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秩(俸禄),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分为中二千石 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
二千石
chief
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èr qiān dàn
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汉书·百官公卿表》
一石10斤
石
一斗算1斤
两万斤
简介
两千石分为中二千石 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州刺史和郡太守为真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
汉武帝时州刺史仅为六百石,当时的州只是设立的监察区,没有实际的权力。后升为真二千石。东汉后期刺史升格为牧,牧是一州最高行政长官,为中二千石。
刺史是两千石(或者叫“真两千石”——太守也是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比两千石高一级。比两千石低一级的叫“比两千石”。
中二千石月钱九千,米七十二斛。真二千石月钱六千五百,米六斛。比二千石月钱五千,米三十四斛。中郎秩比六百石(月60斛),,侍郎比四百石(月45斛),,郎中比三百石(月37斛)。
汉朝在郡以下设县,大县(万户以上)设县令,小县(万户以下)设县长,都是一县的最高长官。县令秩六百石至千石不等,县长是三百石至五百石不等。
古代斗小,一斗算1斤,一石就10斤,二千石就是两万斤。合60亩地的总产量,也就是享受这个待遇,两千石相当于现在省部级吧。刺史是两千石(或者叫“真两千石”——太守也是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比两千石高一级(比两千石低一级的叫“比两千石”)
史料记载
《汉书》《汉书·百官公卿表》[1]颜师古注云:“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郡守官秩正为二千石,故用为代称。二千石以上有“万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以下有比二千石等。又梁武帝曾定第四、第五品秩为二千石。《汉书。朱博传》:“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史记》两千石
《史记·孝文本纪》:“臣谨请(与)阴安侯列侯顷王后 与琅玡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颜师古注:“谓郡守、诸侯相。”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宋 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文翁掷斧》:“翁 呪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因掷之,正中所欲处。后果为蜀郡太守。1.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16-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