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偷税漏税案例分享,国有企业偷税漏税案例



国有企业偷税漏税案例分享,国有企业偷税漏税案例

求偷税漏税的案例,非常感谢!

答:开飞票,发票第一联和第二联不一致

交税的销售收入肯定是要大于等于你开票收入的,现在都比开票收入小了,那肯定是偷税漏税了。赶紧把税金与滞纳金补上再说,国税有可能会处以一定的罚款。

顾客开发票10日买的让开8日,是违法发票开具管理规定的。首先,发票日期应与业务实际发生日期一致,其次,各联次内容应该严格一致。不一致的发票必须作废重开。

不过你这个问题倒不是很严重就是了,因为是日期变更,且并不涉及跨月。如果只有一两张这样的发票,看看能否通过解释,暂且免去罚款。不过,一般税务局会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的。以后千万不要这么干了。哪怕不写日期也比这要强。

企业偷税漏税的原因

二、偷税漏税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1、税收制度不健全,为偷税漏税提供机会和籍口。

(1)现行税负结构不合理,从而诱发偷税漏税。

我国一般意义的宏观税负并不高,与发达国家、转轨国家、发展中国家相比相对较低。但是,由于我国政府收入行为的不规范,尽管宏观税负比重不高,但“费”负担却很重。这样纳税人为逃避过重的税负,铤而走险,采取了最直接的方法——偷税漏税,以大幅度减轻税负。

(2)现行税收制度存在漏洞,为偷税漏税开辟捷径。

①企业所得税制度存在问题

我国实行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度。由于两套税制极不规范,增多了企业避税的途径和税收流失的漏洞,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不利于强化税收征管,堵塞收入流失。内资企业、外资企业有不同的税收待遇,使企业之间互相攀比,要求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加上所得税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受利益驱动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为了吸引外来投资,乱开口子时有发生,许多地方扩大税前列支范围,放宽税收优惠政策,随着减免税现象屡禁不止,这是造成税收优惠过多过滥、税收流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偷税漏税企业所得税的处罚是什么?

一、偷税漏税企业所得税怎么处罚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5、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6、税务、海关、银行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本罪犯罪人相勾结,构成本罪共犯的,应当从重处罚。7、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二、《刑法》相关条文1、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应占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2、第二百零四条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3、第二百一十一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零七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4、第二百一十二条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至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之罪,被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的,在执行前,应当先由税务机关追缴税款和所骗取的出口退税款。偷税漏税是触犯刑法的行为,纳税人使用何种手段逃税、漏税会根据情况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所有应缴未缴的税额都会累积,但可进行补缴,补缴后非多次偷税漏税的可以免除刑事方面的处罚。未缴纳税款达到应缴纳总税款的百分之十才属于偷税罪,同时当事人的手段还要符合法规中的标准。

偷税漏税是什么意思?企业偷税漏税手段有哪些呢?

偷税漏税是什么意思

偷税是指纳税人违反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不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其中,偷税是指故意采取非法手段偷税的行为,而偷税不是主观故意,导致少缴税款。如果偷税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就涉嫌刑事犯罪。

1.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以欺骗或隐瞒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的违法行为。比如为了少缴税或者不缴税。故意少报或者隐瞒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的;故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财产、收入和利润的转移;伪造、变造或者销毁账簿、单据或者凭证等。逃税损害国家利益,违反国家法律。情节严重的,构成偷税罪,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之一。构成偷税犯罪的,要依法惩处。

2.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偷税漏税是因为纳税人对税法和财务制度不熟悉,或者工作中粗心大意。如误用税率、遗漏应税项目、低估应纳税数量、错算销售额和营业利润等。

偷税漏税手段有哪些

01强制征税是指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以政治权力为基础,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来征税。一切有纳税义务的社会团体和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规。他们不依法纳税,就是偷税漏税!

02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

03偷税手段主要有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更有甚者,不按规定申报纳税,经税务机关通知后仍拒不申报纳税。

04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如不如实填写或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等纳税资料。

05企业申报纳税时,还有一个税种,即企业所得税。一般来说,企业会虚报利润,尽量压低自己的利润,少申报税收。

企业偷税漏税将得到什么样的处罚?

我真是万万没想到,古茗那么贵,竟然偷税漏税?就在这几天,古茗奶茶关联公司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偷税漏税超过了2322万,被台州市税务局罚款1161万,挂不得网友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几个经得起查的。

从大家最近常见到的娱乐圈、直播行业,现在又延伸到了茶饮,各个行业几乎都有偷税漏税的情况,法律明确规定,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求求你们别再偷税漏税了,否则你将面临法律责任和名誉损坏。

再讲偷税漏税的处罚之前,我先讲一下什么是偷税?什么是漏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下称“税收管理法”)第63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漏税指因为纳税人的不细心或者不熟悉相关规定和制度,或因为税务机关过失等原因造成纳税人少缴税款的情况。

不过我们经常看新闻都能看到偷税漏税是放在一起,两者其实还是存在区别的,偷税是纳税人主观上的违法,是故意的;而漏税是纳税人并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主观意识的一种过失行为,其处罚比偷税要轻。

那企业偷税漏税,该怎么处罚?主要负责人要承担什么责任?

对于企业的偷税行为,一般以处罚为主。

根据《税收管理法》第63条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纳税人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201条规定:对于“逃税罪”,金额较大且占应缴纳税额10%以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企业的漏税行为,一般以“追缴”为主。

根据税收管理法第52条规定,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对于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而导致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那企业偷税漏税,主要负责人会负什么责任?

在这里举一个深圳市湘钢贸易有限公司谭某逃税罪的例子。被告是单位和个人,经查明,从2007年至2010年,公司逃避缴纳税款共计人民币624311.5元,之后公司被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追缴税款和滞纳金,而谭某是公司直接法定代表人,未在规定期限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后被公安人员抓获。

最后经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单位湘钢公司、被告人谭某经通知限期缴纳后仍未缴清,其行为已构成逃税罪,判决如下:(一)被告单位深圳市湘钢贸易有限公司犯逃税罪,判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二)被告人谭某犯逃税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罚金限于本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向本院一次性缴纳)。

结合上面的案例和《刑法》第211条规定,企业犯逃税罪,一般是“两罚制”,即对单位处罚金,并对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依逃税罪处罚。案例中谭某是公司的直接责任人应以逃税罪论处,并处罚金。

而上面提到的“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不仅仅指企业法人,还包括公司股东、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直接参与偷税漏税行为的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42、43、44条规定,财务人员参与偷税漏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5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你的企业被举报偷税漏税,或收到了追缴通知书或处罚决定书,企业负责人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

1、积极和税务机关沟通,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改善措施;

2、及时足额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规避刑事责任;

3、自查税务体系并对其进行完善;

4、聘请法律顾问,防范税务法律风险。

希望所有人都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莫要触犯法律。

企业偷税漏税的例子

最近西安奔驰漏油事件引发的最大的瓜是收取金融服务费,从这个强硬收取的费用操作模式来看,引起了奔驰4S店偷税漏税的嫌疑,一下子又把4S店这个行业推到风口浪尖。

企盈今天整理了十种容易被判断为“偷税漏税”的行为,给各位会计小伙伴梳理一下,谨防出错,仅供大家参考哦!

1.以“预收账款”方式销售货物,产品(商品)发出时不按时转记销售收入,长期挂账,造成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

在实际操作中,正确的做法是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销售实现时,按实现的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也可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

2.原材料转让、磨账(企业间在产品购销业务中不通过货币资金流动而是通过协议使得各自的应收、应付账款相互抵消)不记“其它业务收入”,或者直接磨掉“应付账款”,不计提“销项税额”。

3.价外收入不记销售收入,不计提销项税额。

如:托收承付违约金,大部分企业收到违约金后,增加银行存款冲减财务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详细规定了价外费用的内容。凡是价外费用,无论纳税人的会计制度如何计算,均应并入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

4.返利销售。

返利销售是厂家为占领市场,对商家经营本厂产品低于市场价格的利益补偿,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商家销售厂家一定数量的产品并按时付完货款,厂家按一定比例返还现金,二是返还实物、产品、或者配件。商家接到这些现金、实物后,现金不入账也不作价外收入,更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形成账外经营。

5.视同销售不记收入。

企业用原材料、产成品等长期投资,产品(商品)送礼或作样品进行展销,不视同销售记收入,不记提销项税额。

6.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根据会计准则,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应按照成本计入在建工程,同时进项税额转出计入在建工程。

7.公司资产、股东资产混同。

实践中,存在着大量股东资产与企业资产混同的现象,例如股东个人账户用作公司收付款、公司账户与股东账户互相交易等。当出现财产混同,公司的财产有可能被隐匿或转移或被股东个人私吞。

8.流动资产损失。

直接记入营业外支出,涉及增值税部分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资产损失,仅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103号)规定:“……对于企业由于资产评估减值而发生流动资产损失,如果流动资产未丢失或损坏,只是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价格降低,价值量减少,则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其中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9.报销不属于自己单位的费用。

10.盘盈的固定资产不作损益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您还可以搜索:国有企业偷税漏税应该由谁承担,国企偷税漏税国家会维护吗,国企单位偷税漏税怎么办,国有企业偷逃税,国企偷税怎么处理,央企偷税案例,央企偷税漏税,国家对企业偷税漏税的处罚,国企漏税 税务局管不,国企偷税漏税谁负责任④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detail/6316.html]
梦见生女孩是什么征兆周公解梦
上一篇 2023-05-24
当你感觉好无聊怎么办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