我讲到反种族歧视的必要性、表现和案件数目统计、国际制裁,以及如何应对。中国国际电视台实况直播,当天国际观众八千多人,加上回放过万。
我没想到讲座如此受欢迎,之后便组织律师、侨领、议员、媒体人等成立了“国际应对种族歧视联盟”,成员来自30多个国家,欧美居多。我们依照《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和各国反种族歧视法律,以反歧视法律宣传普及和交流的方式,共同应对因新冠疫情在各国引起的种族歧视。10月24日,联盟和美国等国多个社团发起举办了国际反种族歧视论坛。
华裔维权意识普遍不强,很能隐忍,这对华人群体不利。应加强华裔群体的法律教育,多做普法讲座,提高法律意识,鼓励他们勇于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应向黑人学习如何广泛地发声维权。受害者要报警,用发声争取权益。
2020年6月,美国旧金山市政厅附近的街面上,出现用黄油漆涂写的巨幅“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样。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此外,华社一定要团结起来,发声争取各方力量支持。找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人发声,会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还要鼓励华裔积极参政议政。美国有少数华裔愿意进入政界,而英国华人有参政意愿的不够多,他们更倾向于进入金融、医学、科研等领域,因此政府里华人声音很难被听到。而且第一代移民很难融入当地社会,华裔参政之路还需新老华侨参与。
2019年1月3日,美国116届国会开幕。图为华裔众议员孟昭文(Grace Meng)在新当选议长南希·佩洛西见证下,宣誓就职。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海外充斥着大量歪曲中国事实的负面报道,鲜少能看到中国的声音。大部分西方人未到过中国,而是通过新闻报道了解被打上色彩烙印的中国,如此,对中国的歧视和偏见会愈加严重。中国要在不同平台进行有力回击,主动掌握话语权,融入当地社会的华人要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对中国了解越多,对华人的歧视便会越少。
中新社记者: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您认为亚裔在欧美社会的地位有所改善吗?您如何看待东西方文明对话?
朱小久:亚裔地位有明显提升。以做律师为例,20年前,从事律师的华人很少,找到工作都不易,且语言没有本地人强,要同当地人竞争需付出更多努力;现在懂中文、了解中国成为很大优势,华人律师反而更容易被录取。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提升,海外华侨华人的地位也有所上升。
近年来,英国迎来了很多华裔新移民,他们大多是先留学,后进入金融、医疗、科研等领域工作,有英语优势,比较容易融入主流社会。
2019年9月15日,加拿大蒙特利尔侨学界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暨华裔之光颁奖典礼,对在不同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28位70岁以上华人前辈以及一支团队作出表彰。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现在较为凸出的问题是,很多华人矫枉过正,过于融入当地社会,却忽视了后代的华文教育,孩子们只会讲英文。工作之余,我还从事了20多年的华文教育,做过11年华文学校校长。我认为,中文和中华文化一定要传承好。
东西方文明对话很重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西方与中国的冲突越来越严重,在全球推行所谓的“西式民主”,与中国搞对立。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文明对话变得更加重要。
海外华侨华人可以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桥梁。对话最有效的方式是和本地人交朋友,在交往过程中让他们更了解中国,可以从中国美食、舞蹈、音乐、电影等各领域出发,潜移默化地向他们介绍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希望与西方友好交往的愿望。(完)
受访者简介:
朱小久,英中律师协会会长。先后在美国、英国从事了10年免疫博士后研究,之后转行律师,毕业于伦敦法学院,在国际知名的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工作两年。2002年创建英中律师协会。2020年5月发起成立“国际应对种族歧视联盟”,团结各国华侨华人,联系主流社会,共同应对新冠疫情在各国引起的种族歧视。多年来致力于普通话及中国文化在英国的推广,担任伦敦普通话简体字学校校长11年,连任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由于对法律和社会的挚诚服务,2019年被英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员佐勋衔MBE”勋章。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组织机构代码,法制大讲堂3月29日】,是否是您想找的北京法律常识呢?想要了解更多北京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您还可以搜索: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高伟绅律师事务所中国,高伟绅律师事务所中国区管理合伙人,高伟绅律师 待遇,高玮绅律师事务所,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律师名单,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咨询,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官网,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北京地址④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detail/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