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拉尔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呼伦贝尔市政治、经济、文化、医疗、教育、交通、信息、旅游中心。海拉尔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9°28′~120°34′与北纬49°06′~49°28′之间,东西长77公里,南北宽40公里,面积1319.8平方公里,东部、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西部、北部同陈巴尔虎旗毗邻。距中俄边界最近距离110公里,距中蒙边界最近距离160公里。有滨洲铁路、301国道和G10绥满高速公路等主要道路经过。
海拉尔
Hailaer Area
海拉尔、海区
150702
市辖区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内蒙古东北部
1319.8
7个街区、1个镇
正阳街道广场路
0470
021000
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
36
呼伦贝尔大草原、成吉思汗广场圣石、伊敏河心岛大型音乐喷泉。
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
海拉尔站
蒙E
1440平方公里
东北官话
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基本概况
。
经过近300年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今天的海拉尔已发展成为沿边开放的中心城市,有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3个民族,约27万人,总面积达144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由解放前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海拉尔作为呼伦贝尔市唯一的航空口岸,东邻东北经济区,西邻满洲里、黑山头等7个口岸,这些口岸呈扇形分布在距海拉尔200公里左右的中俄、中蒙边界线上,为海拉尔外经外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海拉尔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草原明珠”之称。海拉尔在蒙语中是“野韭菜地”之意,因沿海拉尔河的两岸长满了野韭菜而得名。周边地区景致极佳,以草原、湖泊、冰雪风光为主要的旅游景观。
这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目前仍保持完美(没被污染)的草原之一,在天高云淡的季节里,你可以来到这里,或信马由缰或策马急驰,惬意十足。呼伦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鸟类资源丰富,在赏鸟之余,呼伦湖日出也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地理位置:海拉尔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大兴安岭与蒙古高原结合部,即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边缘接合地带,海拉尔河与伊敏河汇合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海拉尔内陆断陷盆地”。[1]
面积:144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28平方公里。
旅游观光
冬季的呼伦贝尔是滑雪爱好者向往的地方,牙克石市的凤凰山庄滑雪场不仅有多条天然雪道可以让你尽兴,那些清静幽雅的欧式小屋更令你生出些许避居世外的轻松感受。
海拉尔的人文景观同样引人入胜,东北部的嘎仙洞是鲜卑族的祖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西部的满洲里是中俄边境小城,市内的中国国门和边贸互市也是别处难得一见的所在。
人口民族
民族:海拉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生活着包括汉、蒙、回、满、朝鲜、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在内的26个民族,是各民族文化磨合交融的场所。
据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2020年海拉尔区户籍总人口288256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278255人,乡村人口10001人,城镇化率达到96.53%。按民族分:汉族221317人,占总人口的73.3%,共有3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66939人,占总人口的26.7%。按年龄结构分:0-17岁人口38865人,占总人口的13.48%;18-34岁人口59427人,占总人口的20.62%;35-59岁人口128330人,占总人口的44.52%;60岁及以上人口61634人,占总人口的21.38%。[2]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呼伦贝尔市下辖海拉尔区、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阿荣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
社会发展
经过近300年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今天的海拉尔已发展成为沿边开放的中心城市,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23个民族,约35万人,总面积达144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由解放前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海拉尔作为呼伦贝尔市唯一的航空口岸,东邻东北经济区,西邻满洲里、黑山头等7个口岸,这些口岸呈扇形分布在距海拉尔200公里左右的中俄、中蒙边界线上,为海拉尔外经外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海拉尔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草原明珠”之称。海拉尔在蒙语中是“野韭菜地”之意,因沿海拉尔河的两岸长满了野韭菜而得名。周边地区景致极佳,以草原、湖泊、冰雪风光为主要的旅游景观。
这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仍保持完美(没被污染)的草原之一,在天高云淡的季节里,你可以来到这里,或信马由缰或策马急驰,惬意十足。呼伦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鸟类资源丰富,在赏鸟之余,呼伦湖日出也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冬季的呼伦贝尔是滑雪爱好者向往的地方,牙克石市的凤凰山庄滑雪场不仅有多条天然雪道可以让你尽兴,那些清静幽雅的欧式小屋更令你生出些许避居世外的轻松感受。
海拉尔的人文景观同样引人入胜,东北部的嘎仙洞是鲜卑族的祖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西部的满洲里是中俄边境小城,市内的中国国门和边贸互市也是别处难得一见的所在。
海拉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生活着包括汉、蒙、回、满、朝鲜、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在内的26个民族,是各民族文化磨合交融的场所。
2001年10月10日,海拉尔市随着呼伦贝尔撤盟设市,相应撤销了海拉尔市,改设海拉尔区。辖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17个,社区居委会55个。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由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24个民族组成。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长约80公里。
教育事业
高等教育
呼伦贝尔学院坐落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全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的呼伦贝尔市。是一所立足呼伦贝尔,服务内蒙古,面向全国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分东、西、北三个校区,主体在东校区,
西校区为初等教育学院,北校区为附属中学。学院占地面积1700亩,校舍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的体育馆、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科技实验大楼、体育场等,馆藏纸质图书110多万册,电子图书30多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200余万元,固定资产总值5亿多元。
学院有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6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1门、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7项,确定院级重点学科7个、院级特色学科8个。学院主办的蒙汉文版《呼伦贝尔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期刊。
著名中学
海拉尔第二中学始建于1937年,是呼伦贝尔市唯一的一所汉语授课的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高中。
海拉尔二中坐落在呼伦贝尔市首府——海拉尔区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的西
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占地面积近154亩,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楼三幢、实验楼一幢、图书馆一幢、体育馆两座、学生宿舍、公寓可容纳2000名学生住宿,有多媒体报告厅2个,语音教室2个,学生用微机室4个,物理实验室3个,化学实验室3个,生物实验室2个,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
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针,确定了“兴特色教育,育现代人才,创一流名校”的办学方向,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跻身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为目标,倡导“有效教学”,即“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确保高考上线率逐步提高,确保学科竞赛水平稳步攀升,力求突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办学特色。
学校有着一支身正为范、敬业爱生、善教善导、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07名,师范本科毕业生占98%,研究生6人,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0人,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3400多名学生。
建校75年,海拉尔第二中学累计培养毕业生3万多人,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人才2万多名。由于教育教学实绩突出,2004年初,首批晋升内蒙古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2005、2006年,学校分别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确定为“优秀生源基地”。2012年,学校被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确定为“优秀生源基地”。2013年海二中已被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确定为优秀生源基地。
优秀人物
海拉尔出现过很多优秀人物,以下是海拉尔走出的部分优秀人物。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89年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1993年起参与创办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出任总主持人。1997年开始,白岩松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江截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澳门回归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2008年入选“中国奥运报道主持人国家队”,担任中央一套《全景奥运》演播室总主持人。白岩松出生在呼伦贝尔,对家乡充满深厚感情,始终关注呼伦贝尔的发展进步。近年来,积极参与我市申办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活动;主持中俄蒙三国大型文化活动等;关心教育事业,为海拉尔二中捐赠10万元设立“樟子松助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学生,对提升海拉尔的知名度、美誉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德臣是我国航天领域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组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问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海拉尔二中毕业后考入北京航空学院,1957年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原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工作,历任设计员、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科技委常委,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先后担任远程运载火箭、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新型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特别是在长二捆运载火箭发射“澳星”等任务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先后获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宝音德力格尔女,1932出生,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呼伦贝尔人。1949年在本旗那达幕大会上登台歌唱家乡长调民歌,崭露头角。1951年参加呼伦贝尔盟文工团,翌年调至内蒙古歌舞团,任独唱演员。1953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优秀表演奖。1955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海骝马》等长调歌曲,被誉为“罕见的女高音”,荣获金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她的嗓音甜美,音质纯净,气息充沛,行腔自如,具有高亢豪放的草原风格,是呼伦贝尔草原民歌流派的杰出代表。曾举办独唱音乐会,为多部电影演唱插曲,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了数百首歌曲。自50年代至今,先后出访了前苏联、蒙古、朝鲜、日本等国,受到各国听众的热烈欢迎。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
那日松(1934—1995),原名张运清,男,汉族,出生于兴安盟扎赉特旗。著名作曲家。曾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电视音乐研究会特约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内蒙古分会副主席、呼伦贝尔盟文联副主席。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创作的歌颂民族新生活的音乐作品《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草原晨曦圆舞曲》等便斐声草原,流传全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的音乐才华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创作了呼伦贝尔三部曲《呼伦贝尔美》、《呼伦贝尔情》、《呼伦贝尔恋》。198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他创作的歌曲集《呼伦贝尔》。1990年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那日松声乐作品音乐会》,受到文化部、国家民委、自治区表彰。他的作品曾多次获自治区、国家级奖励。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东方时空”节目专题报道了那日松和他的作品。他曾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团结模范,1992年以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受到国务院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布仁巴雅尔国家一级演员、国际一级播音员、“五彩儿童合唱团”艺术总监及导演。布仁巴雅尔出生于呼伦贝尔,先后在鄂温克旗乌兰牧骑、呼盟(海拉尔)电影公司等单位工作,多年来一直关心呼伦贝尔的文化事业发展。其作品《吉祥三宝》《天边》荣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主要演唱代表作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太阳雨》《呼伦贝尔大草原》《母亲》等。2006年布仁巴雅尔一家演唱的《吉祥三宝》荣获“改革开放30年30首流行金曲授勋”。布仁巴雅尔具有强烈的呼伦贝尔情结,其主要作品集中反映了其深厚的生活积淀,为宣传呼伦贝尔,让更多的人了解呼伦贝尔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乌日娜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声乐教授。2004年与丈夫布仁巴雅尔及女儿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回家吧”艺术之家音乐会。2005年与布仁巴雅尔、侄女组合推出歌曲《吉祥三宝》并于2006年参加春晚演出。2006年与布仁巴雅尔、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和呼伦贝尔市委共同创建“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并担任艺术总监和导演。乌日娜教授在多年的声乐教学工作中一直重视对家乡呼伦贝尔籍学生的培养,如内蒙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其其格玛女士、女高音陈湘女士及当今内蒙彩铃歌星娜木汗等都是乌日娜教授的呼伦贝尔籍学生。
张秋歌汉族,海拉尔二中毕业。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1998年,获得第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0年,参与拍摄现代战争剧《东北大剿匪》。2005年,主演《上将许世友》。2007年,参与抗日谍战剧《重庆谍战》。2011年,出演家庭情感话题作品《AA制生活》。2013年,凭借话剧《深度灼伤》中“科托夫将军”一角,荣获第26届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奖。
乌兰托嘎中国少数民族对外演出公司、中国少数民族音像出版社艺术总监,国家一级作曲。乌兰托嘎出生于呼伦贝尔,在海拉尔学习、生活多年,他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创作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草原在哪里》、《天边》《回家吧》《呼伦贝尔大草原》《往日时光》等一批优秀歌曲,这些作品广泛流传,深受各族人民群众喜爱,为提升呼伦贝尔的知名度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王纪言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执行副总裁。王纪言出生于乌兰浩特,童年在海拉尔度过,对呼伦贝尔市的文化事业一往情深。由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组织,王纪言等专家策划,布仁巴雅尔、乌日娜出任艺术总监的“五彩呼伦贝尔”草原儿童合唱团成立于2006年12月,为我国第一个纯少数民族儿童合唱团。合唱团成立近两年来,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赞誉,大大提升了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在国内乃至海外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呼伦贝尔蜚声海内外的一张“文化名片”。
克明先后在呼伦贝尔农牧场管理局、呼盟民族歌舞团工作。作为一名北京知青对第二故乡海拉尔始终充满深厚的感情。1981年编剧(之一)并导演、主演了共和国戏剧史上第一部反映现代草原保护理念的大型话剧《寸草心》,获自治区首府“萨日娜”奖。
克明在呼伦贝尔工作、生活多年,主要作词作品《阿里河哟母亲河》《回家吧》《草原在哪里》《呼伦贝尔大草原》《新鄂伦春小唱》《这片草原》《陈巴尔虎》《鄂温克人》《达斡尔人》《蒙古之源》;执导电视音乐片《呼伦贝尔交响诗》,纪录片《绿色呼伦贝尔》《太阳之子鄂温克》等,始终充满深深的呼伦贝尔情结,特别是在呼伦贝尔争创中国最佳魅力风情城市等大型活动中,为宣传推介呼伦贝尔做出了积极贡献。
姜兆文男,1939年生,汉族,辽宁昌图人。1961年毕业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师专数学专业。1959年参加工作,历任内蒙古牙克石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牙克石酒厂工人、干部,呼伦贝尔盟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呼伦贝尔盟政协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内蒙古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乌兰托娅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天籁之音,出生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代表作品《套马杆》。乌兰托娅从小生长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身为蒙古族人,她有着古朴、赤诚、豪爽的性格;作为专业学声乐的民族歌手,乌兰托娅一直默默为演唱事业奉献着。她有着深厚的演唱功底,和自己独特的声线,让人过耳不忘。她一直在用心情去歌唱,用其纯绿色的天籁之音去诠释完美、感化疲惫。
姜风鸣在2000年7月举行的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上,重庆大学学生会当选为全国学联第二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团体,校学生会主席姜风鸣当选为全国学联副主席。姜风鸣: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人,1975年出生,毕业于海拉尔二中,重庆大学原学生会主席。2000年7月当选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并当选本届全国学联副主席。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成立于1919年6月16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高等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和中等学校学生会的联合组织,是全国青联的团体会员。
齐峰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齐峰出生于海拉尔,有强烈的家乡情结,多年来用他动听、感人的歌声歌颂、赞美呼伦贝尔。2000年1月1日参加中央电视台与世界各国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迎新千年《世纪之光》电视联播节目,演唱歌曲《我的家乡在兴安岭上》,受到各国观众的赞誉;其作品《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等被广泛传唱;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春晚会演唱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得到全国听众的一致好评,为扩大呼伦贝尔知名度、美誉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张莹莹2009年4月26日上午,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暨2009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在扬州体育场拉开战幕。最终,内蒙古选手张莹莹摘得了女子组冠军。据了解,本次比赛共有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瑞典、肯尼亚、新加坡和波兰等37个国家的1.5万余名选手参赛。比赛设有男子女子半程马拉松赛、中国大学生半程马拉松公开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半程马拉松选拔赛、迷你马拉松等项目。最终,内蒙古海拉尔选手张莹莹以1小时11分01秒的成绩夺得了女子组冠军。
超克蒙古族,中央电视台《中华民族》栏目著名导演。1957年8月16日出生于内蒙古海拉尔市,就读于海拉尔胜利街小学、海拉尔市第一中学,1975-1980年高中毕业后插队到东旗嘎拉布尔公社伊和乌拉大队,1980-1982年在海拉尔毛毯厂做机修工,1982-1985年就读于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专业,1985-1994年在呼伦贝尔电视台工作。
1995至今在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社会专题部《中华民族》栏目任导演.主要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所做的重大题材的节目有《全国少数民族知识竞赛》(任导演)、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节目《为了国家的孩子》(任导演)。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别节目《寻找铁骑兵》、《六十年的牵挂》(任导演)、特别节目《边地大穿越》(任导演)等。
拍摄制作并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宣传呼伦贝尔的电视专题片有《北方的河》、《乳香飘》、《原野的呼唤》、《穿越呼伦贝尔》、《深山鹿鸣》、《诺门罕的记忆》等三十多部。获奖情况在呼伦贝尔电视台工作期间,获内蒙古自治区好新闻奖一等奖,专题片二、三等奖,全国好新闻三等奖,优秀专题片一、二、三等奖。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获全国电视节目骏马奖一、三等奖。获1998年中央电视台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三次被评为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先进工作者。
杨卉1964年5月17日出生于牙克石市,小学和中学分别就读于牙一小、牙一中,海拉尔三中和海拉尔铁路一中,于吉林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现任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国际部高级官员和中国及香港区经理。在英国的15年中,她致力于为华人服务,兼任北爱尔兰华人联合会主席、北爱尔兰少数民族委员会副主席。这两个组织是英国目前最成功的华侨组织,也是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最成功的组织,是中国驻英使馆向各地华侨组织推荐学习的榜样。去年杨卉经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推荐,被英国女王册封为第五等大英帝国最高勋爵(MBE),她是在英国的大陆华侨中第一个获此爵位的人。
海拉尔贴吧
百度贴吧海拉尔吧
百度贴吧海拉尔铁路地区吧
其它
概貌:海拉尔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草原明珠”之称。海拉尔在蒙语中是“野韭菜地”之意,因沿海拉尔河的两岸长满了野韭菜而得名。周边地区景致极佳,以草原、湖泊、冰雪风光为主要的旅游景观。
景观:呼伦湖、呼和诺尔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满洲里等。
您还可以搜索: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海拉尔是呼伦贝尔什么地方,海拉尔是不是呼伦贝尔市的政府所在地,海拉尔更名呼伦贝尔了吗,海拉尔是呼伦贝尔的省会吗,海拉尔区百度百科,海拉尔市属于内蒙古哪个市,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属于哪个省,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市,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④
本文地址:[https://www.chuanchengzhongyi.com/detail/35539.html]