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液汤 增液汤



增液汤 增液汤

《温病条辨》卷二:增液汤

处方

元参30克 麦冬24克(连心)细生地24克

功能主治

增液润燥。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其阴素虚,不可用承气汤者。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口干则与饮令尽。不大便,再服。

备注

方中重用元参,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君;麦冬滋液润燥,生地养阴清热为臣。三味相配,共奏激液润燥之功。

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清·《温病条辨》:增液汤

组成

玄参一两(30克)、麦门冬八钱(24克)、生地黄八钱(24克)。

用法

用水2500毫升,煮取900毫升,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功效

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主治

热病伤阴,或阴虚不足,津少口渴,大便秘结,舌干红,脉细稍数或沉而无力。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便秘以及咳嗽、慢性咽炎、口腔溃疡、慢性牙周炎、萎缩性胃炎、鼻衄、糖尿病、高血压、干燥综合征、皮肤瘙痒等属于阴律不足者。

1.便秘:本方加减治疗阴液亏虚型老年性便秘26例(治疗组),对照组12例用番泻叶开水浸泡后顿服。以排便通畅与否、便质变化、停药3个月复发与否评定疗效,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显著优于对照组。(《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年第6期)

2.咳嗽:本方加减治疗肺热津伤型、燥邪伤肺型及肺阴亏耗型咳嗽共86例。以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2周以上未发作者为治愈;咳嗽减轻,痰量减少为好转;症状无明显改变为未愈,5剂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29例,好转49例,未愈8例。(《北京中医》2000年第5期)

3.干燥综合征:本方加减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6例。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14剂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结果: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5例。(《中医药信息》2007年第5期)

4.皮肤瘙痒:本方加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32例(治疗组),对照组32例服用盐酸西替利嗪。以瘙痒和继发皮损变化评定疗效,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优于对照组。(《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年第4期)

5.慢性咽炎:本方加减治疗慢性咽炎140例。以咽部症状、局部体征变化,1年内复发与否评定疗效。结果:治愈78例,好转59例,无效3例。(《实用医学杂志》2002年第4期)

方解

增液汤中三药合用,重剂而投,大补阴液,润滑肠道,促使糟粕下行,并借寒凉清热,使诸症得解。主要用于治疗阴虚津亏之证。本方乃“增水行舟之计,故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温病条辨》)。

临床如见五心烦热,加连翘心、竹叶心;呕吐,加竹茹、枇杷叶;若舌光红无苔,口干唇燥者,加天花粉、沙参、石斛等以养阴生津;夹风热头痛,加桑叶、菊花;阴虚燥热,虚火上炎,发为牙痛者,加川牛膝、牡丹皮等以降火凉血;若津亏燥热较甚,本方大便不下者,加生大黄、芒硝清热泻下。

本病以津亏液耗的临床表现最为突出,或因肝肾阴虚导致肺胃阴亏;或因瘀血阻滞,津不上承;或因气阴两虚,津液亏虚;或因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津液无以化生:所以本病治疗上以滋阴救液为大法,再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施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阴阳双补等冶法。

现代研究

本方制成大型静脉滴注剂养阴针和增液针,增液针具有较生理盐水非常显著的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有助于炎性分泌较快吸收,减少炎性毒性反应。养阴针具有较生理盐水较快的解热作用。

本方制成的养阴清热注射液,可以减轻热毒伤阴动物模型细胞膜的损伤,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保证细胞的正常功能,减轻伤阴的程度。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鼻出血、唇炎、口腔溃疡、急腹症术后真菌感染、高立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萎缩性胃炎、慢性咽喉炎等病症。

方歌

增液玄参与地冬,热病津枯便不通,补药之体作泻剂,但非重用不为功。

摘录
清·《温病条辨》

您还可以搜索:增液汤的功效与作用,增液汤配方及剂量,增液汤组成,增液汤方歌,增液汤越喝大便越干燥,增液汤的功效与作用与禁忌,增液汤的组成及功效主治,增液汤治疗阴虚火旺便秘,增液汤的最佳配方,增液汤组成及用量④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detail/579.html]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有四不喝八要喝中药材食用配伍禁忌
上一篇 2023-05-20
防己 防己科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 增液汤 增液汤

    增液汤,中药方剂“增液汤”。处方:元参30克 麦冬24克(连心)细生地24克。功能主治:增液润燥。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

    2023-05-20 02: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