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际,又称江南最后的墨脱,蓝天与白云交际的地方;徽开古道隐匿其中,安徽最后通水通电的乡镇;其至高点白际岭海拔1208米,素有“第二个清凉峰”之称,沿线多瀑布,并有多个原生态村落。

地处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东南边陲,位于东经118°21'~118°26',北纬29°30'~29°45'之间,东与黄山市歙县狮石乡连接,南与浙江中洲镇毗邻,西连该县璜尖乡和源芳乡,北接歙县石门乡和该县榆村乡,与千岛湖相距35公里。

全乡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天目山脉延伸部分的白际山脉群峰之中,全乡土地面积39.12平方公里,境内有著名的长岭尖高峰,海拔1297米;扁担山高峰,海拔1033米;横网岭高峰,海拔1208米。

中文名

白际乡

特色产业

种植业

别名

江南最后的墨脱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

面积

38.42平方千米

人口

2058人(2019)

民族

汉族

外文名

baiji

著名景点

百丈冲瀑布

下辖地区

白际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行政类别

车牌代码

皖J

电话区号

0559

邮政区码

245411

政府驻地

白际村

历史沿革

历史文化

白际乡风貌

白际乡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相传,元至正二十年(也就是1360),因朝政日渐腐败,执政无能,民不聊生,朱元璋率兵,带头反元。因;其顺天意,得民心,在战场上,是节节胜利,势如破竹。

至正二十二年(也就是1362),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烧毁自封国号、自称皇帝的【陈友谅】,汉军水寨舟船数百艘,射死陈友谅。取胜之后,很快又派兵夺取了江阴、徽州、池州等地。

白际风貌

听说朱元璋不日率兵攻克宁国,将要路过白际取道结竹营村。消息一出,全村老少,大喜过望,家家杀鸡,户户宰猪,打扫庭除,准备迎接朱元璋大驾光临。

第三日,朱元璋率领队伍,果然风尘扑扑地开进了结竹营村,受到全村百姓的热忱欢迎。朱元璋吩咐安营扎寨之后,听说该村因四周遍山竹海而得名“结竹营”村,他哈哈一乐,说:“你们全村百姓真情实意欢迎我老朱在此安营扎寨,反元建明之大策必胜矣!

我看,把村名改为‘接朱赢’如何?”“好、好!”族长听罢,带着村民们立马拍起手来。“接朱赢”村从此传向四面八方。而当时也准备迎接朱将军的白际村却未能如愿以尝,扑了个空,只得叫“白接”了。“白接”、“白际”在休宁方言中,曾经混用了一段时日,成为一段史话。

而辖区内结竹营村因朱元璋途经此地安营扎寨而取名为结(接)竹(朱)营。县政府确定白际村、凤凰溪村为古村落,进行保护开发。需要保留的建设有项山村项山祠堂、严池祠堂,结竹营村石壁下祠堂,三个祠堂都建于20世纪30年代,面积分别为200、300、350平方米。因多年风雨侵蚀,年久失修,三处成了危房,亟需维修加固。

建制沿革

白际风貌

1952年建乡,乡址在店村自然村,取名际声乡,据传是取村口百丈冲瀑布飞流直泻发出的涛声之意。1953年迁址新屋自然村,改名白际乡,以地名为乡名。

1956年改为人民公社,1982年恢复乡制,辖3个行政村,11个村民组。其中在1972年前为10个村民组生产队,72年项山生产队分两个队(团结、胜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白际乡地处休宁县东南边陲,东与黄山市歙县狮石乡链接,南与浙江中洲镇毗邻,西连璜尖乡和源芳乡,北接歙县石门乡和本县榆村乡,与千岛湖相距35公里,

全乡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天目山脉延伸部分的白际山脉群峰之中,全乡土地面积38.42平方千米。

水系

白际乡风貌

其主要河流是新安江遂河水系白际支流,流域里程15公里,另有一条营川河流域穿越大坪、结竹营,全长5公里。两条河流上有5座桥梁,其中1座为拱桥。

气候

白际乡气候四季分明,雨量春夏多,秋冬稍少,丰水期水流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500多毫米,无霜期达280天,温度适宜,气候怡人,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行政区划

全乡辖白际、项山、结竹营村三个行政村。白际村辖四个村民组;基山村辖四个村民组;结竹营村辖三个村民组。

人口民族

白际风貌

全乡总户数为627户,其中农业户589户,非农户38户。全乡成人从事工商业户数18户。总人口2058人(2019),自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节制人口达600余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623人(2017)。

经济

白际乡风貌

全乡村民居住分散,乡内道路交通闭塞,村村之间都是靠山道步行,近距乡政府5公里,远距13公里,主要经济来源是传统的林、茶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落后,农民人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人均收不足825元的特困户169户,2002年被列为省级扶贫工作重点乡。

白际乡历来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林、茶经济。山区特色主产林茶。其主要产品是商品材、毛竹和传统炒青茶。2001年以来,实施了公益林管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林业工程,发展毛竹,茶叶生产方面,广大农民的观念更新,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着重开发名优茶—毛峰、千岛玉叶,新安源银毫口牌,农民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其2005年度的主要经济指标为:粮食产量242吨,产值27万元;油料15吨,产值4万元;茶叶25吨,产值36万元;商品材550立方米,产值4万元;毛竹3万根,产值24万元;竹笋400吨,产值82万元;生猪40吨,产值41万元;副业45万元;外出务工545人,创收103万元,工业含量低,仅2.4万元。国民经济总产值54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05元,与2002年以前相比,农民收入翻一番。

交通

白际乡风貌

自古以来,白际与外界交往,靠的是两条山道,南通浙江11公里,即白际—土太下山道,北通榆村乡岭下村15公里,即白际—岭下山道,俗称“白际岭”,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及农产品销售等全靠肩找背驮,生活相当艰苦。

在上级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于2002年源白公路全线开工建设,全里程33公里,其中白际段10公里,等级为4级,于2004年8月路基贯通,到2005年底,完成油路的底层浇筑,在市交通局、县发改委、县交通局、县扶贫办的大力资助下,2005年开工建设了项山—土太下公路,全长5.3公里,等级为山区重岭4级砂石路,2006年4月通过验收。仅与歙县一河之隔的结竹营村受益于狮石公路,全乡出口得到畅通,极大地改善了该乡的交通条件,该乡已有3辆私营货运车进入运营。

社会

文化教育

白际风貌

随着白际乡政府的建立,各项配套设置相继健全,各项职能得到发挥,1955年开通白际邮班,1958年建立了乡广播站,开通高音喇叭和农户小广播,1957年建立了乡文化站,1985年建立了电视差转台,转播浙江台节目,至1996年建立卫星接收台,接收发射安徽台卫星节目,2005年建立了白际村有线电视区域网,转播中1、2、4、7、少儿、安徽、湖南、上海、东南、浙江十套节目,终端用户220户,及时传递中央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各类致富信息、丰富了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1950年开办白际小学,在上世纪70年代前,曾以自然村设立小学,白际乡政府所在地设立中心小学,自然村设立7所村小。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行,出生人口减少,以及国家对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出台,逐步合并了村小,现有教师7名,其中代课教师1名,学生数80人,入学率99%,升学率94.3%。中心小学新教学楼已完成土建建工程。投资13万元,于2001年新建了白际乡卫生院,改善了农民的就医条件,现从业医生1人,私营诊所4个,从业医生4人,其中白际村1所1个,项山村2所2个,结竹营村1所1个。1954年建立乡林业站,主管营林生产、林政管理,从2000年以来,承担管理公益林25062亩和退标还林1416亩项目的任务。1956年建立供销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私经济的发展于1998年转为个体。灾害防治

白际风貌

白际乡98、2002年遭遇两次大洪水,冲毁一座大桥和多处碣坝、护岸,两座房屋因水毁部分倒塌。因新建源白公路和项山公路,山体植被遭到破坏,导致两公路沿线山体多次多处滑坡,幸未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乡政府对洪水和地质灾害的防治非常重视,制定了防洪预案和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并组织落实,及时修复水毁水利设施,对易发、多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地带进行严密监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建设

白际风貌

境内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盛产葛、蕨等野生食品,是天然的有机食品基地。全乡有林地面积56474亩,竹林7990亩,茶园2500亩,耕地450亩(其中水田382亩,旱地68亩),村庄建设用地130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156亩,全乡70%以上的农户居住的是两层的土木结构住房,建筑质量一般,农民居住条件较差。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对新村建设出现了新的意愿:要求样式新颖,宽敞明亮,通风条件好,牢固抗震,经济适用,有浴室、卫生间配套设施,专门有一间从事生产加工的备用房。基础设施

白际乡风貌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1970年通过村民投劳,政府资助建设了白际百丈冲水电站(一级开发),装机容量150千瓦,1986年又建设了石壁山水电站(二级开发),装机容量200千瓦,在当时为白际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当时建设资金不足,施工质量不高,机械设备淘汰不能正常运转,加上经营不善,1996年电站停止发电,厂房闲置,设备报废。为充分利用山区水利资源,2006年8月乡政府与歙县旭翔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恢复白际一、二级电站合同,现已进行前期施工。为适应山区发展需要,1996年架通了高压电,从屯溪阳湖支线沿榆村延伸至白际,使用电得到保障,年用电量达12万度,并于2006年4月实行同网

同价。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乡政府就逐步实改水工程,1986年完成结竹营村石壁下组的改水,1994年完成白际村店村组的改水,2000年完成白际村江湾组的改水,特别是2003年至2004年二年间,完成了新屋、严池、团结、胜利、望岭山、结外、结里七个村民组的改水和对已改水的村组饮水设施改造,受益户600户,受益人口2100人,全乡有96%的村民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信息畅通工程得到实施,随着源白公路的贯通,2004年到2005年间沿公路沿线架设光缆,建立了白际移动基站和严池移动基站,用户达380户,2006年开通程控电话,终端用户92门,其中个体89门,占96.7%,把移动、电信信号接入深山区,彻底解决白际通讯不畅难题。

旅游

白际乡四季分明,雨水均匀,温度适宜,气候宜人,青山绿水,生态极佳,景点众多,观赏值高,是生态旅游、度假、避暑的胜地。村庄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森林覆盖面广,天然林、人工林郁郁葱葱,

白际风貌

品种数百,有数百年的水口林、春天的山野百花缤纷,争奇斗艳,把整个白际装扮得分外妖娆。群山巍峨挺拔,终年云雾缭绕,水系瀑布成群,挂潢山岩,有百丈冲瀑布、龙井潭瀑布、油煎豆腐瀑布等,还有岭脚山温泉,年平均

温度50℃左右。置身于白际山间,山清水澈,心旷神怡,白际的地理位置极佳,前有千岛湖,后有黄山,离这两大世界级景区近在咫尺,开发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将在徽州与淳安之间形成一个旅游带,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旅游业的开发,带动餐饮业、工商业的发展,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解决一些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加快白际的脱贫致富步伐。旅游发展建设内容:在各瀑布点分别建一座观瀑亭,共3座;开通各景点之间的旅游线路10公里,贯穿于森林景区;在旅游线上建4座亭台、楼阁,供旅客观景、歇息;在温泉景区,建一个浴池和一幢避暑山庄,让旅客欣赏大自然美丽风光之余,尽享温泉浴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